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洛温王朝的政治制度
法兰克王国(Frankish Kingdom),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
封建王国,分为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时期称“查理曼
帝国”。西欧从古代社会向中世纪封建社会转化和形成的时期,即中世纪早期。 法兰克王国没有经历过奴隶
社会,而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踏入封建社会。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半岛和各行省都由蛮族王国统治着。不过这些日耳曼国家大多如昙花一现,很
快又归于沉寂,相比之下法兰克王国才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历史舞台的主角。
5世纪初,当西哥特人盘锯高卢西南部时,高卢东南部为勃艮第人占领。勃艮第人以里昂为首都,建立
了勃艮第王国。 在北方,法兰克人是最强大的部族。在法兰克人和罗马高卢人之外,还有其他部族。在高卢
东部,阿勒曼人定居在阿尔萨斯。布列塔尼人定居在西北。9-10世纪,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诺曼人入侵法国,
又在诺曼底等地定居下来。至此,构成近代法兰西民族的部族已基本齐全。这些不同的种族和部族入居高卢
后,大都保持着自己的法律、语言和风俗习惯,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文化传统,并被长期保存下来。
“蛮族”徙居高卢,是法兰西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奠定了法兰西民族的种族基础,对法兰
西民族的人种构成,文化和政治传统的多样性具有深刻的影响。
(一)墨洛温王朝的建立
1.部落联盟
法兰克人原本生活在莱茵河东岸。自三世纪中叶开始法兰克人就渡过莱茵河,侵袭罗马帝国并向其境
内移民,在其步步蚕食之下卢瓦尔河以北的高卢大部分地区被占领。法兰克内部四分五裂,若干部落各自为
政,彼此独立,各有各的首领。五世纪下半叶法兰克诸部中逐渐形成两大强势力量:萨利克法兰克人(因居住
在莱茵河三角洲一带滨海而居,被称为海滨法兰克人,又译为萨利昂法兰克人)、河滨法兰克人(又叫利普利
安法兰克人,居住在莱茵河中游地区)。这两支法兰克人的社会发展程度基本相同,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
事民主阶段。公元3世纪后,法兰克人就不断越过莱茵河掠夺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到了公元5世纪初,法兰克
人利用罗马高卢省内的巴高达起义的机会,逐渐占领高卢北部地区,并企图占领整个高卢。日耳曼文明是中世纪欧洲文明的重要源头,而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文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阿尔卑斯山流向北海的莱茵河
2.克洛维成为部落酋长
公元466年,克洛维出生于墨洛温家族,他的父亲希尔德里克是萨利克法兰克人的军事首领。少年时
期的克洛维所处的时代,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不安的时代,众多的种族和部落在这个辽阔的舞台上纵横
驰骋,演绎着那个时代的疯狂。各种族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又相互厮杀,目的都是想不断扩大自己的势
力。于是各种族都争先恐后地入侵罗马帝国,企图瓜分罗马。这是一个典型的成王败寇的时代,也是一个为达
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疯狂时代。年少的克洛维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极其复杂而险恶的政治环境当中,从小就被
这个时代的气息熏陶。他是个冷酷的实用主义者。在克洛维父母的精心培养下,早就有个根深蒂固的信念在克
洛维心里树立并茁壮成长:致力于法兰克的强大是他的终生目标。现在就是他实现人生目标的最佳时机。克洛
