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讲:西方政治制度史导论
    • ● 一、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相关概念
    • ● 二、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内容
    • ● 三、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
    • ● 四、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二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一)
    • ● 一、希腊早期的历史概况
    • ● 二、城邦发展的历史轨迹
    • ● 三、城邦的形成及其特征
    • ● 四、城邦制度演变的趋向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三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二)
    • ● 一、斯巴达政治制度
    • ● 二、雅典政治制度
    • ● 三、底比斯政治制度
    • ● 四、希腊城邦政治的衰败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四讲:亚历山大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 一、马其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二、亚历山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东方化
    • ● 三、帝国分裂后各王国的政治制度
    • ● 四、亚历山大帝国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影响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五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古罗马早期的历史地理概况
    • ● 二、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
    • ● 三、共和政制的初建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六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统一意大利半岛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二、扩张地中海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三、罗马共和制的衰亡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七讲: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元首制
    • ● 二、君主专制
    • ● 三、四帝共治
    • ●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八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墨洛温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二、加洛林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三、课堂自测
    • ● 四、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九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法兰克人的国家制度
    • ● 二、封建制度
    • ● 三、日耳曼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讲: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封建君主制的划分
    • ● 二、封建割据君主制
    • ● 三、等级君主制
    • ● 四、君主专制
    • ● 五、启蒙运动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一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君主制
    • ● 二、集权君主制的建立和巩固
    • ● 三、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二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等级君主制
    • ● 二、有限君主专制
    • ● 三、议会君主制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三讲:德意志的政治制度 —从中世纪到近代
    • ● 一、东法兰克与德意志王国
    • ● 二、封建时代
    • ● 三、宗教改革时代
    • ● 四、普鲁士时代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四讲:西欧的政教之争— 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
    • ● 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
    • ● 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化与政治分裂
    • ● 三、基督教在近代受到冲击
    • ● 四、结局: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第十五讲:近代意大利的政治制度
    • ● 一、中世纪意大利半岛概况
    • ● 二、威尼斯共和国(697-1797年)
    • ● 三、佛罗伦萨共和国(1187-1569年)
    • ● 四、热那亚共和国(1100-1815年)
    • ● 五、米兰公国(1395-1797年)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 作业
  • 第十六讲: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东罗马帝国王朝概况
    • ● 二、《查士丁尼法典》
    • ● 三、东罗马帝国的军区制
    • ● 四、东罗马帝国的政教之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四、资料
  • 第十七讲: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
    • ● 一、《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
    • ● 二、美国宪法的制定与政治体制的构建
    • ● 三、美国宪法修正案与联邦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作业
  • 调查问卷
    • ● 一、调查问卷
    • ● 新建课程目录
一、古罗马早期的历史地理概况

一、古罗马早期的历史地理概况

(一)地理环境

   1.地理是历史之母

   地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山川河流,还体现在地理环境上,气候位置,土壤周边情况,无一不对人的活

动形式和内容,人的活动趋向,人的性格形成能产生极大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影响,失去了特定的地理场所,人

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和活动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形态各异的许多古文明,都是特定的地理环境的产物。

但丁曾说过,罗马人建立帝国是上帝安排的。罗马史家蒙森:“一个民族所占的地势往往足以预示它的历史使

命”。

                                


   靴子

   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城,本是意大利半岛上一个不起眼的村镇,意大利半岛在地中海中部,就像一条深

入地中海的巨人小腿,意大利之名就是源于希腊语的小腿,加上半岛南端的西西里岛,则像一只巨大的靴子,

这个巨人小腿把地中海一分为二,东地中海和西地中海,在西西里岛的最南端,可与非洲隔海相望,意大利不

仅是地中海东西两部交往的纽带,也是欧洲和非洲之间的通道,他处于这样特殊的地中海中心的位置,似乎预

示着它将成为这一地区的核心,成为地中海世界的灵魂。

   山脉平原

   亚平宁山脉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半岛,形成了将半岛分成东西两半的山脊线,有三个大的平原。意大利多

山全境有3/4是山地,但这些山地并没有形成难以交往的小小地块,没有把半岛分裂成许多孤立的小共同体,

亚平宁山脉两旁形成了河谷地带,这给意大利统一并没有造成阻碍,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牧场,广阔的

