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讲:西方政治制度史导论
    • ● 一、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相关概念
    • ● 二、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内容
    • ● 三、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
    • ● 四、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二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一)
    • ● 一、希腊早期的历史概况
    • ● 二、城邦发展的历史轨迹
    • ● 三、城邦的形成及其特征
    • ● 四、城邦制度演变的趋向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三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二)
    • ● 一、斯巴达政治制度
    • ● 二、雅典政治制度
    • ● 三、底比斯政治制度
    • ● 四、希腊城邦政治的衰败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四讲:亚历山大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 一、马其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二、亚历山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东方化
    • ● 三、帝国分裂后各王国的政治制度
    • ● 四、亚历山大帝国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影响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五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古罗马早期的历史地理概况
    • ● 二、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
    • ● 三、共和政制的初建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六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统一意大利半岛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二、扩张地中海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三、罗马共和制的衰亡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七讲: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元首制
    • ● 二、君主专制
    • ● 三、四帝共治
    • ●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八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墨洛温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二、加洛林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三、课堂自测
    • ● 四、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九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法兰克人的国家制度
    • ● 二、封建制度
    • ● 三、日耳曼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讲: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封建君主制的划分
    • ● 二、封建割据君主制
    • ● 三、等级君主制
    • ● 四、君主专制
    • ● 五、启蒙运动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一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君主制
    • ● 二、集权君主制的建立和巩固
    • ● 三、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二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等级君主制
    • ● 二、有限君主专制
    • ● 三、议会君主制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三讲:德意志的政治制度 —从中世纪到近代
    • ● 一、东法兰克与德意志王国
    • ● 二、封建时代
    • ● 三、宗教改革时代
    • ● 四、普鲁士时代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四讲:西欧的政教之争— 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
    • ● 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
    • ● 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化与政治分裂
    • ● 三、基督教在近代受到冲击
    • ● 四、结局: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第十五讲:近代意大利的政治制度
    • ● 一、中世纪意大利半岛概况
    • ● 二、威尼斯共和国(697-1797年)
    • ● 三、佛罗伦萨共和国(1187-1569年)
    • ● 四、热那亚共和国(1100-1815年)
    • ● 五、米兰公国(1395-1797年)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 作业
  • 第十六讲: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东罗马帝国王朝概况
    • ● 二、《查士丁尼法典》
    • ● 三、东罗马帝国的军区制
    • ● 四、东罗马帝国的政教之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四、资料
  • 第十七讲: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
    • ● 一、《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
    • ● 二、美国宪法的制定与政治体制的构建
    • ● 三、美国宪法修正案与联邦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作业
  • 调查问卷
    • ● 一、调查问卷
    • ● 新建课程目录
二、雅典政治制度


二、雅典政治制度

(一)提秀斯改革与贵族政治的确立

         雅典人是较早进入阿提卡地区的一支希腊人,在多利斯南下时因地理环境复杂而免于侵扰。雅典国家是

在对氏族制度的一系列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最早的改革可以追溯到雅典氏族社会末期的提秀斯改革。 人

们一般把雅典的统一运动归功于国王提秀斯改革,提秀斯生活在迈易尼文明末期是雅典第10代国王(巴赛勒

斯),但按改革的时间来看,中间差了好几百年,这显然是人们把公元前1000年到前八世纪发生的一系列变

革,都归在了提秀斯身上。这从侧面反映了公元前7 世纪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雅典历史演变的一些真实情

况。以提修斯为名的改革,应是雅典国家形成过程中一系列变革的缩影,实际上反映了雅典在阶级分化的基础

上从部落走向国家的历史性转变过程,提修斯也被视为希腊国家的奠基者。通常认为,这是标志着雅典国家形

态的萌芽起始。至公元8前世纪,阿提卡全境已经形成了以雅典为中心的统一奴隶制国家。


                             


       1.改革背景:

       (1)商品经济发展被氏族制限制

        当时雅典地区的商品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爱琴海上的贸易大部分已掌握在雅典人的手中,在谷物

