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专题1 马克思主义观
    • 1.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1.2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 1.3 “三进”精品课习题
    • 1.4 辅助视听资料
  • 2 专题2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 2.2 什么是物质?
    • 2.3 物质与意识
    • 2.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2.5 “三进”精品课习题
    • 2.6 辅助视听资料
  • 3 专题3 唯物辩证法
    • 3.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3.2 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 3.3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 3.4 “三进”精品课习题
    • 3.5 辅助视听资料
  • 4 专题4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 4.1 科学的实践观
    • 4.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4.3 “三进”精品课习题
    • 4.4 辅助视听资料
  • 5 专题5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 5.1 真理
    • 5.2 价值
    • 5.3 “三进”精品课习题
    • 5.4 辅助试听资料
  • 6 专题6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 6.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6.2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6.3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6.4 “三进”精品课习题
    • 6.5 辅助视听资料
  • 7 专题7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和主体力量
    • 7.1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7.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7.3 “三进”精品课习题
    • 7.4 辅助视听资料
  • 8 专题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 8.1 什么是商品?
    • 8.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 8.3 “三进”精品课习题
    • 8.4 辅助视听资料
  • 9 专题9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 9.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 9.2 剩余价值的本质
    • 9.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 9.4 “三进”精品课习题
    • 9.5 辅助视听资料
  • 10 专题10 资本主义论
    • 10.1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10.2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 10.3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10.4 “三进”精品课习题
    • 10.5 辅助视听资料
  • 11 专题11 社会主义论
    • 11.1 社会主义五百年
    • 11.2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 11.3 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11.4 “三进”精品课习题
    • 11.5 辅助视听资料
  • 12 专题12 共产主义论
    • 12.1 共产主义新社会
    • 12.2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 12.3 “三进”精品课习题
    • 12.4 辅助视听资料
  • 13 平“语”近人
    • 13.1 第一集
    • 13.2 第二集
    • 13.3 第三集
    • 13.4 第四集
    • 13.5 第五集
    • 13.6 第六集
    • 13.7 第七集
    • 13.8 第八集
    • 13.9 第九集
    • 13.10 第十集
    • 13.11 第十一集
    • 13.12 第十二集
  •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 14.1 第一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14.2 第二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 14.3 ​第三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 14.4 第四讲 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
    • 14.5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14.6 第六讲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 14.7 第七讲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14.8 第八讲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
    • 14.9 第九讲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 14.10 第十讲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 14.11 第十一讲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4.12 第十二讲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14.13 第十三讲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14.14 第十四讲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 14.15 第十五讲 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 14.16 第十六讲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 14.17 第十七讲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4.18 第十八讲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14.19 第十九讲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14.20 第二十讲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14.21 第二十一讲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14.22 第二十二讲 建设美丽中国
    • 14.23 第二十三讲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4.24 第二十四讲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 14.25 第二十五讲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 14.26 第二十六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4.27 第二十七讲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14.28 第二十八讲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 14.29 第二十九讲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 14.30 第三十讲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 15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品课
    • 15.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哪些深刻复杂变化?
    • 15.2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 15.3 锚定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 15.4 如何理解“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 15.5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 15.6 在危机中育先机 与变局中开新局
  • 16 党的重要文献
    • 16.1 党的十九大报告
    • 16.2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公报
    • 16.3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
    • 16.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
    • 16.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
    • 16.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
    • 16.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 16.8 党的二十大报告
  • 17 《求是》杂志习近平重要文章
    • 17.1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17.2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17.3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 17.4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 17.5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 17.6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17.7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17.8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17.9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17.10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 17.11 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17.12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17.13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 17.14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 17.15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 17.16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 17.17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 17.18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 17.19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 17.20 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
    • 17.21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 17.22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 17.23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17.24 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 17.25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 17.26 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 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 17.2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17.28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 17.29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 17.30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17.31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 17.32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 17.3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17.34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17.35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 17.36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17.37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 17.38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 17.39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
    • 17.40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8 习近平用典(第一辑)
    • 18.1 序言
    • 18.2 敬民篇
    • 18.3 为政篇
    • 18.4 立德篇
    • 18.5 修身片
    • 18.6 笃行篇
    • 18.7 劝学篇
    • 18.8 任贤篇
    • 18.9 天下篇
    • 18.10 廉政篇
    • 18.11 信念篇
    • 18.12 创新篇
  • 19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19.1 敬民篇
    • 19.2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19.3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 19.4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 19.5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等文中引用
    • 19.6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19.7 民齐者强。——《凝心聚力精诚协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再上新台阶——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19.8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19.9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19.10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 19.11 治理篇
    • 19.12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文中引用
    • 19.13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19.14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第二十八讲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第二十八讲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品格

