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所引用的图片等资源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使用,不做它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png](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798bdcad04492a274b5adfb7e537f5bc.png)
一、逐疫迎春
![](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1349ff8ba0ee6a6c07ec674af3407449.png)
十二月八曰为腊曰。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鬼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曰,击鼓驱疫,谓之逐除。”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nuó] (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古代腊月举行驱逐疫鬼的仪式有:傩舞。傩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木面具,多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
《后汉书·礼仪志》中描绘汉宫中举行行傩仪式时,要选出黄门子第10至12岁的少年共120人为逐鬼的童子,他们都头戴大红头帻,穿皂青衣,手持大兆鼓,还有为首1人扮演驱邪之神方相氏。方相氏为主舞者,头戴面具,身披熊皮,手持戈矛盾牌,同时率领12人扮成的野兽与120童子呼喊舞蹈,击鼓而行,其声威气势着实令人心悸。
《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 郑玄曰:“蒙,冒也。冒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时难,四时作方相氏以难却凶恶也。”
昔颛顼[zhuān xū]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於是正岁,命方相氏帅肆傩以驱疫鬼。
二、赤豆打鬼
![](http://photocdn.sohu.com/20160118/mp54970516_1453052639389_12.jpeg)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也和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有关。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赤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小豆、赤豆、红豆、红小豆、朱小豆。
![](http://dealer0.autoimg.cn/dl/83400/newsimg/130668244767159740.jpg)
【性味】味甘;酸;性微寒
【归经】心;脾;肾;小肠经
【功能主治】
1、利水消肿——主水肿;脚气;淋病;
2、退黄——黄疸;
3、清热解毒消痈——肿毒疮疡;癣疹
4、辟温疫——预防温疫
5、治产难——胞衣不下。
6、通乳汁——乳汁不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5/bc4693ecebad436ab04115b4b714ff05_th.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