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方面都有所发展,土地为私人所有,商业的发展促使了各部落的交往日益频繁。但各部落内

部在四大部落之间界限仍然十分分明,当一个部落的居民移居到另一个部落时,他就被视为异族人,不能参加

部落民众大会,享受部落成员的权利。

       (2)氏族成员内部、本族人与外族人之间矛盾尖锐

        财产向氏族贵族集中,一部分氏族成员逐渐贫困化,氏族内部一些贫穷的成员逐渐被排斥于氏族之外;

另外,外来移民的迁入和同本地居民的混杂,使阿提卡原有氏族的血缘关系网开始被冲破;本族人与外族人的

斗争尖锐起来。

      (3)出现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农业是传统的,手工业是新分化出来的,二者的分化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分工的需求,但二者同时代

表着两大阶级。农民一般是被剥削者,而手工业者因为财富可以成为贵族。


        2.改革内容

      (1)设立雅典总议事会

       他取消了阿提卡境内各独立市政的政府和议事会,把分散的政治权力集中到雅典一个城市中来,他把雅典

以外市政的贵族集中到雅典城,组成了统一的中央管理机构及雅典总议事会,以前由各部落独立处理的一部分

事物,现在转交给雅典总议事会,雅典成了阿提卡地区唯一的政治中心,原来彼此独立甚至互相对立的4个部

落,也因此而统一为一个雅典部族。部落的区分降到了次要地位,大家都成了雅典公民,这样避免了各部落之

间的纷争,各部落的人不仅在自己出生的部落内,而且在其他部落的居住区也享有平等的权利,制定了雅典第

一部宪法。实现了阿提卡半岛的统一。使氏族部落管理机构正式变为贵族独占的国家机构,形成了以国王为首

的贵族国家。历史上称之为“统一运动”。它可以作为雅典国家开始产生的一个标志。统一运动在原有的氏族

部落组织之上生成了一种跨越血缘关系,以地域为基础的新型社会组织即城邦。

        (2)把全体成员分为三个等级

        提秀斯打破部落和氏族的界限,按个人财产多寡和职业把全体居民分为三个部分,贵族、农民和手工业

者,其中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公职,他们掌管宗教法律,解释神意,农民和手工业者只在公民大会中有一席之

地,绝不能当官掌权,这标志着贵族政治的确立。这种等级划分是限于公民内部的公民等级。而划分等级的目

的则是为保证氏族贵族的特权地位,实行着'贵族寡头政制'体制,并禁止平民掌权。所以提修斯的改革是在法

权上肯定和保障了公民中的阶级分化。这是在阶级分化的基础上由部落联合为国家的过程,显然经过了长期的

历史发展,而不可能是某一人在一次改革中所能完成的。这个措施的另一个意义在于首次采用了按财产和职业

划分人口的原则,取代了按血缘关系划分人口的原则,使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阶级分化和社会分工合理化,这是

氏族制度向国家过渡的重大步骤。

        3.改革特点:联合创制

        提修斯改革是指当时雅典某位领袖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建城邦宪制的活动,这一过程希腊人称之为联合

统一。雅典是以协议方式建立国家,和斯巴达之通过征服立国不同。通过联合统一而建立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

机构。

        

(二)贵族政治的发展

       1.王的消亡与执政官集团的形成

         雅典城邦形成之后,贵族开始在政治上取得优势,他们逐渐排挤了王的地位,垄断了一切权力,国家政

体由统一前的王政转变为贵族政体,公元前八世纪,作为原始民主制时代最高军事首领的王被新型的国家官吏

执政官所取代,王是由氏族成员选举产生的军事领袖,执政官是由贵族选举产生的国家官吏,执政官与传统的

王相比有以下不同:他不是世袭职位,而是选举产生;它不是终生制的,而是有法定的任期;他作为城邦公职

人员必须对公民负责,执政官一职的出现,是城邦迈向民主的重要一步。

        最初的执政官是终生制,后改为10年一任,前七世纪改为一年一任,最早设立的执政官有一人,即王者

执政官,由原来的王演变而来,后来这一官职失去了原来的许多权力,主要掌管宗教和祭祀等事物,因此又被

称为祭祀执政官,前700年左右,由于王在战争中表现无能,又设立了军事执政官,用来来统帅军队,监管

邦交,大约与此同时又设立了主管行政事务的执政官,负责承包的一些事务,后来随着新增加事物的增多,他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首席执政官,因为国家以他的名字作为他在任之年的年号,所以又称名年执政官。

