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帝国分裂后各王国的政治制度
亚历山大临死前,在被问到帝国应该传给谁的时候,他回答说,最强的人。他把自己的戒指给了他的将
军佩尔迪卡斯,但佩尔迪卡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所有的困境。部将们活跃起来,纷纷挑选自己所喜欢的王
子来当王位继承人,结果形成了两派。在相持不下的僵局下,双方共立了两个国王。这两个继承人,一个是
斐力二世的庶出之子,亚历山大的同父异母兄弟,但生性愚钝,被称为腓利三世,另一个是罗克珊娜和亚历山
大的儿子,被称为亚历山大四世,然而这不过是暂时的妥协而已,而且两个国王因为年幼,实际上都成了傀
儡。
(一)帝国崩溃原因
政治机构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帝国只有将领的职能分配。亚历山大没有一个副手,他直接统领各级
军事将领,在他之下的各级军事将领之间是平等的,行政上没有一个完善的政府,没有首相,军事上没有副统
帅,亚历山大生前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有意不让任何将领权力过大,现在没有了主人,又没有任何人可
以做得了主。
在君主制继承制度这方面,亚历山大帝国是非常薄弱的。马其顿王室虽号称王统已经世袭数百年,但继
承制度始终不够完善。
亚历山大创建的庞大帝国在他后继者在争执和战争中被刮分,
罗克山娜杀死了亚历山大的另一个妻子大流士的女儿,后来她和亚历山大四世、亚历山大的母亲、亚
历山大妹妹都被亚历山大的将领杀死了。
巴比伦分封协议之后,经过20多年继业者战争,完整的帝国终于土崩瓦解,最后大致是三分天下,形成
三足鼎立之势。三足分别为:统治西亚的塞琉古王朝;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占据希腊-马其顿世界的安提
柯王朝。由于三个国家都是由马其顿人所统治,他们突然推行亚历山大所实行的那一套,因而从公元前4世纪
末叶至公元前1世纪的西亚北非,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希腊化时代,随着帝国的崩溃而中断,而在新起的王
国中继续向前发。不过,“希腊化”一词却是19世纪后期一个德国历史学家提出来的。
四次继业者战争之后,各部继续混乱,经过6次叙利亚战争将各个王国都削弱了,给罗马以可乘之机。
(二)托勒密王国及其政治制度(前323-前30)
1.绝对君主制度
最先割据的是托勒密王国。它由亚历山大的大将托勒密所建,亚历山大里亚是它的都城。托勒密王朝
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亚历山大城成为,最具规模的商业港口,东地中海成为托勒密王国的势力范围,早在公元
前312年,托勒密就盘踞在埃及。公元前305年,托勒密正式称王。随后,托勒密与西亚的塞琉古长期争夺地
中海东岸地区,先后发生了五次“叙利亚战争”,但终因实力不及对方,最后以失败告终。
托勒密在埃及建立了君主制度,完全仿效亚历山大的模样,并且由中央高度集权, 自称是古代法老
的继承人,按照埃及的传统,模仿法老运用至高无上的权利进行统治,公元前304年,他被奉上“救星”的神
圣称号,把自己神化,公元前290年,他立自己的妻子为埃及王后,公元前285年,他立自己的儿子托勒密二
世为共同摄政和继承人,避免了亚历山大帝国那样突然崩溃的命运。托勒密征服了埃及,但埃及的君主制征服
了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热衷于王权神化和个人崇拜。埃及有把国王作为神来进行崇拜的传统。托勒密
王朝先建立亚历山大崇拜,国王及王后死后,被尊为神,之后,更进一步,君主在世时就被尊为神。马其顿在
腓利二世之后虽然有过国王崇拜,但把国王等同于神显然不符合马其顿传统。
在这种君主制下,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国王是法律之源,他的法令通行全国;财政大臣、将军对国王
直接负责;实行王位世袭制,一般由长子继承;为保马其顿血统的纯洁,马其顿王解除与波斯女子婚姻关系,
在本族和王室内部通婚。王位限于男性,但如果没有男性,则可由女性继承,王后有巨大的、独立的权力。国