维的父亲希尔德里克,也是通过与埃提乌斯部将埃吉狄乌斯的联盟,才能将领地扩张至索姆河上游地区。当西
罗马帝国消亡,法兰克人也无法再从上述联盟中获取好处。克洛维就将矛头首先对向昔日的罗马盟友。481
年,希尔德里克去世,年仅15岁的克洛维继承父业,掌管法兰克。他与他的父亲不一样,他的父亲在世时,比
较忠诚于当地的罗马统治者,是罗马统治者的合作伙伴,克罗维成为部落领袖之后,就不满足于这种被统治者
与合作者的关系。历史上也将这一年作为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开始(克洛维的祖父叫墨洛温,之所以叫墨
洛温王朝是为了纪念他的祖父)。
3.苏瓦松战役,占领北高卢
墨洛温王朝为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时期,墨洛温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法兰克王国的正式建立。
刚上台的克洛维不得不面对苏瓦松王国西格里乌斯的威胁,西格里乌斯的父亲埃吉迪乌斯原为罗马
帝国驻高卢的将军,是西罗马帝国派驻高卢的大元帅,因为效忠前皇帝马约里安(西罗马帝国末期最后一位有
为的皇帝,但指挥与汪达尔的海战失败,被废除和杀害),与西罗马真正掌权者里蛮族将领里希默分道扬镳,
所以自立王国,而西阿格里乌斯是埃吉迪乌斯的儿子。他于462年宣布独立,脱离罗马帝国的统治,并以苏瓦
松城(巴黎东北)为首都,建立了一个疆域包括法兰西岛(巴黎盆地中部,是四条河流环绕的地方,既塞纳
河、马恩河、奥伊塞河和洛因河,所以有点像个岛)、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之间地区的国家。
486年克洛维联合河滨法兰克人及定居于康布雷的法兰克人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了西格里乌斯,攻
占法兰西岛,这场胜利使用法兰克人的统治扩张到了卢瓦尔河以北地区,并移都巴黎,开始向南方展开军事扩
张。
4.统一高卢大部
496年、506年两次征服阿勒曼尼人。
500年,借机勃艮第内斗,乘机打压。
507年武耶战役的胜利,使克洛维吞并了原属西哥特的阿基坦领地,法兰克领土大大扩张,奠定了法
兰克人在整个高卢地区的霸权。
克洛维去世时,王朝的势力已经扩展到高卢大部分地区和莱茵河东岸。
5.统一法兰克,成为法兰克国王
此后,他通过收买对方下属,教唆儿子弑父等手段,逐步消灭和统合了法兰克其他酋长的势力,在
509年使自己成为法兰克人的国王。克洛维一生一直致力于清除法兰克人内部的竞争势力,加强自己的权威。
法兰克人最初并不统一,而是分为若干不同的部落,各个部落都是独立的,各有自己的国王(首领)。在数十年
之内,克洛维努力剪除竞争对手,统一法兰克各部。他设计杀害了利普利安法兰克人和法兰克其它部落的首
领,甚至将自己的亲属也残杀殆尽。晚年,克洛维不得不承认:“我现在就象一个孤独的香客生活在陌生人中
间,我已没有任何亲属活下来,在我遇到灾难威胁时没人能帮助我了”。正是在其它部落首领和自己亲属的血
泊上,克洛维完成了法兰克人各部落的统一,完成了由军事首领向国王权力的转变。
509年克洛维统一法兰克各部,统一的法兰克王国终于诞生。克洛维终于成为像东方的波斯一样的专
制君主。511年,克洛维去世。
(二)法兰克人的王权
1.王权初步显现:苏瓦松花瓶事件
486年克洛维战胜了西格里乌斯,战后克洛维召集自己的士兵在苏瓦松城下分配战利品。当时的法兰克
人正处于原始的部落民主制度向封建国家转型的阶段,按惯例首领只能和普通士兵一起以抽签的方式取得属于
自己的战利品。然而克洛维却看中了一个花瓶,这个花瓶是当地教堂地请求克洛维予以保留的。然而克洛维不
是一位专制帝王,他作为一位正由部族首领向帝王转型的统治者还无法无视法兰克人的惯例,这才上演了身为
首领的他不惜降尊纡贵去请求自己的战士这一幕。谁知一名士兵闻言后当即举起自己手中的战斧打碎了那个花
瓶并说道:”除了你抽中的东西你不能带走其他任何物品“。包括克洛维本人在内在场所有人都寂静无言,因
为他们知道这名士兵所言是符合法兰克人的传统的。次年克洛维召集自己的士兵举行阅兵式,当克洛维从部队
当中穿行检阅时赫然瞧见了当日打碎花瓶的那名士兵,于是走到此人面前严厉斥责他军容不整,随即拔出战斧
劈碎了这名士兵的脑袋,然后对着尸体说道:”去年你就是这样打碎花瓶的“。
在日耳曼传统与君权之间,君权有加强的趋势。
2.克洛维加强君主权力
重新分配土地
克洛维巩固统治的政治措施也很到位,比如他重新分配罗马地主的财产。把原来的罗马国有土地和无
主土地赏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同时又保留了许多罗马大土地所有者,使他们在政治上与法兰克贵族合流,
