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君主专制
戴克里先的统治比其他任何一代皇帝都更为显赫,而他的出生却比他们中任何一位都更为贫贱低下。
——吉本
罗马帝国分期: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5位皇帝
(前27——公元68)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奥古斯都)所属的尤里乌斯家族借由联姻关系与克
劳狄乌斯家族结合形成的王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共传五位皇帝,依次为:屋大维(奥古斯都)、提比略、卡
利古拉、克劳狄乌斯和尼禄。皇帝为养子继承或近卫军拥立。前后不都是养子关系。屋大维的养子为提比略,
是其后妻之子,与屋大维没有血缘关系。卡利古拉为屋大维孙女大阿格里皮娜之子,与屋大维具有血缘关系,
他是军队(近卫军)第一次拥立的皇帝,后被近卫军所杀。卡利古拉死后,近卫军拥立他年迈的叔叔克劳狄乌
斯即位。克劳狄乌斯被皇后小阿格里皮娜(屋大维孙女小阿格里皮娜)毒死,其养子尼禄即位。
正常死亡:屋大维 提比略
卡利古拉:被近卫军推举为皇帝;被近卫军杀死
克劳狄乌斯:被近卫军推举为皇帝;被后妻毒死
四帝之年:四帝争位。3位皇帝
公元69年这一年中出现了四位罗马皇帝。四位皇帝分别是伽尔巴(Galba)、奥托
(Otho)、维特里乌斯(Vitellius)和韦帕芗(Vespasian)。伽尔巴为屋大维妻子的过继子。加尔巴,政策
不当,激化矛盾,在位七个月就遭到杀害。奥托希望成为加尔巴的继承人,希望落空后,在罗马城发起人民暴
动,加尔巴被民众杀死。日耳曼军团因为反对加尔巴而拥立维特里乌斯为帝,在维特里乌斯的领导下,转而反
对新任皇帝奥托,击败了皇帝奥托,奥托自杀。维提里乌斯被韦帕芗战胜,兵败被杀,在位八个月。
弗拉维王朝(公元69年-公元96年),3位皇帝。罗马帝国第二个王朝,上接“四帝之年”(四帝内乱
期)时期,下启安敦尼王朝。弗拉维王朝共传三位皇帝,依次为:韦帕芗、提图斯和图密善。
安敦尼王朝(96—192年),又称涅尔瓦-安敦尼王朝,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王朝。也是罗马帝国的一个强
盛的黄金时代。王朝初期进行了达契亚战争与帕提亚战争。115年时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此后哈德良放弃
了两河流域领土。马可·奥勒留为斯多亚学派大师。其中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马可·奥勒留组成
了罗马五贤帝。
由盛转衰:康茂德
五帝之年,4位皇帝。194年,罗马帝国在一年内出现了5位皇位的争夺者,他们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
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
塞维鲁王朝:(194~235年)7位皇帝,统治41年。
三世纪危机:
三世纪危机是公元235年 — 公元284年(约50年)罗马帝国所面临的的危机。由于奴隶制经济的衰
落,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罗马帝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农村枯竭,城市衰落,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
,这种全面的混乱现象,历史上称作“三世纪危机”。奴隶制度的崩溃,内战频发,皇帝统治缺乏稳定性。皇
帝的宫廷、官僚体系、军队都已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了维持这套膨胀中的国家机构,帝国政府必须支出