平原和低地面积约占半岛总面积的1/4,最重要的平原是意大利中部,坎波尼亚平原和拉丁姆平原,这里具有


                                     

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罗马就在拉丁姆平原上,北部意大利还有面积最大的平原波河平原,意大利人是纯粹的

农业民族,这和希腊人完全不同,他们以农为本,以从事农业活动为最崇高的工作,不太看重工商业。意大利

虽然能发展较好的农业,但最终是要向海上发展的,这决定了意大利既有农业文明的些许特征,同时又更具有

外向型的向海外发展的海洋文明特点,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将意大利半岛和欧洲大陆隔离了起来,意大利的发

展是先南后北再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先海上后大陆,罗马的兴起是由西而东的,先称霸地中海西部,进而称霸

地中海东部。东边是亚德里亚海,西边是第勒尼安海,与科西嘉岛和萨丁岛隔海相望,西西里岛则在意

大利半岛的足尖西边。

   罗马帝国发源于一个被称为罗马的小集镇,这个小集镇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在台泊河下游,台泊

河是意大利最长的河,罗马就在台泊河的一个重要渡口上,距离地中海25公里,同时又是天然路路的汇集

点,是南北东西交通必经之地,是亚平宁山区商品集散地,罗马周围有7个山丘,帕拉丁、奎林纳尔,埃斯奎

林、卡皮托林,阿文廷、凯里安,维米纳尔,借山丘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条件,在台伯河泛滥时免遭洪水淹没,

土地富有丰富的火山积灰,肥沃适于种植,罗马就是在这7座小山丘上建立起来的,所以有人把它称之为七丘

之城。优异的地理环境就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机会,带来了和好处一样多的竞争和危险,是居住

在这里的人们很早就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意大利半岛纵深伸向地中海,是地中海东西两个海区的要

冲。

   2.地中海是古文明集中的地方,埃及希腊,马其顿,小亚西亚两河流域都在他周围,相互之间交流,竞

争更激烈,彼此容易学习和模仿,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是地球上其他地方少有的,地中海的古文明发展是不

平衡的,有先有后,地中海的古文明首先产生于东部。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中间,在地理和文化上却属于西部,亚平宁山脉横贯全境,由西北而东,在沿东海岸

折回意大利底部,意大利东部多为悬崖峭壁,没有可供停泊的良港,意大利东部虽和希腊隔海相望,近在咫

尺,但最早受希腊影响的不是东部,而是西部和南部,海岸线之长仅次于希腊,有向海外发展的重要条件,意

大利的良港多集中于西部和南部,所以意大利也要走向海外和其他文明接触,不是从东部,而是从西部和南部

开始的,罗马从城邦到帝国形成,经历了先统一意大利半岛,在向周边扩张的过程。


(二)居民状况

   1.不同人种的融合

    意大利半岛很早就有人居住,在罗马郊外曾发掘出了3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头盖骨,公元前1600年左

右,古意大利人的祖先,一支说印度语系的部落进入意大利,他们来自多瑙河和喀尔巴千山周围,拉丁人就是

这只部落中的一只,罗马人是拉丁人的一只,拉丁人定居在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平原,公元前1000年,拉丁

姆平原的居民已基本上过上定居生活了,农业取代了游牧业,出现了一些城镇,罗马就是这些城镇其中之一。



   公元前九世纪到八世纪,又有一批移民定居罗马,他们也说印欧语,但习俗和第1批移民有所不同,这

两批人,和更早的罗马定居者,逐渐融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早期的罗马人。

   

   2.罗马起源的神话

   狼的传人

   古罗马早期有很长一段属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但却流传着各种传说和神话,后人曾经说过,

罗马这个国家若是没有一个神圣的起源,它就不会拥有这样的威力,所以存在着后人美化罗马人祖先的这样一

种观念,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在《罗慕路传》里面所说,特洛伊贵族涅阿斯,他是爱神维纳斯之子,在特洛伊