形成新的地主阶级。他们使用隶农、半自由人和少数自由农民耕种,征收一定租税和劳役;剪除政敌,把全体
法兰克人都统一在墨洛温王朝之下;编纂《萨利克法典》。
政治联姻
在军事扩张的同时克洛维也使用政治联姻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把妹妹嫁给狄奥多里克大帝,从而与
东哥特人结盟。这样他与东哥特相当于是一北一南就刮分了北意大利和高卢行省。491年克洛维又在其领地以
东的图林根取得一系列胜利。此后克洛维在其他法兰克部落的帮助下在曲尔皮希战役中战胜阿勒曼尼人(日耳
曼人一支)。法兰克王国有个独特优势,那就是他们沿着莱茵河扩展到罗马所控制的高卢,他们并没有完全撒
离故居,只不过是在老家以外扩张,这就意味着法兰克王国拥有巨大的日耳曼人力供应。
他娶了勃艮第公主。
加强王朝的神圣性与合法性
克洛维以及后来的墨洛温诸王仍然对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皇帝表示形式上的尊重和效忠,承认其在名义
上的最高权力。因此,他们将获得东部皇帝授予的职衔,作为自身权力正当性的重要来源。克洛维就接受阿纳
斯塔西乌斯授予他的执政官称号,并且身着紫袍、披着披肩、头戴王冠,骑马从圣马丁教堂的前庭入口直到城
里的教堂。他还模仿古罗马执政者的就任传统,一路上亲手将金银钱币赠予路人,并且接受人们对他的奥古斯
都称呼。
法兰克人和其他部族一样,试图将自己的家族与某些日耳曼神祇联系起来。这种日耳曼传统中的神授
王权,多是将神祇的庇佑与整个王室家族相联系。带有神灵庇佑的所谓神秘力量,通过血统在家族内平等的传
递和继承。由此形成对外具有封闭性,而对内权利均匀化的血缘集团,并从中挑选出国王。此时的王权并不是
个人性质的,而是具有家族性质。所以,非家族血统的国王会被视为权力窃取者。
(三)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1.改信基督教
493年克洛维与勃艮第公主克洛蒂尔结婚,正是这次婚姻改变了法兰克乃至后世整个欧洲历史——当
今世界最强势的文明就是欧美基督教文明,尽管早在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就确立了基督教为国教,但
入侵的日耳曼人起初并不信仰这一宗教,即使皈依了基督教的日耳曼部族绝大部分也是信奉的阿里乌斯教派
(否认耶稣的神性,他相信的是神的儿子是神所创造的,不可能是自有的,圣子是一个可以改变的受造者而不
是神。反对罗马教会的三位一体,反对教会占有大量财富),而这一教派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公元325
年)。克洛维恰恰就是一名阿里乌斯教派的信奉者,而克洛蒂尔则是罗马教会的坚定信徒,于是就不断劝导自
己的异教丈夫。克洛维则承诺道:“汝之上帝果真存在,就保佑我旗开得胜,到时我定率众皈依”。结果
没多久克洛维真打了胜仗,于是他依约改宗。
2.兰斯受洗
496 年,克洛维率领3000名法兰克战士在兰斯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克洛维皈依罗马教会的消
息很快传遍欧洲,各地奉罗马教会为正宗的教会皆欣喜不已。罗马教皇阿那塔修斯二世更是在信中邀请克洛维
成为教会的后盾、顶梁柱,教会也将全力支持他对异教徒的战争以作为回报,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蛮族政
权的基础上,政教开始联合。这一联合奠定了西欧中世纪的政治格局。克洛维皈依正统教会是他一生中最重大
的决定,这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长远目光。当时西罗马帝国虽然已灭亡,当正统教会仍然是有权势有影响的一
股力量,而且高卢大地上有大量信正统教会的罗马人,他们急需在诸蛮族中找到一个支柱。自从西罗马帝国灭
亡之后,基督教失去了世俗政权的大靠山,他们正急切的盼望着遍布欧洲大陆的各“蛮族王国”中,能有一个
新的代理人出现。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教会纷纷给克洛维写信,维也纳大主教就说:“这是天意,你必将是我
们这个时代的主宰者!”罗马教皇更是把克洛维比喻成为“支撑基督教会的铁榔柱”,并祝福克洛维击败所有
敌人。克洛维成了这个支柱,从此他在正统教会和教徒的支持下更是势力大增长。克洛维此举得到高卢罗马人
的大力支持,建立良好的民众基础,使得法兰克王国与罗马天主教会开始了长期的合作和相互利用,在一定程