巨大的经费。公共庆典挥霍无度。据统计,一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日为六十六天,二世纪时增加到一百二十三
天,三世纪时则增至一百七十五天。
为此帝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把缴足税收的责任强加在各地城市库里亚的头上。如果一
个城市的税收不能足额,这个地方库里亚的成员就要担负补足责任。在过去,富有的市民把置身市库里亚看做
是政治权利和社会荣誉,现在却把它视作是可怕的负担。有的人宁可逃位而去,在位的也日趋穷迫。此外,政
府还常常采用发行劣质货币应付紧迫的开支。三世纪初,金币含金量减少了百分之十七。新的银币,安敦尼币
含银量仅百分之五十。三世纪中叶,银币用铜铸造,外包一层银,含银量只有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劣质
货币的发行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而足值的旧币则被收藏保存,更影响了货币流通。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物价上
涨,而且出现了物物交换的现象。城市经济开始走上了普遍衰败的道路。
城市经济和农业经济的衰落是互相联系的。在奴隶制大田庄繁盛的时期,各地的农业曾有过较高的商品
生产率。粮食、葡萄、橄榄都有过较大的市场。三世纪以后,大农庄生产日趋萧条,对市场的供应日益减少,
加上城市商业的衰落,这个萎缩的趋势更加迅速,结果是大农庄越来越变成了自给自足的整体。缺少奴隶劳动
的大农庄,只得放弃大规模的耕作,把大农庄的土地分成许多小块,分租给隶农耕种。
从公元235年至284年,大约有26个皇帝,其中只有1个是病死的。
公元260年的秋天,帝国远日耳曼行省总督波斯图穆斯自立为帝,高卢从帝国版图中分离了出去,成立
了高卢帝国。公元267年,奥迪纳图斯不幸被其外甥杀害,他的妻子芝诺比阿攫取了帝国东方的最高权力并造
成此区域事实上的独立,自称“东方女王”,从此,帝国三分。
在此期间登基的皇帝们却并没有放弃拯救帝国的希望,公元268年到269年,皇帝克劳狄乌斯二世击败
入侵帝国的哥特人,从而获得了“哥特征服者”的称号,在其不幸于公元270年1月驾崩后,继位的奥勒良皇
帝于公元271年开始远征东方。
公元272年,帕尔米拉光复,芝诺比阿被俘。
公元273年秋天,高卢帝国皇帝泰特里库斯投降,高卢光复,罗马帝国重新统一!奥勒良皇帝也因此获
得了那个光荣而著名的称号——世界光复者。
在奥勒良皇帝驾崩后,继位的皇帝们也同样为了帝国的复兴而努力着,终于,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登
基为帝,三世纪危机正式结束。
伊利里亚王朝(268~284),罗马帝国的一个王朝,因为历任统治者都来自伊利里亚而得名,一共传7
个皇帝,统治16年。
(一)君主专制的确立
戴克里先从普通士兵一步一步成为高级军官,成为皇帝卡鲁斯(283-285年)的警卫队长。卡鲁
斯暴死之后,其兄共治皇帝卡里努斯被手下将领刺杀,戴克里先军队推举为皇帝,也是当时唯一的皇帝。他先
建立了不同于元首制的东方式的君主制,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一般都称其为后期帝国阶段。这个阶
段开始之后不再称元首制,而是称之为君主制。
1.赤裸的君主专制
戴克里先重新完成了帝国的统一。戴克里先和这一时期的其他皇帝一样,没有显赫的家世,他的父亲
是伊利里亚一个被释放的奴隶,一个奴隶的儿子就能当上皇帝,这本身就说明罗马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暴君卡拉卡拉废除了军团士兵必须由公民担任的传统,凡是生活在帝国境内的各类群体都可以入伍当兵。
加之皇位继承实际上由军人来操控,使得非罗马人凭借军功成为皇帝的可能性极大。
从元首制开创到戴克里先之前,政府的君主专制本质或多或少都隐藏在古共和国的面纱之下,从前奥古
