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李子勋 赵然 苑媛

目录

  • 1 绪论
    • 1.1 导言
    • 1.2 走进心理学
    • 1.3 什么是心理学
    • 1.4 心理学讨论什么
    • 1.5 古典心理学
    • 1.6 古典到现代
    • 1.7 现代心理学
  • 2 90后与心理学
    • 2.1 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期
    • 2.2 90后同学的心理特征
    • 2.3 90后与父母和老师的比较
    • 2.4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 2.5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
    • 2.6 如何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 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
    • 3.1 心理健康的定义
    • 3.2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 3.3 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3.5 大学环境的变化
    • 3.6 案例分析
    • 3.7 压力的定义
    • 3.8 身体与压力的关系
    • 3.9 积极面对压力
    • 3.10 应对压力小技巧
  • 4 大学生学习心理及问题应对
    • 4.1 认识我们的大脑
    • 4.2 记忆的概念
    • 4.3 记忆的基本过程
    • 4.4 遗忘
    • 4.5 如何提高记忆力
    • 4.6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理论
    • 4.7 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
    • 4.8 培养创造力
    • 4.9 大学阶段的学习
  • 5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 5.1 人际交往的概念
    • 5.2 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 5.3 人际交往的工具及条件
    • 5.4 人际交往的形式及过程分析
    • 5.5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 5.6 人际交往中的印象管理
    • 5.7 人际交往的技巧
  • 6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性心理
    • 6.1 体味爱情
    • 6.2 爱情三角形
    • 6.3 恋爱心理的常见类型
    • 6.4 用沟通化解恋爱中的问题
    • 6.5 倾听与表达
    • 6.6 在恋爱与分手中成长
    • 6.7 性别角色及角色认同
    • 6.8 健康的性心理
    • 6.9 性心理困扰及其应对
    • 6.10 性行为不当的影响及应对
  • 7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 7.1 情绪的定义
    • 7.2 情绪的组成要素
    • 7.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 7.4 心境、激情与应激
    • 7.5 情绪的功能
    • 7.6 情绪的基本理论
    • 7.7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及特点
    • 7.8 理性情绪疗法
    • 7.9 不合理信念及情绪疗法
    • 7.10 应对负面情绪 培养积极情绪
  • 8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 8.1 何为自我意识
    • 8.2 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 8.3 自我认同感的获得
    • 8.4 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及其本质
    • 8.5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8.6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 8.7 气质、性格和自我探索
  • 9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应对
    • 9.1 变态人格
    • 9.2 心理学的识别方法
    • 9.3 变态心理学理论
    • 9.4 变态人格的分类与识别
    • 9.5 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疾病
    • 9.6 大学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 9.7 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
    • 9.8 自杀预兆的识别与应对
  • 10 阅读
    • 10.1 阅读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1856年5月6日出生在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1886年私人开业,担任神经专科临床医生。

他和妻子玛莎·伯莱斯,一生育有三男三女,最小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1939年,距离二战爆发仅3个星期的时候,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一生中对心理学最重大的贡献: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本我(Id):快乐原则

自我(Ego):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

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一切行动追求内心当时的快乐。不关心别人,不关心未来,也不关心是否现实。本我充斥着本能和原始冲动,无所谓善恶。

本我强的人:非常放纵自己的欲望,自我中心。诸如被严重溺爱的孩子。

自我:犹如长大的孩子,发现“世界并不尽如人意”,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似乎有个“他者”others, 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这就是现实世界。而且,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不饿的时候,那个叫妈妈的人也会给自己喂奶吃;莫名其妙地被打了一针,感觉有点儿疼。“我怎么才能符合外部现实世界呢?”,于是,在人格结构中产生了“自我”(ego),开始遵循现实原则。比如:在家里的厨房可以随便吃东西;在学校食堂吃东西,必须刷卡;在外面的饭馆,想吃好吃的有不给钱的话,就会挨揍,或者被警察带走。

这个时候,“自我”发现,自己的许多需要不得不延迟满足。因此,一个人自我强度的重要测量,就是看他延迟满足需要的能力。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给一些孩子分糖果,告诉他们:“坚持20分钟不吃,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孩子们的反应差异很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有的回避,有的偷偷剥开舔几口又包上,有的强忍着不吃……后来追踪发现,能够忍20分钟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成功几率高。

自我强的人/以自我为主导人格的人:很清楚现实是怎么回事,怎么用各种忍耐、方法、手段在社会中满足自己,懂得如何适应现实环境。

例如:金庸笔下的韦小宝

超我:后天形成,比较理性,是内化了的“父母”,或者说,超我好似心中的“父母”。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3、4岁的小孩子会像有父母管制一样管自己,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会管自己。超我并非为了满足本我的需要,而多为压制。因此,更确切地说,超我所遵循的至善原则,应该是“至听话原则”。

就是尽可能把自己认同了的那些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做到尽善尽美。如此说来,父母具体教育了些什么,就非常重要了。

超我强的人/以超我为主导人格的人:要看父母的教育/超我的具体内容。总之,是按照自己的超我做到尽善尽美。

例子:

狐狸精:本我(无所谓善恶,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要是否被满足)

齐宣王:自我(灵活,衣服后背位两种颜色,代表灵活的处事方式,所谓“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钟无艳:超我(非常理性,喜欢坚定地重复很短的句子,如“不嫁!不嫁!死都不嫁!”“我做东她做西!”谨遵师命,嫁给了齐宣王;遇到困难挫折不退缩,为了爱情全心全意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