度上奠定了未来欧洲的政治模式。在教会的支持下,克洛维取得普瓦捷大捷,将西哥特赶出高卢南部。
第一个皈依正统基督教的君王。无论在政治还是宗教上都深刻地影响了未来法国的发展方向。早期法兰克人对
天主教接受的非常有限,典型例子就是克洛维及其后代都有多个妻子。
3.维护基督教特权
公元511年,克洛维下令召开宗教会议,重申基督教拥有在罗马帝国时期所拥有的一切特权,从此把
教会变成了封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据那个时代的一位传记作者叙述,加冕那天,集会的民众大声高呼:“生
命和胜利,永远属于伟大上帝的受冕者,罗马人温和的皇帝查理·奥古斯都!”。这使得他得到教皇和罗马人的
帮助。
法兰克王国成为基督教国家以后,当时其他所有日耳曼蛮族国家都是阿里乌派,属于异教徒。获得教会
支持的克洛维,却与其他法兰克部落日益疏远,因为其他部落仍然信着阿里乌斯派或原始的宗教,他的军事地
位也因此削弱。但从长期来看,与罗马教会的联合,给王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收益。在罗马教皇的联络下,东
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授予克洛维执政官称号。事实上此时的克洛维已然由法兰克部族的首领成为一
名真正的君王,法兰克已可以真真正正称之为一个国家了。
(四)墨洛温王朝的分裂
克洛维尽管强化了自己作为专制君主的个人权威,却没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度,于是
在他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克洛泰尔、查理贝尔特、克洛多梅尔和提奥德里克瓜分了国土。按照日耳曼部落的旧有
习俗,当一个国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便可以平分他的王国。公元511年克洛维死后,他的儿孙们陷入了无休
止而血腥的争斗。后来克洛多梅尔在攻打勃艮第人时战死,克洛泰尔强娶其妻甚,又与查理贝尔特瓜分了其领
地,并残忍杀害了他的两个儿子以绝后患。克洛维无法料到自己身后国土分崩、子孙残杀之事。558年克洛泰
尔吞并了其他两个兄弟的领地,再度统一了法兰克王国。(558-561)
561年克洛泰尔的四个儿子又重新瓜分了国家。567年占据巴黎地区的儿子死后无嗣,其领土被兄弟
们三分殆尽。渐渐形成了东部的奥斯特拉西亚、西部的纽斯特里亚及勃艮第三个王国。此外,还有阿基坦公爵
领地,处于三国共管之下。6世纪下半叶,纽斯特里亚王国和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的实权分别授于两国王后手
里,两国互相争夺倾轧,阴谋频频,杀伐迭起,政治极其黑暗。达戈贝尔特在位时(629-639年),国土一度统
一,政治稍显清明,局势也较为稳定。在他之后,墨洛温王朝的12位国王懒散成性,不视政事,被史家称为
“懒王”。 克洛维没能重建一个像罗马帝国一样的国运昌盛的大帝国,相反封建制度从此在欧洲扎下了根。
墨洛温王朝历时241年,其间有28位国王当政,平均每人任期只有8年零7个月。按法兰克人的继承制
度,每代国王死后,都由其儿子平分国土,因而在28位国王中,仅有5位国王取得过国家的表面统一,而真有
实权的仅克罗泰尔一世(558-561 ),克罗泰尔二世 ( 615-629)和达戈贝尔特(629-639)三人,总共统一的时间
不到30年。可见,分裂多于统一。墨洛温王朝政治黑暗,手段残忍,秽行昭著。
5—6世纪墨洛温王族的权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克洛维及其后裔在征服战争中得到的土地。通过赠送土地
给自己的亲信、 侍从的方式,维持贵族对王室的忠诚和服务。这样的做法, 使王室土地不断流入贵族手中,
到7世纪末,墨洛温家族已贫困不堪, 作为权力源泉的土地枯竭了。在6世纪,墨洛温国王征税的能力还是
很可观的。 但国王把对收税权力的占有也视为其它占有一般, 如觉得合适就让渡出去。6世纪时,国王就开
始免除某些封地的纳税义务, 包括封地上的所有臣民和财产。封地主人可自行征税。后来又从纳税扩展到司
法权。起初,这种特权只赐予教会贵族, 使国王官吏无权进入主教和修道院长的领地去收税和审判案件,后
来,又扩展到世俗贵族。 凡持有国王颁发的“豁免证书”的领地,禁止王室官吏入内执行公务。到7世纪,
这种“豁免权”已经发展起来。
614年,在经过了40余年的内战之后, 国王克罗泰尔二世颁布“巴黎敕令”,使贵族在战争期间攫