        公元前七世纪初,上述三个执政官改为一年一任时,又增加了6个司法执政官,负责公开法令,保存法

令,负责审判,9个执政官组成执政官9人团,执政官由贵族充任,经元老院选举产生,他们没有报酬,属于社

会义务性质的,卸任后就进入养老院,公元前七到前六世纪执政官是雅典最重要的官职。王的职能的分化和逐

消失,反映了当时希腊世界的社会变化和社会分工的复杂性,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的职能机构来进行管理,

而过于强大的王权显然不适合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快速变化需要国家职能部门做出快速的反应,这些

都是专治王权所做不到的。执政官从一人增设到9人,反映的是社会不同阶层的涌现和社会不同类型问题的出

现,把一种权力分开细化用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西方的分权限权由此开始。九人执政官是贵族政治。

        2.元老院

       原先的氏族长老会议由贵族的代表机关元老院所代替,元老院是城邦最有影响力的权力机构,他由历届卸

任的执政官组成,终身任职,其权力包括推选,监督和制裁执政官,审判刑事案件,维护法律,监督人民,随

着执政官人数增加和任期缩短,执政官的权力逐渐减弱,元老院的权力不断加强,它可以管理最大多数的和最

重要的国事。

        3.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此时不起重要作用,而且只有富人才有公民权,普通平民受贵族压迫,生活艰难忙于谋生,基

本不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这时担任公职没有报酬,没有那些有钱也有闲暇的贵族才能充任工,贵族的统治地位

和政治特权,以他们在财产知识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为基础,因此贵族政治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政治形式,贵族

政治的出现使雅典避免了走上个人统治的道路。贵族政治是一种共和政治,是贵族内部的民主,他通常都有选

举监督罢免管理的机制,为民主政治的出现提供了现成的政治形式,在人民的大多数还没有能力或愿望参与国

家政治的时候,有一部分具有优越条件的人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往往是民主政治的前奏。


(三)德拉古制定成文法

       1.改革原因

        在实行贵族政治的一个多世纪里,贵族利用他们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不断扩大其经济实力,他们掠夺

土地,实行高利贷,大大加剧了雅典社会的贫富分化,普通农民原有的土地稀少,且土质不好,经过几代人的

争执后,已经无法糊口,他们不得不以土地为抵押向贵族借债,结果土地都集中到了贵族手里,失去土地的农

民容易依附贵族的地位,如果交不起租,便要以人身担保向贵族借债,结果导致平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

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

         斯巴达的密集型军制输入雅典,冲击了贵族政治的基础,因为这种军队制度需要人数众多的平民作为主

要军事力量,从而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

         平民感到不满首先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其次是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参与。

        雅典国家刚建立的时候,并无明文规定的法律,仅有传统的习惯法,氏族贵族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

解释习惯法,以保护贵族的利益,压迫平民,因此平民要求制定明文规定的法律,以便约束贵族,公元前621

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成文法。

        2.改革内容

        德拉古当选为司法执政官,他制定了新的法典,新法典规定,凡是能自备武装的人都具有公民权利,但

对执政官司令官等高级官吏都规定了较高的财产资格限制,只有低级官吏才能从普通公民中选出。

        德拉古还设立了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由401人组成,其成员有30岁以上的公民抽签产

