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扩张地中海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征服迦太基
罗马和迦太基的矛盾随着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南部日益加剧,两国关系恶化。迦太基位于当代北非的突
尼斯,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公元前3世纪已发展为一个富庶的强大国家,占有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
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岛等地,成为罗马向海外扩张的劲敌。双方争夺的焦点是盛产
谷物的西西里。
公元前264~前146年,两国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
1.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
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战争起因
前265年,一群叙拉古雇佣兵在玛尔美提的率领下占领了西西里岛东北角的墨西拿(Messina),脱离叙
拉古独立。前264年,叙拉古的希罗二世即位后(皮洛斯国王将领,凭个人功绩成为叙拉古僭主),决定清除
这批盗匪,出军围攻墨西拿。这去雇佣军同时向罗马和迦太基同时求救。迦太基先到,逼迫叙拉古军队后撤,
罗马联合这支雇佣军和叙拉古,共同对付迦太基,罗马人在陆战上有优势,迦太基人在海战上有优势,在希腊
人帮助下,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建造“乌鸦吊”,发挥陆军在海上的威力。
战争经过
阿格里根特之战,利帕里海战,埃克诺穆斯角海战,巴格拉达斯战役(败),埃加迪群岛海战,迦太基
爆发了一场雇佣兵起义,内忧外困下的迦太基才与罗马人签订条约,战争遂结束。罗马胜利之后,取代迦太基
成为地中海中最强国,罗马依靠它的公民的爱国心,而绝大部分的迦太基的有钱贵族争权夺利,不肯为大众的
利益花自己的钱。
战争结果
战争23年后,罗马胜利,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权,迦太基被迫签订不平等和约。迦太基将西西里岛
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赔款3200塔兰特(10年内偿清)。罗马遂在西西里建立第一个行省。公元前
238年罗马乘迦太基雇佣军暴动之机,又出兵强占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于公元前227年将两岛置为罗马的第
二个行省。
2.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前201年),三次战争中最著名的战争。
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则出兵马赛切断汉尼拔的补给,此时迦
太基国内矛盾激发,汉尼拔回军驰援,罗马乘机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
船,并向罗马赔款。
战争起因
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之后,迦太基因失去地中海里的西西里岛,迦太基人在汉尼拔的带领下,开始向欧
洲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发展。公元前226年罗马和迦太基签订和约,规定两国以埃布罗河为界,在伊比利亚半
岛上划分势力范围,条约规定埃布罗河南岸城市萨贡托享有自治权。但在公元前219年,汉尼拔出兵攻打萨贡
托,该城向罗马求援,蒴贡托和罗马的保护地,但汉尼拔认为萨贡托位于埃布罗河以南,罗马不应当插手。
迦太基军队在围困该城8个月,占领该城。事后罗马令迦太基交出汉尼拔受审,被拒绝之后向迦太基宣战,迦
太基政府也下令汉尼拔对罗马开展军事行动。
罗马警告汉尼拔不可穿过埃布罗河。汉尼拔无视此警告,继续领军向东北进军。罗马令迦太基交出汉
尼拔受审,被拒绝之后宣战。
泥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
战争经过
西萨战役(前218年);埃布罗河战役(前217年);提基努斯河战役(败,前218年),特雷比亚河
(败,前218年),特拉西美诺湖战役(败,前217年),坎尼会战中罗马军队(大败,前216年), (约7