王权力不受世袭贵族制约,老贵族削弱殆尽;也不受王友式的新贵族制约。
2.双王制
双王制是埃及和希腊文化的杂交产物。托勒密的双王都产生自统一家族,采用夫妻双王的形式。托勒密
王室为保证血统纯洁,一直推行王室内部通婚,而且国王的妻子与国王地位平等,共掌权力。托勒密王国总计
产生了15个国王和14个女王,是世界历史上产生女王数量最多的国家。最为著名的自然是埃及艳后(克利奥
帕特拉七世),她与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结婚,并在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死后,与托勒密十三世一起继承王位,成
为双王。后来夫妻反目,埃及艳后借助凯撒的力量赶走托勒密十三世,改立她的另一个弟弟托勒密十四世为丈
夫和共治者,在托勒密十四世死后,又立她与凯撒的儿子托勒密十五世为共治者。埃及艳后虽然长期掌权,但
始终有一位男性国王作为她名义上的共治者。
3.土地制度
王国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名义上统归国王,称“国王的土地”,但实际占有状况十分复杂。有国王通
过王室财政部门直接支配和经营的土地,这样的土地约占埃及可耕地的一半以上;有神庙僧侣、高级官吏及希
腊军事殖民者的土地。社会上买卖、转让土地也是合法的现象,并不需要国王代理机构的认可。但军事殖民者
的土地却不能自由转让,包括不可继承。一般农民除每年需上交1/3至3/4的租税外,还要承担劳役的重负。其
他土地占有者的捐税数额不等,也有高级官吏享受免税的待遇,但这是个别的现象。
4.国王垄断经营
国王不只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也是最大的手工业和商业财产的拥有者。王室经营矿山、大手工作坊、
商业和内外贸易活动,以充分满足王室的消费需要。由托勒密二世统治时期的一些文献得知,国王控制了全国
的橄榄油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其它手工业产品,如纸草、呢绒、盐铁等的生产和销售也受到国王的严格控
制。
5.王友
希腊化时期的国王因军功而称王,其直接的统治集团是“王友”,由国王挑选,考虑其能力而不考虑其出
身和财产。抛弃了亚历山大时的使用当地人的政策,只有马其顿和希腊人能成为王友。王友并不是职业官吏,
而是某些有才能的人如哲学家、艺术家。国王和王友既是君臣关系,也是合伙关系,双方互相依赖,但没有形
成一个稳定的官僚阶层,如同中国古代的士。到了前二世纪,王友成为稳定的官僚集团,成为宫廷权贵,并且
有了等级差别。王友贵族职位不能世袭。
6.行省制
希腊化时期的君主具有双重身份,名义上是亚历山大的继承者,同时又是本地王朝的自然延续。对当地人
采用行省制进行管理,对希腊—马其顿旧城市,允许其有一定自治权,建立城邦制度,但必须服从国王。设立
四十个州(行省),下设县、村,中上层官吏大多为希腊-马其顿人,埃及土著一般只担任村级政权的职务
。 但是,马其顿人毕竟是外族统治,与被统治者的矛盾不可能调和。因此,公元前3世纪末以后,埃及人的武
装反抗频频发生,动摇着王国的根基,国力日趋下降。国家是国王私产,臣民是国王的奴仆,对经济的控制垄
断,使中央集权达到空前高度。尽管它的末代国王女王克里奥佩特拉将罗马大将凯撒和安东尼先后拖下水,但
也没有逃脱覆灭之命运,最后在公元前30年被罗马皇帝屋大维所征服。
7.三个自治市
包括亚历山大里亚在内的三个自治市(另外两座是恼克拉提斯和托勒迈依),集中居住着
希腊殖民者。托勒密王朝没有建立起希腊式的城邦,他们将自己看作古代法老的继承者,用法老们绝对的权力
来统治这个地区,但也有三个希腊城邦享有城邦的自治权。
托勒密王国(前323-前30)是亚历山大之后的所有王国中对世界文明影响最大的,亚历山大城曾一
度成为希腊化时代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去世,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三)塞琉古王国及其政治制度
塞琉古王国(前312-前65,又叫叙利亚王国)的建立者塞琉古,也是亚历山大的一个部将。他于公
元前305年称王,以叙利亚的安条克为首都。它的版图相当广大,基本上相当于亚历山大帝国的亚洲部分,西
