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所引用的图片等资源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使用,不做它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春节2.png](https://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c70a884cc901c5d07e9bc7bb81ead4c5.png)
二、预防疾病
(3)饮桃汤
桃汤是用桃木煮成的液汁。古人迷信用以挥洒驱鬼。后俗于春节饮桃汁以辟邪。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三、春季养阳
吃五辛盘
吃五辛盘是为了健身。魏晋时将大蒜、小蒜、韭莱、芸苔、胡荽称为五辛,在元旦时,人们将这五种辛香之物拼在一起吃,意在散发五脏之气。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他在《养生诀》中亦云:“元旦取五辛食之,令人开五脏,去伏热。”
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吃五辛盘反映了汉唐人们把健康的追求寄托在新年第一天。
春节 馈春盘
《本草纲目》中说:
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
谈谈春季流行病
春节习俗中的除尘、洗浴、饮屠苏酒等是对于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的有效措施。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
①呼吸道传染病
②消化道传染病
③血液传染病
④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除尘、饮屠苏酒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中医统称为春温。是冬受寒邪,至春而发的温热病。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饮屠苏酒、椒酒、柏酒
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除尘、洗浴、饮屠苏酒
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pí)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4.体表传染病——除尘、洗浴
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可以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4.png](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3057e49855442ae6475105ace513a4b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