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讲:西方政治制度史导论
    • ● 一、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相关概念
    • ● 二、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内容
    • ● 三、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
    • ● 四、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二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一)
    • ● 一、希腊早期的历史概况
    • ● 二、城邦发展的历史轨迹
    • ● 三、城邦的形成及其特征
    • ● 四、城邦制度演变的趋向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三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二)
    • ● 一、斯巴达政治制度
    • ● 二、雅典政治制度
    • ● 三、底比斯政治制度
    • ● 四、希腊城邦政治的衰败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四讲:亚历山大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 一、马其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二、亚历山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东方化
    • ● 三、帝国分裂后各王国的政治制度
    • ● 四、亚历山大帝国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影响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五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古罗马早期的历史地理概况
    • ● 二、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
    • ● 三、共和政制的初建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六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统一意大利半岛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二、扩张地中海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三、罗马共和制的衰亡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七讲: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元首制
    • ● 二、君主专制
    • ● 三、四帝共治
    • ●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八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墨洛温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二、加洛林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三、课堂自测
    • ● 四、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九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法兰克人的国家制度
    • ● 二、封建制度
    • ● 三、日耳曼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讲: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封建君主制的划分
    • ● 二、封建割据君主制
    • ● 三、等级君主制
    • ● 四、君主专制
    • ● 五、启蒙运动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一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君主制
    • ● 二、集权君主制的建立和巩固
    • ● 三、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二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等级君主制
    • ● 二、有限君主专制
    • ● 三、议会君主制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三讲:德意志的政治制度 —从中世纪到近代
    • ● 一、东法兰克与德意志王国
    • ● 二、封建时代
    • ● 三、宗教改革时代
    • ● 四、普鲁士时代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四讲:西欧的政教之争— 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
    • ● 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
    • ● 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化与政治分裂
    • ● 三、基督教在近代受到冲击
    • ● 四、结局: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第十五讲:近代意大利的政治制度
    • ● 一、中世纪意大利半岛概况
    • ● 二、威尼斯共和国(697-1797年)
    • ● 三、佛罗伦萨共和国(1187-1569年)
    • ● 四、热那亚共和国(1100-1815年)
    • ● 五、米兰公国(1395-1797年)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 作业
  • 第十六讲: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东罗马帝国王朝概况
    • ● 二、《查士丁尼法典》
    • ● 三、东罗马帝国的军区制
    • ● 四、东罗马帝国的政教之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四、资料
  • 第十七讲: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
    • ● 一、《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
    • ● 二、美国宪法的制定与政治体制的构建
    • ● 三、美国宪法修正案与联邦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作业
  • 调查问卷
    • ● 一、调查问卷
    • ● 新建课程目录
一、元首制


一、元首制

  (一)后三头同盟

   

凯撒被刺之后,权力落到了他的助手,当年的执政官安东尼手中,元老院,惧怕凯撒在人民心中的巨大

威望,没敢宣布凯撒为暴君,也没敢没收他的财产和废除他的各项法律,却宣布要赦免杀死凯撒的凶手,这个

决定是反凯撒的元老和拥护凯撒的平民派斗争的一个妥协产物

  安东尼根据元老院的法令,打着贯彻独裁官遗嘱的旗号,开始专横篡夺的过程,他很快就行使一个真正独

裁官的所有权力,西塞罗说:暴君死了,但是暴政仍然活着

         

              读书的小西塞罗


   1.凯撒遗嘱。元老院委托安东尼处理凯撒后事,安东尼公布了凯撒的遗嘱,在遗嘱中凯撒指令他的姐

姐和外孙,屋大维为他的养子,将遗产的1/4给他,给每个罗马公民75块银币,将其余财产分给他两个侄孙,

如果他们不要,则给布鲁图斯和安东尼。这份遗嘱反映出凯撒虽有君主的权力,却不是东方式的君主,遗嘱中

没有对他的无上权力做任何安排,这种这种遗嘱还完全是古罗马早期式的遗嘱,不是君主专制式的政治安排。

   遗嘱的公布,使得原先对改善有感激之情的人群愤怒了,他们冲进元老院,谋杀凯撒的布鲁图斯逃走

了。屋大维以继承人的身份回到罗马后,招募了凯撒的老兵,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元老院的傲慢使屋大