起赫勒斯滂海峡,东到兴都库什山。
国内不像埃及那样是个单一的种族,而是民族众多,文化各异。因而,地方上的独立性较强。与托勒
密王国的统治方式不同,塞琉古王朝主要依靠希腊和马其顿人来进行管理。塞琉古王朝领地辽阔,但没有明显
的边界,很难管理和统治,托勒密王朝又割断了他们和希腊的经济联系,塞琉古表示完全支持亚历山大将希腊
人迁移到亚洲并与亚洲人融合的计划,塞琉古和其后代,在波斯和印度的大量地区建立了几十个希腊城邦,这
些城邦沿用了传统的希腊式管理,由公民自主管理,每个城邦都相当于一个小共和国,这些小规模的自由社区
在塞琉古帝国随处可见。为了巩固国王的统治,各个自治城邦要向国王上供与纳税,人们要对国王俯首称
臣,静若神明,国王特别注重运用移民方式,来改变各地居民的成分。
单是第一任国王塞琉古一世,就建了 24座希腊化的城市,大都称为塞琉西亚。城市的控制者均为希腊
移民。由于它们地理位置优越,因而成长得也特别快:首都安条克居民有 50万之多,底格里斯河畔塞琉西亚
居民达60万人。由于国土广大,塞琉古王国的内外矛盾也就格外复杂。辖区内帕提亚、安息等属国先后独立。
公元前2世纪后,塞琉古碰上了强大的对手罗马,显得力不从心。安条克三世(前223—前187)因庇护迦太基
将军汉尼拔,招致罗马进攻。随着中亚帕提亚王国的西向发展,罗马国家的东进运动,被夹击中的塞琉古地盘
越来越小,终于在公元前64年亡于罗马大将庞培之手。其中叙利亚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君主制
国王在中央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威,王位是世袭的,王权神化,为了保证王室血统的纯正,王朝实行兄妹
婚,兄妹婚从波斯产生,对托勒密王国和塞琉古王国都有影响,安条克二世生前就为他本人,他的妹妹兼妻子
以及他死去的父亲要求神化,王国所推行的王权神化和王朝崇拜,不过是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
王友
塞琉古王国的王友,大部分来自于亚历山大东征时的贵族后裔,但更多的来自希腊马其顿的移
民,因为在亚历山大东征后的几十年中,大批的希腊马其顿人涌向东方,寻找财富和发展的机会。王友中存在
着等级差别,王友的等级通过他们的服饰来区别,王友的官职不能世袭制,新任国王没有接管前任国王王友的
必要,王友的升降依靠自身的能力及与国王的关系。王友集团清一色为希腊马其顿人。
中央官僚机构
采用波斯帝国的旧制。中央官僚机构主要有宫廷会议,办公厅及各主管衙门,国王就各种大事在宫廷会
议中同网友进行商议,征求他们的意见,但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国王手中,国王就是一个独裁者,国王的话就
是法律,国王的命令通过信件和法令的方式向下传达,但这时的国王已经没有了东方君主的威严,王友集团无
需向国王行匍匐礼,命令部下时语气较缓和有礼。
地方行政
王国分为72个州,总督掌管行政,将军掌管军政,但财政归中央管理,州以下设置县村两级单位,分别
设置官职进行管辖,由于土地辽阔民族众多,地区差异比较明显,所以实行地方分权的政策,给边远地区以一
定的自治权,并允许他们有铸造铜币的权利,结果地方分权加重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当中央不能有效统治时,
他们往往相互独立,王国下的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就是在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征战时宣布了独立。
受希腊风格影响的佛像
官员任用
采用了希腊马其顿的政策,王友大部分为希腊马其顿人,本地人很难进入统治阶层,希腊马其顿人对当
地人的排斥由来已久,亚历山大东征时,采用的重用当地人联合统治的政策,就遭到过希腊马其顿人的强烈反
对,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将领中,除了塞琉古一世之外都抛弃了他们的亚洲妻子,领导层中对当地人的排斥
是希腊马其顿人的一贯主张。在政府官员中排斥当地人的政策,必然导致希腊马其顿人与当地人之间的鸿沟,