万人)被汉尼拔军队(5万人)包围、全歼。罗马损失了五分之一的成年公民和80名元老。这次胜利后,意大
利的很多部落和城市臣服迦太基。席尔瓦利塔娜战役(败于山南高卢,受辱最重,前216年),德西马努战役
(前215年)。
公元前208年,已经62岁的马塞拉斯第五次当选执政官。经过两年多的拉锯战,马塞拉斯与汉尼拔都
希望能结束当前的胶着状态。两人率领的军队在维纳西亚展开对峙,马塞拉斯率领200名骑兵登上小山丘侦查
敌情,却被汉尼拔麾下的努米底亚骑兵意外包围。激战并未持续多久,马塞拉斯被敌人的长枪刺中胸部坠马身
亡。
罗马之剑马塞拉斯之死
梅陶罗河战役(转折点,前207年),伊利帕战役(转折点,前206年),乌提卡战役(前204
年),扎马战役(前202年)。
战争结果
西庇阿却对迦太基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公元前201年,只以一个苛刻的条约(按此条约,迦太
基支付巨额赔款,未得罗马同意不得向他国宣战;迦太基撤离西班牙、地中海诸岛,迦太基人失去阿非利加以
外的一切领地,并完全解除武装、自卫队不得赴海外作战,将整个舰队交给罗马,且任何自卫战争必须先和罗
马协商等,并偿付巨额战争赔款,迦太基失去所有伊比利亚半岛的领土,海军解散,只能有10艘防海盗的船。
同时选100名14岁以上30岁以下男子赴罗马充当人质。按照西庇阿的意愿,汉尼拔实际成为迦太基的政治首
脑。
四十六岁的汉尼拔在此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战后他先低调行事了一阵子,但迦太基政局的腐败使他
不久之后便出头予以整治,他被选为行政官后恢复了这个职位的威信,并进行了一系列成效显彰的改革,使得
迦太基可望在不大幅增加税收的情况下分期付清对罗马的战争赔款。
罗马人开始顾虑迦太基人复苏的经济会对他们再次造成威胁,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汉尼拔为此
自愿流放离开迦太基,在东中海各国游历一番。
当时罗马盟国帕加马与比提尼亚(这两个小王国都是原塞琉古的一部分,后独立,小亚细亚西部和北
部,)国王普鲁西阿斯一世。汉尼拔在这场战争中为普鲁西亚斯立下战功,再次让罗马人决心使其就擒。汉尼
拔不愿落入罗马人,服毒自尽。
西庇阿对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偏爱以及他个人性格上的某些缺点给他竖立了不少政敌。老加图是西庇
阿的反对者中的代表人物,不遗余力地打击他,保民官居指控他的兄弟,认为他贪污了,后来又牵扯到他,在
一次优异大会上,他利用自己的威望摆脱了审判。后来又有好几次审判他的企图,但都被他未来的女婿提比略·
塞姆普罗尼乌斯·格拉古(老格拉古)巧妙地给阻止了。在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西庇阿的精神受到很大打击,
精力明显衰退。他决定隐居,于是离开罗马到利特尔卢姆(在坎帕尼亚)自家的庄园去居住。他在那里度过了
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前183年,大西庇阿去世,西庇阿拒绝葬在祖祖辈辈的墓地里,原因是墓地在罗马境内。西庇阿留下遗
言“不知感恩的祖国,你们有何资格拥有我的遗骨”。
西庇阿通过第二次布匿战争获取的过大权力和个人威望也使他广受批评。这是西庇阿的政敌们攻击他的
主要原因之一,他们担心他会建立独裁。西庇阿对罗马外交政策的过度影响,以及将军队“个人化”(使士兵
忠于他们的指挥官)从长远看是危险的。现代研究者,如戴维·肖特在其著作《罗马共和的衰亡》中甚至认为,
西庇阿为共和国后期那些权力完全不受约束的军阀(马略,苏拉等人)开了先河。
3.第三次布匿战争
第三次布匿战争是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三次布匿战争中最后最短的战争,作战三年,前149年-前146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在军事上虽无力再与罗马竞争,但其商业发展迅速,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引
起了罗马的妒忌。罗马惟恐迦太基复兴。
公元前149年,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进犯迦太基,后者被迫向其宣战,罗马以迦太基破坏和约为借
口,于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战,罗马进犯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小西庇阿领导下进攻迦太基郊外
摧毁迦太基野战军后发起总攻,罗马血洗迦太基,二十五万公民仅约五万人幸存并被卖为奴隶,罗马在此后建