维与其疏远了。

   2.后三头同盟创立。公元前43年11月,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袁凯撒的骑兵长官,大祭司)在意大

利北部的波罗尼亚会晤,结成了三人同盟,史称后三头,三人刮分了罗马行省意大利由三人共管。三人率军

进军罗马,解散原来的政府,强迫公民大会作出决议,批准了他们的协议,委任三人拥有5年全权处理国家

事务的无限权力,三头同盟在安定国家的名义下,用军事手段公开地夺取了5年独裁权力。西塞罗看着罗马一

步步走向独裁也无力回天。

    三人独裁采取了公开的方式,原有的共和国的机构仍然保留,权力却由三人掌握,这是向个人独裁统

治过渡的一种统治方式。是三个独裁者的暂时联盟,披着合法外衣,以军队为其权力基础。在安东尼的力主

下,三人能过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法令,就是不经任何法律手续,拟定犯人名单,宣告名单上的人为公敌,

公布于罗马市的广场,任何人都可以不经审判杀死列入名单者。这个法令苏拉采用过,但凯撒弃除了。安东尼

现在用这个法令主要是为了对付共和派的西塞罗,因为在凯撒死后,西塞罗指责安东尼不顾凯撒意愿,曲解凯

撒的政治主张,二人的矛盾视同水火。西塞罗是当时共和派的精神领袖,他不掌握军事权力,但仍然可以凭自

己的威望和演讲使安东尼感到忌惮。在这份不受法律保护的名单上,西塞罗位居榜首,屋大维没能挽救他。前

43年12月7日,西塞罗被杀,共和派受挫。


      

        雷必达         屋大维          安东尼



   3.腓力比之战共和派的坟墓。公元前42年10月,布鲁图斯(罗马共和开创者布鲁图斯后裔)和卡西乌

,在希腊有一只8万人的军队,屋大维和安东尼率领着10万人在马其顿东部的腓力比城郊决战,先胜后败

布鲁图斯战败后,手下的士兵不愿再参战,布鲁图斯兵败自杀,这被认为是共和派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被消灭

。(共和派与军队的关系?

   罗马共和派的弱点:直接掌握军队的共和派人物太少;元老院对军队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共和派遵守罗马传统,但是没有改变现实的力量。


                                            

                               布鲁图斯《我爱凯撒,我更爱罗马》   腓利比之战

   4. 后三头二次结盟。公元前40年10月,由于面临着共同的危机,三人在意大利东南角的布隆迪西,缔

结一项新协议,对行省进行重新分配,安东尼统治东方行省,负责对帕提亚的战事,屋大维管理西方行省,负

责征讨小庞培(庞培之子在西班牙),雷必达管理非洲行省,意大利三人共管,吴大伟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了

安东尼为妻,安东尼当时已经热恋上埃及女王克利奥佩特拉七世。

   5.后三头三次结盟。不稳定的结盟。公元前三七年春,三人在塔林敦会晤,缔结新协定,将三头权力延

长5年。屋大维打败小庞培之后,剥夺了企图独占西西里的雷必达的军权。屋大维在西方的势力不断增长,安

东尼在东方却屡遭挫折,公元前三四年,安东尼在战败于帕提亚的途中,征服了亚美尼亚,俘虏了亚美尼亚国

王,但是他却在亚历山大里亚举行胜利的凯旋式,伤害了罗马人民。

   公元前32年,屋大维与安东尼决裂,安东尼遗弃其妻子屋大维亚(屋大维的姐姐),与克里奥佩特拉七

世结婚,把罗马东方行省的部分地区送给克里奥佩图拉,这引起了罗马人的极度不满。

   屋大维攻击安东尼出卖国家利益,安东尼扬言屋大维无权做凯撒的继承人,凯撒和克里奥佩特拉的儿子

凯撒里昂才是合法继承人。屋大维率领士兵进入元老院,驱逐了忠于安东尼的两个执政官和300多名元老。强

迫神庙的女祭司教出了安东尼的遗嘱,并将之公之于众,遗嘱中安东尼请求把他葬在亚历山大里亚,批准他对

克里奥佩特拉七世的赠与,屋大维诱使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作出决议,剥夺安东尼执政官和其他一切权力,以侵

