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新生入学的时候,你们会完成一份人格与心理调查,学校心理老师会根据量表回答筛选可能需要心理帮助的人群,筛查的判断是借用医学的人口统计学。
量表测查存在的问题
1.量表这个工具都是把小样本调查的结果应用在普通人身上,存在明显的文化、地区、民族、言语转译、年龄、习俗等差异性,并不严谨。
2.语言调查受人对语言的理解,测查时情绪与期望影响,人会有意无意的回避一些问题,或者趋同一些观点,不代表他们是。
3.同一测查,过一段很短的时间,同一个体测查结果存在显著性的不同。
4.测查的结果分析依靠的是医学统计学观点,不是绝对的。
医学统计学
从正态分布图来看,正常人坐落在90%这个范围,如果你在这个范围,祝贺你,在没有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下,你会顺利的度过大学生活。
如果你坐落在90-99%这个范围,正态分布的边缘地带,那么这节课有些知识对你来说会稍微有些不适应,有些词汇可能强化你内心不良感觉,但你有很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必为自己担心。
如果你不幸处在1%这个范围,那么统计学把你归于异常。这节课对你来说也许是好,因为你开始关注你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MOOC课程去自我疗愈,获得心理健康。也许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你片面的把自己标签为有问题的人,引发不当的内心纠结,影响了你正常的学习与人际交往。
因为统计学的差异不代表你就是异常,而是说你在人群中比较特别。你可能:
1.你与大多数人情感、言行在某些方面不同,你比较特别。
2.社会与大学环境基于90%的人设定,你可能存在适应问题,但不是你的错。
3.在人际环境中你也可能被视为另类,这取决于与你交往的人内心容许性有多大,你决定不了。
4.如果你想变为90%的人,你在选择你的心理老师时一定要注意选择人本取向,多元文化取向的心理老师,她们比较理解你,也会关怀你。最好不要选择经典理论取向的老师,她们可能只关注你的问题,不关心你的资源,只在意心理理论与技术标准化,不在意你真实的需求。
还是正态分布图:
如果你想成为天才,最好坐落在那个人群呢?
如果你想一生幸福但可能陷入平庸,最好坐落在那个人群?
如果你只想特别,或者多少有些另类,那么最好坐落在那个人群?
从这个分布图看成,天才很少是心理健康的,成功者幸福指数反而降低,心理健康意味着一生平庸但易于幸福。
相对可靠的是人的行为观察,不过也受制于观察者的动机,经验,拥有的知识系统,爱憎所影响,没有人可以做到客观的观察。
如何识别心理问题与变态行为
看看这些行为,你们觉得是异常吗?
有多少同学选择图1、2、3、4是心理障碍呢?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解释: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与情绪是否是心理障碍有四个条件:
1.对正常学习生活与人际活动影响的程度;
2.心理痛苦的严重度,强烈的无助感;
3.行为与情绪异常与所处情景、应急事件没有合理的联系;
4.持续的时间,6个月以上不能自动缓解。
大多数变态的情绪与行为与生活情景有着相关性,看起来变态,实际上是可理解的。
图1,此人处在学校假期,白天睡觉并不影响他的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性完整)
图2,该女生失恋了,她痛苦不堪,手腕的伤很轻,两周后皮肤光滑如初。(自伤行为与应急事件之间可理解)
图3,该生可能被识别为社交焦虑,却坚持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在同学们眼中看起来只是孤傲。(只是呈现一种个性特征)
图4,该生从小就有一种情绪周期,情绪好的时候学习效率极高,情绪不好不那么学习。(只是一种情绪特征)
他们都不够以上四个标准。
同学们以下的事情你们大多干过
一个人在电梯里搞怪,或者害怕 |
对着镜子做怪相,或自言自语 |
在浴室里大声高歌,怪声怪气 |
私下穿女生的衣服,展示男性的腰肢 |
在冰雪严寒中裸露肢体,或者冬泳 |
追求刺激,跳崖-蹦极 |
如果你在大街上穿泳衣,怪声怪气,自言自语,你会被送进精神病院。
如果你在海滨,穿着三点式泳衣坐在咖啡店里,怪声怪气,自言自语,没人在意你。
记住这几句话:
你可以尝试很多怪异的行为,
前提是你在一个隐秘环境里,可以是快乐原则;在有人的地方你需要道貌岸然,需要遵守社会原则。一个人的头脑中可以有许多非分念头,或者古怪想法,但你从不受这些想法的影响或控制,同时也最好不要把一些古怪的想法随意与人分享,不说不是病,说出来就要命。
一个人可以体验一些不一样的生活,前提是你的行为能被理解
图1,持续的禁食,宗教的斋禁;规避山林,为了道家的修身。
图2,因为父母死去,逃避社会责任,中国明代为父母守孝三年
图3,你虐待你的身体,鼻子上挂环,或者纹身,束腰,裹脚,为了迎合某种美感
图4,你吞食一些古怪的东西:赭石,大黄,蝎子……,中医为了治病或者强身
心理学的问题很大程度是自己对内在感受的自述生成,情绪与人格测查也是根据人的自述。症状自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人对自己情绪的理解,应用的词汇,以及叙事的方式决定。对内在感受不恰当的理解,用了不合适的词,使用一种问题构成式的描述,都可能使得自己或者面对你的心理老师认为你存在心理问题。
比如抑郁情绪。由于社会广泛的心理知识普及,抑郁这个词与抑郁的几点特征被严重赘述,每个人谈及自己不良情绪时会无意识的使用抑郁这个词与抑郁的描述方式,当你叙事的时候你内心,与倾听你的人会认为你得抑郁症了。
好的描述:我这段时间,在什么情景下,会感觉到消沉与退缩……
不好的描述:我总是有消沉与退缩的感受……
人的情绪是人与环境,人与人际关系,人与生活事件互动的结果,也会因环境、人际、事件的变化而自动改变,但情绪也有一种延迟效应,外部改变后,因为缺少觉察,心境可能还停留在情绪中,使得情绪看起来与现实脱节。心理学把情绪分为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这种分类并不符合东方文化色彩,中医认为七情六欲皆自然,关键是不能过度。喜伤心、恐伤肾、怒伤肝……,总高兴也不那么健康。所以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具有正当性,取决于你内心对情绪的接纳度。长久的压抑在心理学看来是致病的,但对成功者来说却是旺盛的奋斗动力;自卑在心理学看来是不好的,但也认为自卑是人格发展成熟的推动力;
基于上面几点,考虑一个人是否是心理困扰取决于:
他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协调,他的行为是否可被人理解,他对情绪具有多大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