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所引用的图片等资源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使用,不做它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png](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2bf7d32128e8df925937b95e192e27cc.png)
节俗
7、踩高跷
《说丹朱》中认为:高跷源于原始图腾信仰、用于宗教祭祀仪式,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
高跷戏直接出于古代的鹤图腾氏族的跳舞。与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
古文献《山海经》中有关于“长股国”的记述,根据古人的注释,可知“长股国”与踩跷有关。从“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这一注释中,我们不难想象出脚上绑扎着长木跷,手持长木制成的原始捕鱼工具在浅海中捕鱼的形象。而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今日居住在广西防城沿海的京族渔民,仍有踩着长木跷在浅海撒网捕鱼的风习。
![QQ截图20171023141827.png](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8c5565975eca02d6f64ce28a3130439b.png)
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8、祭门祭户
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9、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载有:“八日至十八日……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
10、摸门钉
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
11、迎紫姑
紫姑是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为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役。正月十五日激愤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12、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