占罗马财产为由,向克里奥佩特拉宣战。视频(注意流量)

  

   6.阿克提翁海战。公元前31年9月2日,在希腊西部海岸的阿克提翁展开了决战,克里奥佩特拉为保存实

力率舰而逃,安东尼紧随其后,剩下的大部分舰队投降屋大维。

            

                                               绿色区域为安东尼控制的省份

   7.围困亚历山大里亚。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军埃及,把克里奥佩特拉和安东尼围在亚历山大里亚,安

东尼误以为克里奥佩特拉自杀而随之自杀,克里奥佩特拉故技术重施色诱屋大维,但没有成功,随之自杀。经

历了300多年的,希腊人建立的托勒密王朝就此终结。埃及成为罗马行省。

   凯撒被刺之后,长达14年的内战结束,共和制终结了,君主制的人物开始登场,传统的政治机构被抛掷

在一边,罗马开始处于个人统治之下,而非政治机构的管理之下。

  

  (二)元首制的创立

   1.元首制创立背景

   百年内战终结

   公元前29年,屋大维回到罗马,罗马人民和元老院给予了最隆重的欢迎,屋大维的成功意味着罗马从格

拉古兄弟改革开始的百年内战以他个人的胜利告终

   做个比较:

   凯撒              汉武帝

   独裁               统一

   掌握权力的为多氏族     掌握权力的为一个氏族

   失败              成功

   凯撒的被刺说明要真正在罗马实行东方式的宗主是要冒政治风险的,罗马人不是子民而是公民,有参政权和人生不可侵犯权,要他们完全抛弃公民权,是非常困难的。

   屋大维深知,回到共和制也不可能,但名正言顺的登上帝王之位,又会招来罗马人的反对和厌恶,这是个难以两全的政治难题。他创造了一种在形式上保留原有的共和政体,而在实质上又合法的把类似于君主制的绝对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所创造的这一政体被称为元首制,元首是第一公民,是国家第一人,这种称谓具有深刻的共和制痕迹

   2.元首制的构成

   公元前27年1月13日,屋大维在元老院发表演说,宣布把自己的权力交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我将不再领导你们,请从我手中取回自由的共和国,请接受军队和被征服的形式,并且按你们自己的意愿来治理吧,”屋大维的所谓还政于民的演说,是在元老院没有能力管理国家的时候,当时除了选择屋大维没有谁能来统治这个国家,这种演说并不是要真正的使罗马回到传统的共和制。元老院拒绝了他的辞呈,公元前27年1月16日,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这一称号既显示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又不会像帝王君主独裁者等那样引起元老院的不满,元老院为了表彰屋大维的功劳,又把8月规定为31天,以显示它与凯撒一样的功绩,7月也是31天,是为了显示凯撒的功绩。

   元首制,元首的权力表面上源于民,他的所有权力或所有职务形式上都是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的,

它具有的是共和制的合法外衣,奥古斯都这个时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本身没有包含任何权力和责任,元首的

权利来自他众多的职务。

   从公元前32年到公元前23年,奥古斯都连任10年执政官,共和时代的执政官一年选两人共同担任,时

间为一年,公元前19年又获得了终生执政官,公元前36年,被授予终身保民官,公元前23年又被重新加以

确认,共和时代的保民官,只能任其一年不能兼任其他官职。

   军队是奥古斯都元首制的支柱,他的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利就是军权,公元前29年,他获得了最高统