被希腊联军,占领后,率领族人落脚在意大利的拉丁姆平原台伯河畔,娶当地国王战神马尔斯之子福纳斯的女

儿。其后代阿穆留斯篡夺其兄侬多米尔的王位,赶走侬多米尔,杀死侄儿,强迫侄女西尔维亚充当女祭司,因

为女祭司是不准结婚。但战神玛尔斯暗中和西尔维亚却和结婚,生了一对孪生子,阿穆留斯知道这事后,将孩

子装入箩筐里,丢进台伯河。兄弟俩被母狼所救,之后兄弟俩复仇成功,归还王位于其外祖父。兄弟俩围绕建

城选址发生争执,在混战中,弟弟被杀,兄长罗慕路斯胜出,将城命名为罗马。罗马人把自己说成是神的后

裔,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反映。

    

        母狼育婴                 兄弟相残

   3.伊达拉里亚人(又译为伊特鲁里亚人,伊特拉斯坎人)

   罗马早期只是个小集镇,他早期的历史受北边的伊达拉里亚人影响较大,伊达拉里亚人是来自东方的,

他们的文化遗存具有明显的东方的特点,艺术完全是接受了希腊的影响,既类似于希腊的艺术,又有明显的独

创性,他们可能来自小亚西亚或更远的地方,使用的文字是意大利南部希腊殖民者所使用的字母演变而来的,

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亚地区建立了12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是独立的,有一位名义上能统治这些城市的国王,

各个城市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伊达拉里亚人要比拉丁人文明和进步得多,正是在意大利亚人的影响下,罗马才从一个杂乱的茅舍村落

变成一个城市,伊达拉里亚人是罗马人最早的启蒙老师,罗马台伯河上的浅滩,是拉丁人和伊达拉里亚人做交

易的重要市场,公元前七世纪早期,居住在帕拉丁,爱斯奎林,和凯里安山坡上的几个集团,出于经济、宗教

和政治目的组成了七丘同盟,这个新联合体的居民分三个部落,以帕拉丁为中心的拉丁人,以奎林纳尔为中心

的萨宾人,以凯里安为中心的伊达拉里亚人,然后和周边居民不断融合扩大,组建了一个更大的共同体四区罗

马,四区罗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的建立是罗马建城的标志,推动四区罗马建立,罗马城市化的领导者,

传说是罗慕路斯,但实际上是伊达拉里亚人,建立罗马城邦,迈出了罗马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城市化使

罗马迅速发展。

   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是罗马的王政时代,在这个时代罗马先后出现了7个王,前面4个是罗马

人,是拉丁人,第1个是罗慕路斯,后面三个是伊达拉里亚人,但这具有明显的虚构成分,罗马人强盛以后,

不愿意自己的历史是从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开始,出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虚构了前面4个拉丁人的王。


    


    伊达拉里亚人在公元前650年开始在意大利扩张,成为众多地区中一支主导性的经济文化力量,他们

北部控制了波河流域,南部控制了罗马和整个拉丁姆地区,在意大利南部和希腊人发生冲突,在公元前480

年,伊达拉里亚人逐渐衰落,公元前400年,他们只能在伊达拉里亚地区活动了,他们遭受高卢人的入侵,后

又被罗马所征服,他们实现了本意大利和中意大利的城市化,罗马城就是伊达拉里亚人最著名的成就。

    根据罗马的传说,罗马城是罗慕路斯和瑞摩斯两兄弟于公元前753年建造的,早期罗马人以畜牧为

生,说拉丁语,属于印欧语系,在王政时代,罗马陷于伊达拉里亚人的影响之下,长达100年之久,公元前六

世纪初,在伊达拉里亚人的影响下,罗马开始从畜牧共同体转变为实际的城市—罗马城,公元前575年,他们

就建造了第1条贯穿罗马的干道,还建造了省电集市,商店街道和房屋,公元前509年君主制被推翻,共和政

府取而代之,一个崭新的罗马诞生的,本质上说这是伊达拉里亚人和当地的罗马人融合的结果。

  

    4.希腊人

    在希腊的殖民时代(前750到前550,),大量的希腊人进入意大利半岛,当时这时被称为大希腊,

最初希腊人居住在意大利南部,后来逐渐沿海岸而上,他们曾占据了2/3的西西里岛,公元前 8 世纪上半叶,

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移民,建立了库迈(约前 750 )、列和基昂(约前 720 )等城邦。 继而阿哈伊亚人建立

