目录

  • 1 导论
    • 1.1 宏观经济学关注指标
    • 1.2 美国经济概况
    • 1.3 欧盟经济概况(上)
    • 1.4 欧盟经济概况(下)
    • 1.5 日本经济概况
    • 1.6 东南亚经济概况
    • 1.7 中国经济概况(上)
    • 1.8 中国经济概况(下)
    • 1.9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 1.10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
  • 2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
    • 2.1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 2.2 国民经济核算框架与方法(上)
    • 2.3 国民经济核算框架与方法(下)
    • 2.4 实际GDP、CPI、通货膨胀 率
    • 2.5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 2.6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上)
    • 2.7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下)
    • 2.8 存量和流量
  • 3 总支出均衡分析
    • 3.1 绪论
    • 3.2 总支出与均衡
    • 3.3 消费与收入(上)
    • 3.4 消费与收入(下)
    • 3.5 简单均衡模型 (上)
    • 3.6 简单均衡模型 (下)
    • 3.7 简单均衡模型的扩展 (上)
    • 3.8 简单均衡模型的扩展 (下)
    • 3.9 乘数效应与财政政策
  • 4 金融,货币与宏观经济
    • 4.1 第3章的回顾与总结
    • 4.2 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功能
    • 4.3 金融资产的种类和区别
    • 4.4 银行体系:大众
    • 4.5 银行体系:商业银行
    • 4.6 银行体系:中央银行
    • 4.7 货币供应
    • 4.8 货币需求
    • 4.9 IS-LM模型(上)
    • 4.10 IS-LM模型(下)
  • 5 所有市场的综合:AD-AS模型
    • 5.1 第4章的回顾与总结
    • 5.2 总需求曲线AD
    • 5.3 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
    • 5.4 价格的变化和总产出的决定
    • 5.5 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
    • 5.6 AD-AS模型
    • 5.7 宏观经济政策
  • 6 经济增长理论
    • 6.1 经济增长的概念
    • 6.2 经济增长的源泉
    • 6.3 哈罗德-多马模型
    • 6.4 索洛模型(上)
    • 6.5 索洛模型(下)
    • 6.6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核算
  • 7 阅读
    • 7.1 阅读
  • 8 问卷调查
    • 8.1 问卷调查
中国经济概况(上)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向精确的、实用的经济科学迈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学,真是群星灿烂,学派林立,一片繁荣盛世的景象。经济学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新的成果层出不穷,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已成为经济学的典型特征。1969年经济学诺贝尔奖的设立,更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之帆鼓起了强劲的东风。

经济学这一历史性转折起因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大萧条给经济学家们长期讴歌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秀丽田园风景画”涂上了阴暗色彩。它震撼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经济学家们以后研究课题的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找到一种可靠的解救危机的“药方”,人们纷纷探寻大萧条的起因,提出防止未来出现类似破坏性社会剧变的有效措施。名牌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家们大多变成了实用主义者,所研究的重点从经济行情转向经济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

实用经济学的进展首推经济计量学的创立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荷兰人詹思·丁伯根最先提出检验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经济计量模型,并且应用货币数量、利息率、产量、价格等广泛统计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论证了投资的增减是经济周期变动的主要原因这一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挪威人雷格纳尔·弗里希在创立测算需求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时,抓着了理论与测定之间的实质;在创立实证性理论时,非常重视理论结构的自律性。他是一位在计量经济学方面卓有成效的经济学家。他与丁伯根共同创立了计量经济学。

其后,在计量经济学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经济学家,其中突出的代表要数美国的劳伦斯·克莱因。他以凯恩斯理论为依据,将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沟通起来,开创了宏观分析结构中从数量上评价经济政策的基础。1946年,很多人认为,战后美国经济将出现大萧条,失业人数将超过600万。而克莱因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型,却预测说,会出现战后经济繁荣期,被历史所证实。后来,朝鲜战争结束后,他预测会出现轻度的经济停滞期,也被历史证实了。自计量经济学问世以来,经济学家编制的各种经济计量模型与日俱增,它们日益为企业和政府预测未来提供某种依据。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美籍前苏联人瓦西里·里昂惕夫独自创立的一门经济学。据说,他是受前苏联编制的1923~1924年综合计划平衡表的影响。他应用实际资料,系统地考察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进行投入-产出分析。里昂惕夫的经济学被广泛应用于裁军问题、环境和能源问题,以及对经济形势的预测。

斯密在他的不朽名著《国富论》中专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取得了迄今为止无人可与之相比的成就。新古典经济学虽然不可能不研究经济增长,但注意的重点在市场制度的资源配置效率上,或消费者的自由选择上,把经济增长当作市场机制可自然而然解决的问题。凯恩斯向新古典经济学发难,提出刺激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意义,这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趣。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只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热潮的开始。

接着,另一个英国人威廉·刘易斯创立了发展经济学。还有西奥多·舒尔茨,以及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人阿马蒂亚·森。他们继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之后,研究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发展经济、追赶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美籍乌克兰人西蒙·库兹涅茨凭借对历史旧资料的统计分析,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发现了增长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结构性变动的大量事实,重新证实了行情波动中消费率的变动,并得出平均消费率趋向长期稳定的结论,他阐明了经济“长波”等。美国人罗伯特·索洛运用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资本与劳动可以相互替代的论点。他把经济增长中劳动与资本数量增加的因素同技术变化的因素分开,创立了一种表明不同因素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理论模型。后来的美国人罗默、英国人斯考特,则干脆把知识作为与劳动、资本同样的因素来建立经济增长模型。而美国人道格拉斯·诺思则从制度结构变迁和产权界定的发展来解释经济增长,取得了惊人成果。

由瓦尔拉首创的一般均衡理论在新的科学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英国牛津大学的学者约翰·希克斯论述了经济体系的静态一般均衡的稳定条件,并且用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了包括时间因素描绘经济过程的动态均衡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肯尼思·阿罗则应用现代数学方法,使一般均衡理论不但用于纯静态均衡分析,也可用于生产和消费活动的空间分布分析和不确定分析。另外还有美国人杰格尔·德布鲁、法国人莫里斯·阿莱斯等,由于在一般均衡分析方面的贡献,都获得诺贝尔奖殊荣。

经济管理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开始时并不是由经济学家们推动的。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弗·温·泰罗首先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革命。还有经理出身的法国人亨·法约尔在管理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及德国的大学教授马·韦伯夫妇创立行政组织理论,共同开创了管理科学的繁荣局面。进入20世纪40~50年代,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到60年代,美国一位名叫梅奥的副教授在霍桑工厂长达10多年的实验,总结出了

《人群关系学说》,出现了一个所谓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时代。现在的管理理论,学派繁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学派、权变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管理过程学派。尤以赫伯特·西蒙的组织内部决策过程的理论最为杰出。

还有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哈里·马可威茨、威廉·夏普、默顿·米勒,他们对资产选择和证券市场的分析,为人们的证券投资提供了可供遵循的模型;约翰·豪尔绍尼、约翰·纳什和德国人哈德·泽尔滕,这三位经济学家把对策论运用于经济分析,成就卓越;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莫里斯、美国人威廉·维克里他们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激励经济理论作出了开拓性和基础性贡献;期货市场的专家布莱克、默顿和斯科尔斯对不可确定的期权交易风险加以计算,一起发明了期权定价公式,使过去靠运气和经验的交易成为可测算的交易,等等。

经济学的触角几乎伸向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从经济领域的各个分支到社会的教育、人的社会行为甚至政治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涌现出大量的杰出的优秀经济学家。他们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发现,并顺着其开辟的道路向前深入。他们的学说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从而使经济学呈现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