帅(imperator)的称号,这个称号后来演变为皇帝,说明罗马皇帝是靠军队支持的,最高统帅有任命一切军事

长官,征募军队和宣战媾和的权利,军权高于行政权力正是罗马帝国的特点,公元前28年,他清洗元老院之后

是自己成为首席元老。公元前23年,他获得了统治帝国疆域的总司令权,行省分为元老院管理的行省和元首管

理的行省,总司令有对帝国一切行省的总督权。

   奥古斯都凭借众多的职务,而及国家的军事政治宗教和行省管理等一切大权于一身,形成了事实上的个

人专权统治,所以经常有学者认为,奥古斯都是罗马的第一任皇帝,但这种个人专权的确立,不是宣布共和制

的终结,而是在宣布共和制的恢复的幌子下进行的,罗马元老院前三次推举他们唯一的拥有最高权力的法律和

道德监护人,实际上是要授予他高于法律的永久独裁权,都被他这种职务违背祖宗传统而拒绝了,奥古斯都

有建立君主制,但他所有的职务都是传统的共和制样式的,除了奥古斯都这个荣誉称号之外,他没有为自己创

立任何新的职位,所以他获得了如同帝王般一样的大权,同时也赢得了共和国的恢复者的自由战士的赞誉。凯

撒难题得以解决。

   与元老院关系

   在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看来,奥古斯都的一切权力都是他们主动的授予的,但这种授予是在失掉自身独立

的情况下发生的,罗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已经成为奥古斯都的统治工具,实际上罗马的共和制已经制约不了

奥古斯都,但是罗马的共和传统仍然可以发挥制约的作用,只要把以军权为首的一切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使

用旧的形式就可以更得人心,这是奥古斯都的高明之处,他恢复了元老院,但是这个元老院是经过他改造的,

清一色的是有他自己的拥护者追随者组成的,他把元老院从900人减少到600人,这些元老已经没有了往日的

权威和独立性了。

   奥古斯都建立的元首制共和国,实际上是军事君主国,这是百年内乱的结果,元老院失去了对军队的控

制权。奥古斯都的正规部队,为28个军团15万人左右,同时还有一支人数几乎相等的辅助部队和一支常备海

军,士兵服役20多年,他们宣誓效忠于奥古斯都,这是奥古斯都的私人军队,军队的主要将领都是由他的亲属

或亲信来担任,它和军队的关系是一种庇护关系,军队为他服务,他要保护军人的利益,军人不仅有薪饷,而

且退役后还可分得土地和金钱。

   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在中央建立了元老院执行委员会来协助自己的工作,由元老院元老组成,包括两个

执政官和行政长官,营造官保民官、监察官各一名,以及抽签选举出的另外15名元老,这个机构就是奥古斯都

个人的工作班子。

   元首制下,中央与行省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罗马对行省的管理一直是不成功的,行省总督是地方至高

无上的君主,行省总督任期短,这在管理上容易陷入无序状态,行省总督都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和发财致富为主

要目的,这样卸任以后,可以有力量角逐其他官职,或者过一种奢华的生活,元首制下的行省制,分为元老院

管理的行省和奥古斯都直接管辖的行省,但他们都要对奥古斯都负责,以便得到奥古斯都的长期任命。

  

  (三)罗马二百年和平

   经历过100多年的内战,罗马共和制转变为元首制,开创了一个延续200多年的罗马和平时期。这200

年是相对于罗马国内而言的,对于国外而言,一直处于不停的征战之中。

   这种和平是饱受战争之苦的整个帝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奥古斯都及各种大权于一身,反对他的力量已经

荡然无存,剩下的贵族心甘情愿的对奥古斯都极尽奴颜婢膝之事,在元首之下没有任何力量敢向奥古斯都的权

威挑战了,产生内战的条件被消灭了,宣誓效忠他的人,扩大到整个罗马帝国,在全体罗马人民宣誓效忠于他

的同时,他也就成了罗马人民的保护人。

   塔西托说他“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用廉价的粮食讨好民众,用和平安乐的生活猎取世人对他的好