生,任何人不得连任。

        此外德拉古还对犯罪刑法做了许多规定,法律以严酷著称,他允许债权人将欠债不还的债务人及其家属

变为奴隶或卖到国外,大多数犯罪都处于死刑,连懒惰偷窃等也与杀人罪同等处罚,他的法律被称为“以血写

成”的法律。

       3.改革成果

        德拉古法典扩大了公民的范围,将公民权授予大批平民,把选举执政官等高级管理的权利由元老院转交

给公民大会,建立了一个与元老院平行的,以平民为主体的议事会,奠定成文法和建立国家法庭,限制了贵族

的司法特权,这标志着贵族制度开始衰落,平民的斗争获得了一定成果,平民处于比以前更有利的地位。


(四)梭伦改革

         1.改革原因

        

德拉古法典使平民获得的一些新权利,但是它的基本精神是维护贵族的统治,不但没有解决平民与贵族

的矛盾,反而使之更加激化。

        特别是他通过严刑处罚维护私有财产权,使贵族和高利贷者可以对平民任意盘剥奴役。在梭伦改革之

前,雅典党争十分激烈,雅典人一所居住的山区分为三派,一是平原派,他们是在平原地区占有较大肥沃土地

的贵族,二是山地派,他们是居住在山区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成为债务奴隶的人民,三是海岸派,主要居住在

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者,他们反对贵族特权,也反对下层平民的激烈主张,要求温和改革,这三派当中山地派与

平原派的矛盾最为尖锐,基本代表了富人与穷人的矛盾,平民派已准备以暴力实现变革,在这种情形之下,各

派公推梭伦为调解官和立法者,授予他修改和制定法律的权权。

        2.改革条件

        梭伦出生于显贵家族,但财产属于中产阶级,他见多识广,才能出众,是古希腊著名的七贤之一,前594

年他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授权可以废除或保留现有秩序或创立新秩序,被指定为仲裁者立法者调停者,梭伦改

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庸之道,他自称既要遏制富人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要保护两方,不使任何一方

不公正的占据优势。

                               

        3.改革内容

        改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作为政治制度基础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方

式,二是对国家结构本身进行改革。

        第一方面的改革主要通过颁布减负令,这个法令禁止以人身担保的借贷,豁免一切公私债务,一举解放

了债务奴隶,并召回了因贫困而流落异邦的人,同时也抵制了平衡土地的要求,捉弄的法令还限制人们购买过

多土地,以此来保护工地很少的人他们的土地被兼并,这些改革使雅典人永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造就了

一大批独立的个体自由农民,使他们成为城邦的社会支柱。

         第二方面对于国家机构的改革,他仍然把担任高级公职作为富人的特权,但把选举和监督官吏的权利交

给平民,把所有公民按财产分为四等,每年收入达500斗的称为第1等级,收入达300斗的成为第2等级,收入

达200斗的称为第三等级,其余年收入不足200斗的称为第四等级,不同等级为城邦,尽不同义务,享有的权

利也不同,这4个等级都有公民权,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陪审法庭选举高级官吏,只有前两等级的公民才能担任

高级官吏,第三等级的公民担任次要官吏,第四等级,不担任任何公职。

        梭伦建立了400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由每部落选举100人组成。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议程提

交方案,400人议事会与元老院被视为国家稳定的两只锚。

         建立陪审法庭,这是具有民主性质的机构,年满30岁的各等级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参加陪同法庭,它是

雅典最高司法机关,是梭伦时代雅典最具有民主精神的机构,他成为平民控制国家权力和政府的重要工具。

        4.改革效果

        梭伦的改革维护了一个稳定的公民团体,巩固了城邦的基础,从此雅典人不能被当做奴隶,奴隶只能是

外邦人或一帮人,雅典人是城邦公民是城邦主人,公民的主人地位是通过公民所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来实现

的,梭伦的改革实际上极大的削弱了贵族势力,使平民在经济上获得解放,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扩大了国