这最终导致,王国不能对广阔领土进行有效管理,边远地区的独立不可避免。
扩建希腊化城市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共建立了近300座城市,城市可以分为军事殖民地和移民城市两种,他们的区别主
要在自治权上,移民城市的自治权较大,受国王的约束较弱,军事殖民地则一般建在军事战略要地,塞琉古王
朝的殖民系统要比托勒密王朝成功的多,在这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王国,建立城市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因
为城市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城市是重要的税收来源,和希腊化文化的产生地,希腊化城市中设有公民大会,议
事会法庭和陪审团,城市的政权仍然掌握在希腊社团手中,现代化城市少了城邦时期的独立地位,新兴的希腊
化城市从来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国王对希腊化城市拥有很大的制约权,国王对希腊化城市应有征信的权利,
有时还要为国王提供军队,国王可以派一个王室总督对城市进行监督,派王室法庭进行仲裁,剥夺了城市的外
交权,国王与城市的关系是建立在相对力量的基础上,不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计量化城市中还居住着众多
的当地人。
军队
军队一直处于塞琉古王国的支柱地位,害怕失去军队和将军的支持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唯一限制,塞
琉古王国的的军事特征很明显,王国长期处于征战之中,兵种分为特种兵,方阵兵,弓箭兵,骑兵和兵,贵族
的后代长大成人后组成特种部队,方阵仍然是军队的核心力量,军队的主力仍然是希腊马其顿人,但并不排斥
当地人。
土地
全国土地皆属王田。王田分为国王私田和赐田,私田由农夫进行耕种,提供王室消费,赐田如国王封给贵
族、王友以及神庙。神庙的田地大部分来自于统治者的赠予,神庙土地要向国王缴纳一定的税赋,城邦土地是
用来吸引希腊马其顿的向东方进行移民的一种政策。
(四)马其顿王国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部将分别产生了5位摄政王,分别辅佐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四世和亚历山大的
同父异母哥哥腓利三世(心智迟钝)。这时期的马其顿王国实际包括三个王朝:马其顿王朝(亚历山大四世和
腓利三世)、安提帕特王朝、安提柯王朝,后两个王朝都是由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所建,是当时权力争斗的产
物。之后的马其顿王国又与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相互征战。
马其顿的君主制是对本民族的统治,人民权力和君主制同时存在。新立国王要受人民的认可,国王崇
拜在马其顿不存在。国王权力世俗化程度较深,能够抵制东方式君权神授的影响。但在安提克三世登基后,没
有召开过人民大会,而且在政治上,马其顿的国王也开始被神化。
马其顿通过外交和暴力对希腊事务行使有效的权威。
希腊城邦则发展出了联邦制的雏形,但不幸夭折。马其顿王国的统治始终遭到了希腊各城邦的反对。
虽然斯巴达、雅典已无力在反抗运动中继续发挥核心作用,但新的领导力量不断涌现。公元前314年,出现了
埃托利亚联盟;公元前 280年,又兴起了阿卡亚联盟。两者都是反抗马其顿的主要力量。不过,斗争常常是旋
起旋伏,效果不大。
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在第2次布匿战争中,与迦太基结盟而招致罗马人的怨恨,前146年,马其
顿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公元前2世纪中叶,先是马其顿(公元前168年),后是希腊各城邦(公元前146年),都被罗马所征
服。希腊古代文明至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