斯都都用共和的表象来对不受限制的权利进行伪装,在代戴克里先这里,罗马共和政府已经不复存在,形式上
的残余也毫无意义,戴克里先抛开了所有的面具,赤裸裸的表明政府的本质,是一个绝对的亚洲式的君主专制
体系。
戴克里先用一个新的称呼多米努斯(Dominus)来取代了元首,多米努斯的意思是主子,原来只表
示对自己家养奴隶握有绝对权力的主人,戴克里先选用这一称号,表示他是对帝国的所有臣民都拥有绝对权力
的一国之主,这表明,毫不掩饰的君主制产生了,戴克里先用这一头衔,握有帝国的最高权力,他和马克西米
安都带上了王冠,这是罗马人十分厌恶的,代表皇权的装饰品。
在比较奥古斯都和戴克里先时,吉本说:“一个的目的是掩饰皇帝对罗马世界的绝对权威,另一个则是展示,”
2.宫廷礼仪东方化
戴克里先采用了亚洲皇室的头衔和东方的宫廷礼仪,礼仪越来越繁琐,皇帝身穿华丽的织金丝织长袍,
臣民要觐见皇帝是十分困难的,即使能见到皇帝,无论身份高低,都必须匍匐在地,这种东方式的奴性崇拜为
西方的自由民族所不齿,西方一直拒绝使用这样的礼节。
帝国的宫殿也有了鲜明的东方特色,充满了浮华与奢侈,宫廷内满是奴仆和各阶层的军官,皇帝周身都
是东方宗主的排场,君主专制的到来意味着对公民权利的最后一击,城市和自治区公民仅存的一点自由也荡然
无存,新政府下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独立和自治,意大利和现在的行省一样,与被奴役的状态。
3.国家私人化
帝国成了君主的私人庄园,君主就像大庄园主管理自己庄园一样,治理自己的国家,皇庭和整个政府
行政体系不过是更大规模的庄园主的家庭事务。
4.君主神化
戴克里先不只是穿着上,礼仪上尽显皇帝的高贵,而且进一步把自己神化,戴克里先自称是朱比特,
还让人们把它当做太阳神来崇拜。这种君主制,是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四帝共治时期,军
事上和行政管理上都取得了一些成功。
(二)行政制度的改变
1.行省军政分开
戴克里先把行省进一步细分,它的目的是削减行省总督的权力,使他们没有反叛的能力,为了使王权
更加巩固,戴克里先实行军政分开,在各个地方指定两套人马,分别管理行政与军队,他把军队分为边防军与
巡防军,边防军驻守在边境用于对付外族入侵。巡防军用于镇压各地人民起义,巡防军中有一只主要由日耳曼
人组成的骑兵卫队,名为帕拉丁门徒,这是一支野战部队,总共有4个编队,4帝每一人统领一个编队,将日耳
曼人组成卫队来保卫皇帝,但他没想到正是这样一支卫队控制了皇帝,给罗马帝国带来了新的不稳定。
行省的数目由50增加到100个,每个行省的区域缩小了,每10个左右的行省组成一个大管区,管区的长官最终
由近卫军长官控制。
元老院成为市政机构
在新制度下,元老院完全被架空,成了只能管理罗马城市事务的地方机构,这一制度的最严重缺点
是,维持4个皇庭中无数官员和侍从的开支非常巨大,因为复杂的体系需要大量的官员和人员为之工作,在政
府吃饭的人比交税的人还多,税收负担变得不能忍受,一些地方农牧业荒废,繁重的苛捐杂税造成帝国人口减
少,贫困和最终衰弱。
(三)等级制度的发展
庞大的军队和增大的政府机构,需要更多的钱来维持,这样人民身上的赋税就变得更为沉重了,
为了逃避苛捐杂税,农民逃往沙漠,过去做修士,富人也想办法逃税,为了应付这种局面,政府采取了
把所有人都束缚在自己职业上面的政策,按照职位收税,地方元老院的成员没有准许,不得离开城市,
佃农或农民与土地捆绑在一起,实际上成为农奴,工匠要一直从事自己的手工业,商人要一直经商,所有的行
业都是世袭的,子辈必须承袭父辈的职业,阶级差别变成了世袭的等级,罗马人的个人自由就此消失。繁重的
赋税使人民难以忍受,一种灾难一直持续到帝国灭亡,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都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经济面临
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