了锡巴里斯( 约前720)和克罗同(约前710)。斯巴达人建立了塔林顿(约前706),福凯人建立了埃列亚

(约前530)诸城邦。叙拉古(Syracuse)(又译为锡拉库萨)位于西西里岛东部,约公元前734 年由科林斯

的移民阿奇亚所建(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叙拉古先后经过贵族政体、僭主政体、民主政体。曾经在此打

败雅典大军,成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转折点。最初建立的一些城邦,后来有的又建立了自己的子邦。公元前 

443年,在伯里克利支持下,包括一些雅典公民在内的来自许多城邦的希腊人 ,在锡巴里斯附近建立了图里

    公元前4和前3世纪,大希腊的诸城邦先后遭到叙拉古僭主狄奥尼西奥斯和阿加索克利斯的袭扰,一度

处于狄奥尼西奥斯统治之下。公元前 282 年,塔林敦与罗马发生战争, 塔连同人请求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

援。公元前 272 年,塔林敦城落入罗马之手,至此大希腊的所有城邦陆续为罗马人占领。

    希腊对罗马有很大的影响,希腊人种植橄榄树和葡萄传播字母文化,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文学

作品,罗马文化,被认为是希腊文化的延续。


 


    (三)周边的竞争者

    希腊城邦主要集中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亚历山大帝国主要向东部扩张,对他们西边的意大利影响很

少,希腊化的几个王国不断与罗马发生接触。除此以外,在当时的地中海世界,还有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一直

就是迦太基城邦,另一支就是北边的高卢。

  1.希腊地区—希腊化王国

  2.迦太基城邦

      公元前814年,腓尼基(Phoenicia)一城邦推罗的移民横渡地中海来到北非,向当地人买下一块土地,在当

地土著人的同意下,建立了迦太基,籍以作为大量贩卖奴隶及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

6世纪,迦太基开始向非洲内陆扩展,并控制了北非的大部分腓尼基人殖民地。与此同时,迦太基亦向西地中

海进发,占领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岛屿、撒丁岛、科西嘉岛及西西里岛西部等,开始称霸西地中海,

希腊分别控制着地中海的西东两边

                         


     关于腓尼基人的神话:腓尼基王国的公主欧罗巴(欧洲名字的来源)与王子卡德摩斯(底比斯城的

                    创建者)

     从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出,当时西亚城市与希腊城邦有着密切的关系。


        

             宙斯与欧罗巴               卡德摩斯


    由公元前6世纪开始,迦太基开始与欲染指地中海西部的希腊人发生冲突。大约在公元前 535年,迦

太基人联合伊达拉里亚人,在科西嘉岛近岸打败了其中一支希腊人的舰队。但是在公元前480年,叙拉古的领

主格隆和阿克拉加斯的领主特隆所统率的希腊军队却在西西里岛大败迦太基的军队。此后百年间,迦太基与希

腊为了争霸地中海而纷争不断。直到公元前4世纪初,希腊在经历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元气大伤,开始停止在西

西里殖民。而在希腊的皮洛士于西西里为希腊城邦作出最出一次对抗迦太基的战事后,迦太基与希腊的纷

争大致告一段落。但取而代之的,却是与更可怕的对手,罗马所发生的战争。

   迦太基因为其强大的海军控制西地中海,因此亦成为西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每年均有庞大的经商收入。

如上述,迦太基拥有庞大的船队,而且居民亦善于航海,所以其海路贩运奴隶、金属、奢侈品、酒和橄榄油等

商业活动很蓬勃。同时间,其家庭式手工业亦很发达,当中以纺织品最为著名。而其内陆地带 - 巴格拉达斯河

谷的土地十分肥沃,所以迦太基即使在北非,亦有发达的农业,因此亦出现了奴隶制庄园。

   经过三次布匿战争,罗马惨胜,迦太基惨败,古迦太基失去了除北非领土之外的所有领土。前146年,

古罗马终于攻破迦太基城,标志着古迦太基的灭亡。

   3.凯尔特人

           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人(高卢人是其与当地居民的后裔)从阿尔卑斯山以北进入意大利。公元前390

年,凯尔特人曾经洗劫罗马。

   

        


   4.日耳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