立阿非利加行省,在周围的田野被撒了盐,要它不能有任何生命生存。
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根本问题在于争夺地中海西部的统治权。最终罗马人拥有了制海权。第二次布匿战争
中,争取同盟者,建立和瓦解反罗马同盟是战略上的决定性因素。
布匿战争是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为关键的战争,是罗马由弱转强的重大转折,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
主,也是导致罗马共和国兴旺的最终原因。一方面,布匿战争以及布匿战争期间罗马的胜利使罗马占领了欧、
亚、非的广大地区,掠夺了大量奴隶和战利品,罗马变得空前强大和繁荣;另一方面,引起了罗马经济结构、
阶级关系和道德风尚等领域的重大变化。这对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中
海地区后来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马之所以获胜不是偶然的,迦太基仅靠汉尼拔个人的才能,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罗马是靠其
统治制度的稳固性,迦太基政府内部两派严重对立,采用的主要是雇佣军,雇佣军是为钱而战,没有罗马人
的那种为国而战的精神,第2次部队战争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伊达拉里亚人迦泰基人
希腊人和罗马四强角逐西地中海的时代结束了,罗马称霸地中海的时代开始了,罗马这个抬头河岸的小村庄,
一步一步发展成基地仲裁的唯一强国,罗马以一个落后者弱小者打败了更强大的敌人,是因为罗马突破了城邦
的局限性,把意大利结合成一个整体,使罗马成为一个既不同于希腊城邦,又和东方各国相应的特殊国家,罗
马的胜利不是一个人的胜利,不是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胜利,而是罗马发展出的一种全新制度的胜利,
迦太基战败惨遭屠城,领土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布匿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被灭,迦太基城也被夷为平地,罗马争得了地中海西部的霸权。
(二)征服东地中海
前229年-前168年,三次伊利里亚战争,将伊利里亚组成一个行省。
前214年—前146年发动4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腓利五世曾与汉尼拔签订互
助条约)。科林斯被夷为平地,所有的居民被卖为奴隶,希腊诸城市被并入马其顿行省,同一年迦太基被毁
灭。
叙利亚战争(前192年-前188年),塞琉古帝国(汉泥拔曾在塞琉古)割让大部小亚细亚,限定海
军的数量并赔款。确认罗马在希腊的霸权,更使罗马成为地中海惟一的一等强国。罗马的政治霸权得以扩张到
地中海东部。
罗马对东地中海的征服比西地中海似乎来得轻易一些,这同当地的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阶级斗争发展有
密切关系,特别同希腊诸先进城邦的不团结和相互削弱有关系。到公元前二世纪四十年代,整个地中海区大体
上已经处于罗马势力的控制之下。
地中海世界只剩下埃及了,但它已成为罗马的势力范围。
(三)社会风气的改变
1.希腊文化的渗透
罗马用暴力征服控制了地中海,成为了地中海的霸主,但他也被外来的文明和文化所渗透和影响,许多
罗马人都为高度发达的希腊文明所惊叹和折服,希腊人很多被卖为奴隶,但罗马兴起了一股学习希腊的风气,
作为征服者的罗马,却被希腊文明所征服,希腊文明改造了罗马社会,改造了罗马人,改造了罗马的生活和观
念。罗马是农业型社会,人们崇尚朴实无华呃生活,奢侈不为国人所用,罗马人早期对奢侈深恶痛绝,随着罗
马人东征西讨,罗马人的眼界变得开阔了,追求奢侈豪华的风气,油然而起吹遍了整个意大利,他们开始对原
来朴实无华的生活不满,罗马出现了一大批因为战争而发财致富的人,他们希望像希腊富人那样的生活,国家
也有钱了,国家出钱修建壮丽的公共设施,如妙语剧场和竞技场,罗马人有钱了,开始为自己修建豪华的希腊
情调的私人住宅,我把人还热衷于希腊文学学习希腊的教育方式,把希腊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拉丁文作为儿童的
教科书,罗马出现了一批有名的希腊教师,青年贵族开始师从他们学习演讲和修辞,以便将来更好的担任公共
职务。
2.反传统的新潮流
思想上的变化也是巨大的深远的,希腊文化的影响,是罗马原来的崇尚朴实简单,集体主义,谨慎保