取的司法和行政特权合法化, 并同意从本地贵族中选派伯爵。该敕令还许诺取消一切被视为滥用王权的法
令,废弃不合理的税收。授权教会由教士和人民自由选举主教,承认教士享有免受世俗司法管辖的特权等。该
敕令被不无夸张地称为“法兰克贵族的大宪章”。参见H.米提斯:《中世纪的国家》,第50页。这样,国王失
去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权, 贵族成为兼有所属土地管理权的领主,不受国王官吏管辖, 他们本人只对国王负
责。国王分封土地,本来是加强国王与贵族联系的一种手段, 但当贵族获得这些特权后,却使土地分封走向
反面, 强化了贵族的离心力。王室权威和收入受到损害,地主贵族的权力和影响不再依赖于君主。
(五)“懒王”和宫相
为取得封建贵族的支持,墨洛温王朝历代国王把大量土地赏赐贵族,耗尽了自己的力量,培植了贵
族势力。王室成员勾心斗角,各植朋党,互相倾轧、残杀,也使国王权威跌落,贵族力量趁机发展。某些当政
国王或童稚登基,或愚昧无能,难理朝政,又往往为封建贵族参政篡权打开方便之门。公元629年达戈贝尔特
一世重新统一法兰克,可达戈贝尔特一世依然没摆脱当时盛行的封建采邑制度的束缚——他将法兰克王国分成
三个子王国:纽斯特里亚、 奥斯特拉里亚、勃艮第。自己担任纽斯特里亚-勃艮第的国王,两个儿子统
治另外两个王国。639年国王达戈尔贝特死后,继位的12位国王大多手无实权,有的干脆为大贵族作为傀儡
拥立,他们每日乘舆服擎,奔走领地之间,置身狗马声色之内,国家大权完全落入宫相之手。整个墨洛温王朝
后期,都被称为“懒王”时期(639~751年)。国王闲居,不问政务, 被称为“懒王”。“懒王以坐
着牛车游村串乡而闻名”。 他们“仅满足于国王称号,长发垂须地坐在宝座上,不过形似一国之主。 他聆听
各方来使的陈词,等到临别的时候, 似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预先让他背熟了的答词……。 至于国家管理和外交
或内政方面一切应办应布置的事宜,则统由宫相大权独揽。”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三联书店,
1961年,第3卷,上册,第184页。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5页。
由于贵族特权的普遍化及王族后代不断分割王室领地, 从7世纪中叶起,墨洛温王朝已陷入瘫痪状
态。纽斯特里亚、 奥斯特拉里亚、勃艮第三个地方的大贵族分别推举“宫相”, 管理各自政务。宫相取代国
王掌握大权。宫相最初是王宫的管家,只是国王的一个仆人。但因其地位显要,渐渐执掌机要,不仅控制内
政,也成为军队的最高首领。他掌管王室土地的进款,分配王室的恩赐。由于“王宫就是国家”, 王宫的总
管便是国家的总管,所以宫相无形中便成了最有权力的官职。如果遇到懦弱和年幼的君主,宫相就成为真正的
摄政者。
在懒王时期,宫相代表国王总揽大权。他批准分封王室领地、 给予或扣留王室恩赐、征集赋税、领
导中央和地方的一切官吏、 代表国王行使司法和军事权力等。最初,宫相是由国王任命的,但后来随着王权
的削弱和贵族权力的加强,宫相便由贵族推举。国王失去左右宫相的权力。
大多数宫相由国王亲自任命,但也有一些由贵族推举产生。宫相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有些宫相积极
支持国王反对贵族,也有些宫相率领贵族对抗国王。纽斯特里亚受罗马影响较深,罗马皇权至高无上的原则仍
在流行,这里的宫相大多数支持国王。奥斯特拉西亚则是日耳曼人集中的地方,它的宫相往往成为封建贵族的
代表。墨洛温王朝晚年,奥斯特拉西亚和纽斯特里亚两国不断争斗,实际上是两国宫相之间的斗争。在7世纪
中叶,纽斯特里亚宫相艾布罗因居优势,他作出种种努力,反对贵族,巩固王室权力。681年艾布罗因被刺身
亡,687年他的后继者被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赫斯塔尔的丕平战败,丕平遂成为三国的实际统治者。
丕平家族是奥斯特拉西亚最富有、最有权势的大贵族家族之一。自从其祖父“莱登的丕平”(639年
卒)起,这个家族世袭担任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赫斯塔尔的丕平取得整个法兰克王国实权之后,做了三件事:一
是征服莱菌河右岸的萨克森人、图林根人、巴伐利亚人等日耳曼人部族;二是在奥斯特拉西亚恢复已废弃的五月
校场游行等法兰克人的古老传统,以笼络法兰克人的民心;三是积极支持基督教传教士在莱菌河右岸日耳曼人各
族中传教,以此取得教会对自己的支持。这些活动增加了丕平家族的声威,巩固了丕平家族的地位。
