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李子勋 赵然 苑媛

目录

  • 1 绪论
    • 1.1 导言
    • 1.2 走进心理学
    • 1.3 什么是心理学
    • 1.4 心理学讨论什么
    • 1.5 古典心理学
    • 1.6 古典到现代
    • 1.7 现代心理学
  • 2 90后与心理学
    • 2.1 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期
    • 2.2 90后同学的心理特征
    • 2.3 90后与父母和老师的比较
    • 2.4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 2.5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
    • 2.6 如何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 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
    • 3.1 心理健康的定义
    • 3.2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 3.3 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3.5 大学环境的变化
    • 3.6 案例分析
    • 3.7 压力的定义
    • 3.8 身体与压力的关系
    • 3.9 积极面对压力
    • 3.10 应对压力小技巧
  • 4 大学生学习心理及问题应对
    • 4.1 认识我们的大脑
    • 4.2 记忆的概念
    • 4.3 记忆的基本过程
    • 4.4 遗忘
    • 4.5 如何提高记忆力
    • 4.6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理论
    • 4.7 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
    • 4.8 培养创造力
    • 4.9 大学阶段的学习
  • 5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 5.1 人际交往的概念
    • 5.2 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 5.3 人际交往的工具及条件
    • 5.4 人际交往的形式及过程分析
    • 5.5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 5.6 人际交往中的印象管理
    • 5.7 人际交往的技巧
  • 6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性心理
    • 6.1 体味爱情
    • 6.2 爱情三角形
    • 6.3 恋爱心理的常见类型
    • 6.4 用沟通化解恋爱中的问题
    • 6.5 倾听与表达
    • 6.6 在恋爱与分手中成长
    • 6.7 性别角色及角色认同
    • 6.8 健康的性心理
    • 6.9 性心理困扰及其应对
    • 6.10 性行为不当的影响及应对
  • 7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 7.1 情绪的定义
    • 7.2 情绪的组成要素
    • 7.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 7.4 心境、激情与应激
    • 7.5 情绪的功能
    • 7.6 情绪的基本理论
    • 7.7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及特点
    • 7.8 理性情绪疗法
    • 7.9 不合理信念及情绪疗法
    • 7.10 应对负面情绪 培养积极情绪
  • 8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 8.1 何为自我意识
    • 8.2 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 8.3 自我认同感的获得
    • 8.4 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及其本质
    • 8.5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8.6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 8.7 气质、性格和自我探索
  • 9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应对
    • 9.1 变态人格
    • 9.2 心理学的识别方法
    • 9.3 变态心理学理论
    • 9.4 变态人格的分类与识别
    • 9.5 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疾病
    • 9.6 大学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 9.7 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
    • 9.8 自杀预兆的识别与应对
  • 10 阅读
    • 10.1 阅读
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非认知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除了智能以外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性格等心理成份。 


动机,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动、方向、强度和持续性。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

学习动机分类:

第一类:间接远景学习动机vs. 直接近景学习动机

第二类:内部动机vs.外部动机

学习动机的作用

第一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第二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第三  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成就动机

心理学家麦克莱兰于1961年提出。麦克莱兰认为,每个人在其发展过程中将会产生成就需要——成就动机。阿特金森(1964)在麦克莱兰的动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们在成就动机强度上的差异可以通过避免失败加以解释。有些人具有要求成功的倾向,有些人则常常产生害怕失败的情绪。

 

学生的归因方式或怎样归因,会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学习行为和成就动机。 

大多数学生把学习中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四种原因

能力强弱(内-稳) 努力程度(内-不稳) 学习难度水平(外-稳) 运气好坏(外-不稳)

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

能否产生学习兴趣,主要取决于:

(1)事物本身的特性。

(2)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3)人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表现在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情(喜欢-不喜欢;爱-恨)和行为意向(企图、策划)等。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在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家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

改变学习态度的途径:

(1)利用权威改变态度

(2)通过角色扮演改变态度

(3)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下接受学习任务、从事学习活动的。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Rosenthal 的教育实验,“罗森塔尔现象”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