家的社会基础,使雅典由贵族政治转变为温和的民主政治。奠定了雅典的发展方向,确立了尊重民主、法治和

个人独立自由的政治秩序。

(五)僭主政治

        1.产生原因

        梭伦改革意图使贫富双方各得其所,但改革的效果双方都不满意,富人因为废除债务而受到了损失,穷

人因为没有实现重新分配土地而不满,所以梭伦改革之后,雅典的党政继续发展,梭伦改革之后的第5

年,由于党争激烈,雅典竟然选不出执政官,后来三派达成妥协,选举了10个执政官,其中5个来自贵族,三

个来自农民,两个来自手工业者,党派对立使梭伦建立的民主机器几近于瘫痪,只有超脱于这几派之上的强有

力统治才能摆脱这种危机。

        前560年,应战功卓著的山地派领袖庇西特拉图发动政变,建立了僭主政治。

       2.僭主政治的特点

        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属于开明专制,他遵守宪法形式,不采取僭主作风,保留所有制定的法律,并且

率先遵守,当他被控谋杀罪时,依然接受传讯到元老院去受审,为自己辩护,他采取的政策既讨好贵族又讨好

平民,使双方的大多数人都拥护他的统治。

        他没收了逃亡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扶持贫苦农民发展生产,巩固小农经济,发展工商业和文化事业,

使雅典跻身于一流城邦之列,但是他剥夺了公民的政治权利,解除了人民的武装,引导他们离开城市散居农

村,专心于耕田,而把一切公共事物交给他来管,这是这是僭主政治与民主政治的主要区别。


       


        前527年,庇希特拉图之子执政,在一起谋杀僭主案发生后,僭主政治暴露出他的自私凶残的本性,僭主

开始大举镇压阵敌,失去了民心。

       庇西特拉图和西比阿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非贵族的爱戴,他们宣称其权威神圣合法,庇西特拉图设立一

年一度的节庆,开启雅典文学传统,悲剧喜剧神话诗歌,都大放光彩,他们还大型公共工程美化城邦,增加公

民自豪感,为穷人提供工作,重建卫城和雅典娜神庙,建筑还积极扶持商贸出口。

        3.结局

        贵族不满意;斯巴达干涉,在其扶持下建立了300寡头统治。

        前510年希庇阿的统治被推翻,标志着僭主政治在雅典的结束。

(六)克里斯提尼改革

     

   1.改革原因

       300寡头为首的贵族要求,把获得公民权的外邦人,从公民册上除名,遭到强烈反对。克里斯蒂尼在与贵

族派竞争失败后转向平民,提出权利平等口号,同贵族进行斗争受到民众的拥护。民众举行起义,赶走了斯巴

达军队,推翻了寡头政府,平民斗争的胜利,标志着平民在与贵族的力量对比中,已经取得绝对优势。

        前509年平民从国外迎接回克里斯蒂尼作为人民领袖实行改革,克里斯蒂尼通过公民大会,进行了一场民

主化改革。

       梭伦改革之后,4个血缘部落没有受到冲击,在雅典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贵族的政治基地。

       2.改革内容

       为了削弱贵族势力,扩大公民范围,废除了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代之以10个地域部落,使不同部落的成

员混合起来,以便把许多不属于原氏族成员的外邦人和外邦奴隶列入各部落,并授予公民权,从而扩大了民主

的基础。

        把阿提卡划分为30个三一区,其中10个在平原,10个在山区,10个在沿海,每个地域部落由三个不同的

三一区组成,即每个部落有一个平原区,一个山区的一个沿海区组成,这样就拆散了原来的三大党派。各三一

区又包含若干村社,村社是雅典的基层组织,村长由民主选举产生,兼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职能,所有

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不能用祖上名字相称,而以村社的名字相称,并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原

有的血缘部落和氏族只保留了宗教职能。通过这些重大改革,彻底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清除了血缘关系

对政治的影响。

        建立了500人议事会,代替原来的400人议事会,新的议事会由每部落选50个人组成,权力大于原有的

400人议事会,他是雅典最重要的行政机构。议事会设常务机构,由每部落议事会成员轮流当值一年的1/10,

当值的议事会成员以抽签方式每天选出一位主席。

        创立了十将军委员会,由每一部落选一名将领,征集和统帅本部部队,其中一人为首席将军,军事执政

官名义上认为全军统帅。

        创立了陶片放逐法,这是最有平民特色的政治改革,具体做法是,每年春季召开一次非常公民大会,用

口头表决方式决定公民中是否有人危害的公民自由,如果表决的结果认为有,就召开第2次公民大会,每个人

在陶片或贝壳上写上被放逐的人的名字,如果得到6000以上的多数票数,就被认为是最危害国家的人,受到

放逐出国10年的处分,这种措施原意为可以防止内战和僭主政治,防止贵族对平民的侵犯,但后来成为党争的

工具。但可以防止僭主政治的再次出现。


                               