守,排斥外来思想和生活传统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出现了突出个人敢于冒险,热衷奢侈生活,赞美和
推崇希腊文化的新思想和新潮流,这是传统和反传统的矛盾。
3.奢侈淫靡的泛滥
古老的罗马,家庭中的简朴纯洁和谐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以传统道德的维护者自居的加图也经不
住诱惑,酒神节在全意大利蔓延,成为人们突破习俗的禁忌,进行放纵的无拘束的狂欢的机会,成了人们发泄
感情的机会,追求财富,聚敛钱财成了一些人的生活目的,罗马人过去以经营农业为高尚的职业,贵族除经营
农业外,不准从事其他行业,担任公职不是为赚钱,而是尽一种责任和义务,有治理博士才能的人,理所应当
的可以出任官职,但没有任何薪水,要用自己的钱支付一些必要的费用,但现在除了观念的不同外,竞选官职
要用大量的金钱进行贿赂,谋取罗马官职,特别是执政官的目的,还抱有一种发财致富的目的,就是卸任以后
可以任意一个行省的总督,可以任意在行省横征暴敛,过着妻妾成群的的奢华生活,监察官加图是传统道德的
维护者,但在晚年却想尽办法赚钱,因农业无利可图,他又将资金投入稳妥而利润大的商业,从事最不光彩的
高利贷和儿童贩卖。
(四)社会分化与新阶层的出现
1.大地产的兴起
由于汉尼拔对意大利农村的严重破坏,意大利农民长期征战在外,农田荒芜,大量的农民死在战场上,
意大利的小农经济迅速衰落,待之而起的是大地产,这种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小农的破产和衰落破坏了共和
国的社会基础,是导致社会动乱和军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地产的出现比罗马更具有侵略和扩张性,因为
大地产需要更多的奴隶,农业的地位下降了,工商业的地位提高了,罗马在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和海外行省的
建立,意大利南部工商业活跃,都促进了罗马工商业的发展。
2.社会分化的加剧
社会风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贫富的两极化,长时间的战争,而为战争而争的赋税,使农民纷纷破产了,
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场,自己自足的农业家庭被战争摧毁,长期的战争使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士兵回到农村
后,往往又去追随自己崇拜的将领四处征战,小农庄由于没有劳动力而破败了,不少士兵返回乡后发现已无家
可归,自己的农场被卖为抵债了,成了大庄园的一部分,他们只好流浪到罗马城,成为罗马的无产者,靠政府
的救济生活,罗马的无产者这时也已经拥有公民权和选举权,他们成为想登上高位者争取的对象,还有一部分
视频愿意过农村生活,但他们发现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养家糊口就不可能了,小农场已经无法与大农庄竞争
了,他们不断借债,最终不得不卖掉农场,流落到罗马,成为无产者,小农的萎缩导致自由民的减少,是对外
战争所引起的罗马社会的一个深远的变化,他摧毁了罗马共和制的基础。
战争使贵族和富人越来越富了,财富也大都落入到元老院贵族中,他们侵占公有地和强占农民土地,富
人不仅占有公地,而且开始把相邻的农民土地也并到自己的地产里,大地产的出现是和小农庄的衰落同步的,
罗马对外战争出掠夺土地和财富,也为罗马提供奴隶来源,
3.新贵族阶层
其实原来只在骑兵中不易的富人,到公园前二世纪,新产生的富人都被称为骑士,他们是新兴的贵族阶
层,不同于元老贵族,他们因为没有显赫的门第,而是属于报复一出,这种新出现的骑士,不仅掠夺大量财
富,而且积极从事商业活动,承包行省的税收。他们的经济地位虽高,但是政治地位无法与旧贵族相提并论,
所以他们不甘心趋于旧贵族之下。
在罗马掌权的是元老院,罗马元老院中有限的元老,起核心作用的是几家豪门大族,元老院的权力随着
罗马的扩张,不是缩小而是增大了,森都里亚大会仍然存在,但一般都和元老院保持一致,为元老院所控制,
高级管理,虽由推举产生,能当执政官的却大都是豪门贵族家庭的人,没有执政官先人的新人是很难当选高级
官吏的,罗马政府是一个属于不到20个家族的,大约2000人组成的封闭俱乐部来实行集团管理的,大西比阿
家族,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这个家族的成员获得了23个执政官的职位,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46年,共
108位执政官,其中100位出生于罗马的豪门氏族,新人只有8个,对于一个拥有整个地中海的共和国来说,这