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三、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

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五、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六、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

七、不断扎牢制度笼子

八、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对党、对国家、对民族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号召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品格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

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有资格、有底气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在领导中同革命、建设、改革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依靠自身力量和与群众结合的力量解决自身问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实践证明,我们党每一次自我革命,都不是简单的自我修复,而是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深度重塑,使我们党能够一次次转危为安、化危为机,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艰巨任务。一方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另一方面,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怎样才算过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我们党只有勇于直面问题,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确保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路径和努力方向。

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明确了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讲政治是一以贯之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团结和集中统一,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同我们党始终注重讲政治是密不可分的。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只有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共同奋斗。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任何组织和成员,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单位,都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凡属部门和地方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部署,都要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做到令行禁止,决不允许背着党中央另搞一套。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起着领头和管总的作用。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政治历练,把政治能力训练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努力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当的领导职责相匹配,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胜利前进。

三、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近百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才能高,眼界才能宽,心胸才能开阔,才能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每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都必须铭记,为了理想信念,就应该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

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有客观标准的。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毛泽东同志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同志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同志的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今天,衡量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一大批坚守着理想信念的优秀党员干部,彰显了坚如磐石的信仰本色,铸就了共产党人不朽的精神丰碑。

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筑牢理想信念,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目的就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坚持好干部标准。怎样是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为选人用人树起了时代标杆。信念坚定,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为民服务,就是要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勤政务实,就是要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清正廉洁,就是要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选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培养选拔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干部;培养选拔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炼、业绩突出的干部,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拓宽选人视野,统筹干部资源,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要“一票否决”,把廉洁作为底线要求,有问题的坚决不用;要着力破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唯GDP取人”、“唯年龄取人”问题,不搞“海推”、“海选”;坚决查处说情打招呼、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党管干部原则是很重要的原因,要自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要有千千万万优秀基层骨干,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好各项工作。”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切实在打基础、补短板上下功夫。着力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着力抓好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教育和管理的覆盖面;着力抓好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严把发展党员政治关,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让干部知敬畏、群众有信心,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

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务求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首先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切入口、动员令。党中央连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取得了重大成果;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了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有经验的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持久战,既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又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力戒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为作风建设提供长效保障。

六、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党章中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推动实现了党建理论、实践和制度的重大创新。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我们党有8900多万名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才能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激发出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气势。

严明党的纪律,首先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自觉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做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模范。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党章意识不强、不按照党章规定办事的要及时提醒,对严重违反党章规定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全党共同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严明党的纪律,要增强纪律教育针对性。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校、干部学院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必修课,增强教育实效性,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提高警示教育的政治性,凡查结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都要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为镜鉴,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严明党的纪律,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的十九大把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党章,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在早发现上深化,把纪律挺在前面,提高发现违纪问题能力,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在分类处置上深化,强化分析研究,提高精准把握执纪标准和运用政策能力,防止出现适用不当、尺度不准、畸轻畸重现象;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深化,下大功夫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使批评教育成为常态,关口前移、防患未然;在谈话函询上深化,被谈话函询的党员干部要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说明,发挥采信告知的教育激励作用和抽查核实的监督作用,防止敷衍塞责、欺骗组织,对边谈边犯、边询边犯的从严从重处理。强化日常监督执纪,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七、不断扎牢制度笼子

制度事关根本,关乎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必须让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笼子。

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依规治党,一方面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另一方面与时俱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不断把管党治党创新成果固化为法规制度,先后组织制定修改90多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螺栓”越拧越紧。我们党已初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主干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党内生活主要领域实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要坚持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让日常管理监督与党员领导干部如影随形、不留空当。要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切实发挥监督“利剑”和巡视“千里眼”作用。要继续健全派驻机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中央和地方纪委向同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完善我国监督体系,既要加强党内监督,又要加强国家监察。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对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监督权和监察权,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从而在我们党和国家形成巡视、派驻、监察三个全覆盖的统一的权力监督格局,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惩治腐败的有效机制,为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监察道路。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坚决纠正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等现象。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

八、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腐败是社会毒瘤。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己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同时要看到,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围猎”和甘于被“围猎”交织等问题依然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反腐败斗争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化标本兼治,决不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必须坚定不移、精准有序、更有效地遏制增量、更有力地削减存量,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老虎”露头就要打,“苍蝇”乱飞更要拍。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结合起来,既抓涉黑组织,也抓后面的“保护伞”。坚持国际追逃追赃不停步,加强反腐败综合执法国际协作,持续推进“天网行动”。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的链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我们党要承担起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就必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适应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进展,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只有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把我们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才能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