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
■ 气体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IAR集成开发环境
■ 传感器管理系统代码编写和调试

【背景介绍】
①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对大面积土地的规模化耕种实施信息技术指导下科学的管理,是一个既前沿又当务之急的科研课题。
②传统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落后。
③农作物无线远程监控产品在农业领域有用武之地。

【目的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后,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尤其以Zibgee无线技术为主的物联网系统,使得科技农业的技术体系广泛运用于生产实际成为可能。科技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与发展,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科技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环境、动植物信息检测,温室、农业大棚信息检测和标准化生产监控,精农业中的节水灌溉等应用模式。例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病虫害情况、土地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的环境状况的检测、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等信息的收集,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值等信息的监测。
智能农业包括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红外感应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项目需求分析】
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

无线监测平台,通过传感器对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进行全面监管:
高精度测量温室大棚生产过程中的参数;
对温湿度进行监测
对光照度进行监测
具备安防监测功能

控制管理系统,达到节水、节能、高效的目的,从而精确调控农业生长:
需要远程访问与控制
需具备控制风扇功能
需要具备控制加湿器功能
能够控制加热器给环境升温功能

物联网信息系统,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网络化管理,并记录农作物生长信息:
具有局域网远程访问与控制功能
需要具备GPRS网络访问功能

【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
体系结构框架设计
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如图所示。系统的核心是ZigBee路由器和嵌入式网关,两者通过ZigBee协调器传递信息。用户通过GPRS模块、无线路由器、触屏控制器等设备与系统交互;系统通过ZigBee路由器获取各个传感器节点信息,并通过执行节点控制继电器调节农业环境。

项目分析——设计原理
智能农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土壤温度、CO2浓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实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①可在线实时7×24小时连续地采集和记录检测点位的温度、湿度、风速、CO2浓度、光照等各项参数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象等方式实时显示和记录、存储监测信息,监测点位可扩充到上千个。
②系统可设定各监控点位的温湿度报警阈值。当出现被监控点位数据异常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方式包括:现场多媒体声光报警、网络客户端报警、手机短信息报警等。上传报警信息并进行本地及远程监测,系统可在不同的时刻通知不同的值班人员。
③系统可对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光照等数据在后台实现自动处理,与设定阈值比对,并根据结果自动调节大棚内温湿度、光照控制设备,实现大棚的全自动化管理。
④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采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访问监控计算机,在线监测信息实时发送到用户个人手机。

【系统的主要模块和功能分析】
主要模块
气体监控管理模块
温湿度监控管理模块
光照度监控管理模块
红外感应管理模块
功能模块分析
气体监控管理模块:
气体传感器节点监控程序的设计
气体传感器ZigBee协议栈的设计
风扇控制程序的设计

温湿度监控管理模块:
温湿度传感器节点监控程序的设计
温湿度传感器ZigBee协议栈的设计
加热器与加湿器控制程序的设计

光照度监控管理模块:
光照度传感器节点监控程序的设计
光照度传感器ZigBee协议栈的设计
灯光控制程序的设计
红外感应管理模块:
红外感应传感器节点监控程序的设计
红外感应传感器ZigBee协议栈的设计
IARSystems是全球领先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和服务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涉及到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测试的每一个阶段。
IAR开发环境所把我们的思想用CPU能识别的语言表达出来,让CPU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工作。 通过C语言将功能实现,IAR开发环境能够把代码进行编译,生成嵌入式系统可执行的文件。
同时IAR集成开发环境还为提供调试功能,为开发者提供方便。
1:IAR开发环境安装
智能农林管理系统IAR7.51a,集成开发环境搭建过程如下所示。
①将安装软件解压后,运行可执行安装程序,并选择InstallIAR选项,如图1-7所示。

图1-7 LAR安装初始画面
②通过安装向导,接受协议后,输入序列号。
③选择安装路径(见图1-8),并进行完整安装,如图1-9所示。

图1-8 安装路径

图1-9 选择完整安装
④完成后,启动IAR集成开发环境,如图1-10所示。
2:IAR开发环境界面
⑴启动IAR开发环境
单击“程序”,→IAR Embedded Work'oench for MCS-51→IAR Embedded work一
bench命令,启动IAR开发环境界面,如图1-11所示。
(2)建立一个新的工程
单击Project→Creat New Project命令,弹出一个对话框,从中选择Empty Project项。
确定后,在“文件名”处输入新建工程的名字,然后选择工程的保存路径,在单击“保存”按钮,新的工程就建立完成,如图1-12所示。

图1-10 安装完成

图1-11 IAR开发环境启动界面

图1-12 新建一个工程
⑶建立新的C程序文件
在工程界面下单击File→New→File命令,然后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窗口“文件名”处输出文件名为main.c,保存位置选择在工程文件路径下,最后保存文件,完成文件的建立,如图1-13所示。

图1-13 新建.c文件
⑷编辑C语言代码,并加入工程
编辑文件main.c,输入相应的代码(当前代码为示例程序)。然后右击工程文件名,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Add→Add Files命令(见图1-14),选中main.c文件,把文件main.c添加到工程中,如图1-15所示。

图1-14 将main.c文件加入工程

图1-15 编程main.c代码
⑸编译程序
单击工具栏中方框处的按钮
,启动编译工作。编译的结果显示在下面的信息栏中,如图1-16所示。信息栏的方框处显示,本示例程序没有错误,可以运行。

图1-16 编译程序
⑹调试跟踪程序
单击红圈处的按钮
执行调试,进入程序调试界面,如图1-17所示。
在调试对话框中,单击View→Watch选项,弹出观察窗口。将需要观察的对象拖到观察窗口中,或将观察对象的名字填到Expression项中,然后单击单步运行按钮,观察这些对象的变化,如图1-18所示。

图1-17 调试程序

图1-18 跟踪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