7世纪末8世纪初,加洛林家系的贵族掌握了奥斯特拉里亚大权,奥斯特拉里亚的宫相职位成为加洛林家
族的世袭权利。 加洛林家族的宫相拥有最多的矢志效忠的侍从武士,势力最大。687年, 奥斯特拉里亚宫
相赫斯塔尔·丕平(丕平二世)击败了竞争者,成为全国唯一的宫相。法兰克王国已为加洛林家族所有。
丕平二世死后法兰克重新进入动荡不安之中,最终丕平二世的私生子查理·马特在权力斗争中胜出。
(六)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
本来丕平二世死后宫相之位是该由其婚生子继承,而且一开始丕平二世的妻子普莱克特鲁德的确把持了
大权,准备扶植自己的儿子上位。然而查理·马特一向以凶残毒辣著称,普莱克特鲁德对这个竞争对手深感忌
惮,于是就将其投入监狱。不久纽斯特里亚发生叛乱,查理逃出监狱并召集一些奥斯特拉西亚的军队镇压了纽
斯特里亚的叛乱,将宫相大权集于己身。
715年,丕平的私生子查理·马特继任宫相。他拥立了墨洛温家族的克罗泰尔四世作为傀儡,自己以宫
相和奥斯特拉西亚公爵的身份掌握实权。
查理·马特上台后各地贵族的叛乱仍然不断,此时同属日耳曼系统的萨克森人攻入莱茵地区的法
兰克尼亚;原本居住在如今的蒙古草原的柔然人在被新兴的突厥人驱逐后效法前辈匈奴进入欧洲,被欧洲人称
之为阿瓦尔人,他们创建的阿瓦尔汗国进入了巴伐利亚。不过此时法兰克人所面临的最大外患还是地跨三大洲
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在711年征服西班牙后于720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夺取纳尔榜地区,继续北进,
攻入法兰克王国的阿奎丹。阿拉伯名将阿布德拉赫曼统率的骑兵,粉碎了当地贵族的抵抗,长驱直入,直抵波
亚迭。
查理·马特面对的形势可谓内忧外患,有一次萨克森人来犯,查理马特居然招不到新兵,兵员严重枯竭的
问题摆在这位宫相的面前。于是后来他就改革了委身制。查理·马特为应对内忧外患的局势而进行了一场对欧洲
后世历史影响深远的改革——正是这场改革奠定了欧洲封建采邑制度的基础:查理·马特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
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
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与此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
人的侵害。采邑被规定为不得世袭,只限终身,而且如果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或者死亡,赐予者有权收回采邑,
终止封授关系,要是继续以前的关系,则必须重新分封。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查理·马特甚至没收了部分教会的土
地,导致他和教会的关系一度紧张。在改革的过程中查理·马特打造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队,这是为应对此时法兰
克王国面临的巨大外患而创建的。
715-718年,查理·马特率军抵御莱菌河右岸佛里松人和萨克森人的进攻,并深入腹地,征服了萨
克森人,迫其称臣纳贡。719年在苏瓦松战役中,他击败了纽斯特里亚及其盟友阿基坦公爵的军队,此后又迫
使阿基坦公爵向他宣誓效忠。
732年10月两军在今法国境内罗亚尔河之南、都尔与波亚迭之间的原野上发生激战。阿拉伯人虽然是
一支久经战斗的军队,但因沿途劫掠财物甚多,士卒无心恋战,结果被法兰克人击退,悄然退走。查理打算趁
胜攻取纳尔榜也未成功。都尔之役(或称普瓦提埃战役,732年)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它不仅捍卫
了法兰克王国的独立,也阻止了阿拉伯人向西欧的继续深入,避免欧洲文明完全被阿拉伯文明同化。查理由于
这一战功,名声大振,获得了“马特尔”(意为锤子)的称号,因此后世又称他为铁锤查理。
都尔之役
从732到739年,在高卢南部多次与阿拉伯人交手,将阿拉伯侵略军赶出了高卢。736年他最后用武
力统一勃艮第。查理又把南部普罗旺斯的许多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到741年去世时,查理·马特实际上已
是整个高卢唯一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