                                                                        帝米斯托克力

        3.改革后果

        贵族政治受到重创,平民在城邦中取得了主导地位,真正的民主政治至此确立,克里斯蒂尼所建立起来

的民主制度,在此后两个世纪中成为希腊世界民主的典范,这次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结构。

        希罗多德谈到,权利的平等证明是一件绝好的事情,人们一旦摆脱了僭主的桎梏,他们就永远的超过了他们的邻人。


(七)厄菲阿尔特改革

        1.改革原因

        希波战争以雅典为首的盟军获得胜利,雅典成为希腊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成为雅典帝国的统治者,生产贸易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各盟邦的贡款使雅典的财富迅速增长。文化事业的高度繁荣改变了雅典的社会风尚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在希波战争中,雅典海军做出了巨大贡献,海军的主体是平民,希波战争的胜利增强了平民作为城邦主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把雅典民主推到了一个新阶段。

        2.元老院的改革

        希波战争期间,元老院以其良好的表现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战争结束后,元老院一度恢复了统治地位,主持国政。但是,雅典平民的民主情绪不断高涨,他们不再能容忍元老院的寡头统治。

        前462年,厄菲阿尔特当选人民领袖,通过公民大会提出一系列法案,剥夺元老院专横的监督权和大部分司法权,把它交给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机构。作为雅典唯一不由公民选举产生,也不受公民直接监督的政治机构,元老院只保留审判凶杀放火和监督宗教仪式的权力,在雅典政治体系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贵族政治受到进一步打击。


(八)伯利克利改革

        伯里克利采取一些关键措施,完善民主的实际运作机制。伯里克利把权力集中到公民集体手中,进一步开放政策,使公民能广泛充分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1.公职津贴和抽签选举

        此前雅典的公职人员没有任何报酬,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富裕的上层公民才有可能长期担任公职,下

层公民被排除在外。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虽不受财产资格限制,下层公民忙于劳动,很难放下工作来参加

公共生活,为了吸引下层平民参政,雅典从国库中开支,给予那些参与公职的人以一定的津贴,这样就使公职

的财产资格限制失去作用,国家公职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除十将军外,所有公职人员都从经过资格审查的

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雅典人认为投票选举是不平等的,投票选举是贵族制的,抽签选举才是民主的,除了将

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500人议事会成员可连任两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这样就使得更

多的平民公民能够参与公职,在全体公民内部充分实现了政治权利平等以及主权在民轮番为治的政治理想。

       2.公民大会

        伯里克利提出法案,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享有公民权,从这个时候起,公民团体变得更加封

闭,公民年满18岁,要在村社登记,由村社和议事会对其进行资格审查,两年后才可成为全权公民,公民权是

一种荣誉,也是享受其他权利的依据。每个授予公民权的人都必须宣读公民誓词。

        由全体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最重要的权力机关,它有权讨论制定和修改法律,订立条约决定和战,不

仅制定一般性政策,还经常就政府工作的具体细节作出决定。他选举部分公职人员,监督罢免制裁各种公职人

员。每年的1/10时间内,公民大会召开4次,会上讨论500人议事会提交的议案。每个公民都可以发言,也可

以提出自己的提案。讨论之后根据事情的性质进行举手或秘密投票。

        3. 500人议事会

       这个机构没有重大变化,但其职权却有所增加,他的一些司法权利转交给了陪审法庭。至公元前462年厄

尔阿菲特改革后,元老院的权力被剥夺,这些权力都交给了议事会,议事会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日程,就是

