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所引用的图片等资源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使用,不做它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d298a3ccc92a68e0dcc845c2b1324020.png](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1de6355f78a619797eac017530e36b3c.png)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五节、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龙日等等。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560a1e7d05b74e8f1b1681576e6e58f9.png)
1、纪念屈原说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屈原又因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lǐn] 《荆楚岁时记》。
2、纪念伍子胥说
江南吴地纪念的是吴国大夫、被视为河神的伍子胥,而非屈原。
![](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570df7badff043d5ecef7590b749e3c1.png)
3、纪念孝女曹娥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3/origin/07283b26bbc5877d8408009eba76401f.png)
4、辟邪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很多。还有不养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认为妨父母。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相传这天瘟神下界,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仲夏记》中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juān]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