个统治集团太狭隘了。
随着罗马疆域的扩大,罗马社会变了,整个社会弥漫着紧张和不满,共和国的统治基础在罗马国家日
益扩大中日渐削弱,掌握共和国的是不到20个豪门家族公民大会徒有虚名,居住于边远地区的公民实际上无法
行使参政权,公民大会成为摆设,在布匿战争时,罗马公民有30万人,公元前100年左右,公民超过了90万
人,而能参与公民大会的,只有居住在罗马城里及附近的几万居民,很多领取政府救济的无产者,不是依附于
这个富豪,就是依附于那个富豪,广大的人数众多的行省居民没有任何公民权,公民大会已经不能反映人民的
意愿了,罗马的共和制已经转变为帝国共和制,是一种有少数寡头统治的帝国。
(五)军队私人化
第2次布匿战争,使罗马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影响最大的就是军队的变化,罗马军队以前一直是从
罗马公民中征集的,服兵役既是罗马公民的义务,也是权利,服兵役要自带装备,没有公民权的不能服兵役,
无产者就不能不给你,公民既是士兵,士兵既是公民,森图里亚大会既是公民大会,也是军事大会,士兵一身
三任,士兵公民农民,在国家需要时应征上前线打仗,期间可以采取定定期轮换的办法,来回家种田,在第2
次布匿战争中,罗马的这一套组织和制度已不适应战争的需要了,一是离战场太远,无法定期轮换,二是战争
的技术和组织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要有更充分的训练时间,这样士兵的服役时间就被延长了,为了不
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开始发军饷,有时候还分配战利品,大西比阿就这样做过,引起了担任财务官家图的不
满,加图攻击大西比尔耗费了过多的金钱,腐蚀了士兵的品质,大西比阿则回敬说,当他奔赴战场之际,吝啬
小气的财务官对他是没有用处的,家族从维护传统道德的角度,不赞成给士兵发过多的军饷,而大西比啊,是
从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士兵以更多的军饷和战利品。三是战争中伤亡很大,兵源严重不足,为解决兵源问
题,罗马取消了当兵的财产限制,无产者也可以当兵了,当兵对于无产者来说是一份不错的职业。罗马公民兵
开始转变为职业兵。
罗马的兵和帅是经常更换的,不仅士兵要实时轮换,统帅也是不断变动的,罗马军团的最高统帅是执
政官,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带兵作战的时间就更短,在特殊危急的时刻,可专门从执政官中挑出独裁官来
担任统帅,而独裁官的任期也不能超过一年,通过第2次布匿战争,这种兵无常帅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出于指
挥战争的需要,兵团长时间的被一个执政官指挥,但这引发了元老院的不满,费边就不同意大西比阿进军非
洲,大西比安只能越过元老院,向森图里亚大会呼吁,元老院才被迫让步,但不给大西比啊,出征非洲拨款,
大西比亚只好自筹军饷,以私人名义招募军队,这样一支由个人收集并以个人名义召集的发军饷的军队,和过
去的公民军相比较,性质完全不一样的,他不像国家的军队,而有点像大西比拉的私人军队了,促使士兵追随
大西比阿的不是对国家,而是对大西比阿胆忠诚,这样的军队已不再是以共同的公民身份团结在一起的军队
了,大西比安已经不是一个随时都可替换的统帅,而是军队的保护者,统帅与军队的关系有点像保护者与被保
护者的关系,军队由大西比亚征集,由大西比阿发饷,由大西比阿率领他们打仗和分配战利品,军队则效忠于
他,虽然传统式的军队仍然大量存在,但这种具有私人性质的军队,已经破坏了原先的公民兵制度了,在罗马
以后的历史中,忠于个人,而不是忠于国家的军队,它的作用比平民更重要了,在罗马的政治生活中作用也更
加大了,这给那些有权利欲望想干大事的人,提供的机会,罗马的共和制,随着对外战争的需要,性质上已经
出现了变化,执掌权力的人以前是希望得到平民的支持,现在则主要依靠军队的支持,通过军队推举军事领导
人成为国家的领导人,实际上这已经离帝制不远了。
大西比阿是罗马将军中第1个以被打败国家的名字而闻名的,他被称之为阿非利加(拉丁语的音译,
Africa的音译)征服者,这意味着阿非利加的征服者不是罗马国家,而是大西比拉,他也是罗马第1个和军队
保持长期密切关系的将军,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按照森图里亚大会的要求,担任高级指挥官,他是在
不具备正式任职资格的情况下,担任高级指挥官的第1人,大西比庇倾向于希腊文化,倾向于自由共和,但是
军队的变化,军队作用的增大,尤其是军队对国内政治生活作用的增大,迟早导致军事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