筛选那些重要的事情,让公民大会讨论决定,这就排除了随机性决定的可能。议事会还安排官吏的选举,审查

官吏资格,并对在职官员进行管理协调和监督,直接管理大部分行政事务,负责财政税收,统辖行政机构,实

际上它相当于雅典的政府。

        4.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创始于梭伦改革,但只有到这时候,他才成为最重要的民主机构,其地位与公民大会相当,被

认为是民主制度的拱顶石。陪审员每年选举产生,年满30周岁以上,不欠国库的债,不失去公民权的人,都可

通过抽签选举进入陪审法。陪审法庭总人数有6000人之多,被分配到10个陪审法庭中,每个陪审法庭在

201~501人之间,遇到重要案件可以有两个或三个陪审团合庭审理,这是民主色彩很强的司法机构,人数众多

的法庭可代表民意,抵抗贵族人物权势。一般的民事和刑事案件都由他来审理,它是雅典的最高上述审级,也

是重大案件的第一审级。某一案件归哪个陪审团审理,是在庭审的早晨抽签决定,以防当事人对陪审员施加影

响,审判公开进行,允许两次辩论。陪审法庭不仅处理私人争讼,也对政治事务作出裁决。他有权审查和否决

公民大会的立法或废止原有法律的决定,公民大会作出废止法律的决定和通过新法案,必须由陪审员组成的法

制法庭进行审查。只有法制法庭批准后,立法的手续才算完成。法庭具有重要的参与立法的功能。陪审法庭还

审理公民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被指控为叛国罪的案件。陪审法庭几乎相当于当代美国的最高法院。

        5.10将军委员会

        10位将军属军事人员,其产生方式与其他官员不同,将军不是抽签产生,而是在公民大会上选举产生,

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任职需具备一定财产资格,该职位无薪俸,这被认为是对贵族原则的必要让步,将军

们从贵族中选举出来是有必要性的,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将这种权力过大时,首席将军往往可以成为事实

上的政府首脑,但是总体上来说,将军们受公民大会的严格控制和监督,而且一年中要通过10次信任投票,如

果在投票中遭到否决,便需到陪审法庭受审。

        6.执政官

        9个执政官的职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大部分行政权转到了将军和500人议事会,他成为处理一些日

常行政事务的机构,大部分司法权转归陪审法庭,只保留了判处小额罚金的权力,执政官失去了重要性,原有

的任职资格限制也不被遵守,各等级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担任此职。

       伯里克里改革推动雅典民主走向顶峰,贵族权力大受打击,除了10将军委员会以外,不经选举的贵族权利

基本上看不到了,平民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伯里克利当政时是雅典民主的顶峰,所以这个时代又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是几百年间雅典

平民不断斗争和杰出政治家不断推动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它实现了公民内部政治权利平等,参政机会均

等,是全体公民最大限度的参与国家管理,使公职人员受到严格的民主监督。


(九)雅典民主制的终结

        雅典的民主制具有致命的缺陷,这也是导致雅典民主制灭亡的原因:

        1.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奢侈的民主,具有寄生性,庞大的公职津贴不仅依靠对国内奴隶、外邦人的剥

削,而且依赖各盟国的共款,雅典一度把盟国的共款收归国库,作为雅典城邦的公共财政,同时强迫其他城邦

缴纳共款。庞大的公职津贴是建立在对国内奴隶和对外邦人的剥削基础上的。而且为了强迫各盟邦交款,雅典

采取逼迫手段,这使其与盟邦关系紧张。

        2.公民的主体由贵族转变到平民以后,对平民的盲目崇拜和平民权利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

衡机制,平民的广泛参政降低了国家管理的水平。一旦政治体系出现危机,社会便没有缓冲余地,容易陷入瘫

痪。

        3.过度的政治动员带来了参与内爆,社会过分政治化了,这使城邦没有了独立和半独立的领域。

        4.公民精神发生了改变,由于失去了贵族的制约,平民在道德上的腐化难以遏制,平民道德的败坏侵蚀

了公民和民主精神,最终使民主制脱离常轨。这种情况下,民主的决策成为低效混乱的决策。

  5、缺乏精英和法律的引导,民主政治逐渐滑向民粹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