感,”他认为奥古斯都建立的和平是血腥的和平,和平下面掩盖的是萎靡、卑怯,塔西托是共和制的拥护者,

“生杀欲夺取决于个人,元老院成了应声虫和附庸,成了歌功颂德的场所,人民实际上从权力的主体变为臣

民”

   奥古斯都也的确把生杀欲夺的权力集中于个人,从而结束了内战,使罗马人民享受了安宁和和平,尽管

这种和平是以人民从权力的主体变为臣民为代价取得的,但人民仍然欢迎,因为和平,地中海世界才进入了一

个繁荣发展的阶段,地中海才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的罗马帝国。

   到公元前12年,奥古斯都大体确立了帝国的疆界,东起幼发拉底河与帕提亚接壤,西临大西洋,南至撒

哈拉大沙漠,北部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与日耳曼人为界。

   公元9年,日耳曼行省的统帅瓦卢斯及其军队,被日耳曼歼灭,这时奥古斯都悲痛欲绝,公元14年8月

19日,奥古斯都去世。


  (四)皇位的继承制

   1.养子继承制

   罗马从共和制度走向帝制,中间经历了元首制作为过渡,但一般意义上,也把元首称为皇帝,罗马帝国

的第一任皇帝是屋大维。

   元首在世时,一般指定养子为接班人并逐步授以相关职务,后成为惯例,但没有成为法律规定。

   罗马帝国没有固定的皇位继承制度,在元首制下,皇帝拥有最高统治权,由于共和传统的影响,元首的

产生应由元老院来选举产生,所以元首虽然掌握全权,但最高权力由元老院或人民大会授予是一种传统。在元

首制的初创期,这种传统对元首的制约性还是很大的,影响到了元首的继任。共和传统以及元首本身内在含义

限制了元首世袭理论的建立。元首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权力的传递与继承也不是天然地固定在某一个家族

内,而是由国家某个机构授予某个特定的个人的,随着个人生命的终结,元首所拥有的权力也就终止了。从屋

大维之后,每一任元首继承皇位都必须经过重新授权。帝国的最高大权不是由个人转交给另一个个人,而必须

以国家的某个机构为中介。

   在由谁来充任这个中介方面,具有竞争性的是四个职能部门:元老院、人民大会、元首以及军队。元首

指任下一任继承人是最通行的做法,也最具有权威性,但必须考虑其他三个部门的意愿。元首的实质权力来源

是军队,军队的发言权也比较大,在元首突然死亡或指定的继承人不能满足其利益时,军队就拥护军官,这种

拥护不是一种单向的拥护,二者是一种利益的结合,当元首不能满足军队利益时,就容易被推翻。元老院和人

民大会因为没有直接掌握军队而对元首继任的影响越来越小。

    

   2.军人推举皇帝

   从罗马帝国开始,军队具有了私人性质,军队不归国家和元老院统一管辖,而只听命于元首,当现任元

首去世时,近卫军与地方行省军队以及地方行省军队之间围绕下一任元首的继承问题争吵不休,甚至动用武

力。不能由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公共机构来统一管理和制约军队,军队直接竞争皇位导致政治权力的竞争呈现出

一种零和博弈状态,最终几无胜者,只能是势大者胜出。军队的私人化最终导致皇位竞争的无序化和社会秩序

的崩溃。


   3.罗马皇帝继位情况统计

   

   

   罗马帝国皇帝来源于行省情况概况:

       西班牙(五贤帝); 叙利亚;    不列颠;   迦太基;

       阿拉伯;     伊利里亚(伊利里亚诸帝);其他东部希腊化地区


    皇帝出身概况:

       元老;贵族;军官(绝大多数);奴隶之后


    军队蛮族化:从图拉真开始,军队蛮族化大量出现。

 

  (五)二帝共治

     奥勒留开创

     戴克里先继承并发展

     参考本讲“课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