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级君主制
(一) 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1.等级制理论
早在11世纪,一些思想家已经提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的理论。他们将社会的全体成员分为三个等
级,第一等级是教士,其职责是为人类的拯救而祈祷,第二等级是贵族,职责是用刀剑保护其它社会成员;第三
等级是普通民众,职责是劳动,从事物质生产及养活前面两个等级。根据这种理论,政治活动是第一、二等级
的事情,与第三等级无涉。这是封建社会初期政治格局的理论反映。
2.三级会议
1302年,为解决征收新税问题,膝力四世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与会者除教会贵族和
世俗贵族的代表外,还有市民代表,由王室领地内主要城市中各派两名代表组成。这三个等级的代表名额由国
王决定。开会时各等级分别讨论,各等级只有一票表决权。三级会议的召开表明了市民力量的上升,国王和市
民这种固定的联盟形式,无疑有利于法国统一。从此,君主与等级代表会议的这种政权形式开始形成,被称为
封建等级君主制。腓力四世的后继者使三级会议逐渐制度化。三级会议讨论表决的议题主要限制在税收和财政
问题上。由于法国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地方分离性,除全国性的三级会议外,王室领地内各个地区也相继建立了
自己的三级会议。仍旧独立的封建贵族也效法王室,在自己的领地内建立了三级会议。
等级君主制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
据局面。王权借助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组成的等级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
民阶层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王权得到加强,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了社会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等级君主制建立后,国王常常借等级代表会议来提高自己的权威,扩大王权的社会基础,一度促
进了王权的发展。但在某些时候,三级会议也反对国王的暴良肆虐,限制王权。在不同历史时期,三级会议起
着不同的作用。
(二)腓力四世加强王权
1.扩张王室领地
他性格却深沉含蓄,注重实际。和他祖父与父亲不同,他对远离法国本土的征战毫无兴趣,从一登位
就尽力予以摆脱,而致力于法国本土的统一和王权的强大巩固。腓力四世即位时,法国南部的普瓦图和图卢兹
领地因无嗣已归并王室。他与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结婚,使卡佩王朝获得了纳瓦拉王国的王冠。由于纳瓦拉
王室是香槟的世袭领主,此举也导致香槟这一重要封建领地落入王室手中。富庶的香槟、普瓦图和图卢兹的并
入,使腓力四世实力大增。此后他致力于夺取位于法国西南部,由英国占有的加斯科涅和法国北面工商业非
常发达的弗兰德尔伯爵领地。
1294年腓力四世以领主名义,召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来巴黎受审,当英王拒绝
时,他就夺取了加斯科尼的城堡,战争因而爆发。英王与弗兰德尔伯爵联盟抗法,但腓力四世却节节取胜,几
乎占领了全部加斯科尼,后来,腓力四世由于在弗兰德尔战败并忙于和罗马教皇斗争,在1303年与英国订立
和平条约,把加斯科尼还给英国,并把女儿(伊莎贝拉王后,外号法兰西母狼)嫁给英国王太子。腓力四世一
直企图占有富甲全欧的弗兰德尔,但法国从未能巩固在弗兰德尔的统治。从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弗兰德尔虽
在法兰西境内,但与英国很近,濒临北海,是一个富裕的商贸之地。
1307年无视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宗主权,接受洛林大主教为封臣。1307年,原属神圣罗马帝国的重
要城市里昂及周围地区被并入法国。腓力四世在1308年和1313年两度企图使自己的弟弟和儿子当选为神圣罗
马皇帝,但最终失败。
腓力四世扩张王权,争取法国统一的努力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但并未取得显著成就。这主要是由
于当时法国完全统一的条件不成熟。腓力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却成功地利用了教士、贵族和市民之间
的复杂关系,使他们共同为维护王权服务。
2.国王在政教之中获胜
从1294年起任罗马教皇的卜尼法斯八世,是个专横顽固的教权至上论者。他认为腓力四世因对英战争
向教士征税是侵犯教会特权,并违反基督教国家应团结一致,进行十字军东征的原则。卜尼法斯八世于1296
年发布敕令即一圣通谕,申明教会的免税特权,而罗马教皇对所有教会财产拥有最高主权,宣布没有教皇许
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大为震怒,他
立即采取对策,宣布凡法兰西王国的臣民,未经国王允许,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这一规
定虽然没有指明对抗罗马教皇,实际上是禁止法国诸侯与教士向罗马教皇纳贡,也就卡住了教皇的财政来源。
教皇不得不于1297年让步,允许教士不必经教皇同意即可自愿纳税。腓力四世于是赢得了与教皇争夺财政权
斗争的第一回合。
在1301年,腓力四世与教皇又因争夺司法权再起争端。朗格多克地区的一名主教被控叛逆,由国王法
院判决有罪,腓力四世就要求教皇免掉他的教职,以便惩办。卜尼法斯八世由于在1300年靠百年大赦发了大
财,认为有恃无恐,便决心对腓力四世进行反击。他发布敕令,不但申明那名主教只能在罗马受审,并且取消
以前在财政上的让步,谴责腓力四世在对待教会的问题上犯有许多罪行,召集法国高级教士定于1302年11月
来罗马开会,来对法国问题进行全盘处理。腓力四世采取了有力措施,动员全国力量反击教皇。他先编造公布
了一个语气更为专横的教皇敕令摘要,用它激怒全国人民。然后腓力四世当众烧毁了教皇敕令,并庄严宣告,
他的子孙后代,谁若使国家从属于上帝以外的任何权力,就将永受诅咒。在这种气氛下,腓力四世于1302年5
月10日,在巴黎圣母院首次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
制教士听命于国王。三级会议各个等级分别写信给教皇,申明国王只服从上帝,教皇不得干涉法国的任何内
政。
但后来仍有一些高级教士跑到罗马支持教皇,教皇又得到神圣罗马皇帝阿尔伯特的支持,卜尼法斯八
世再次发布敕令,申明教皇对世俗君主的绝对权威,宣布要将腓力四世开除教籍。腓力四世在1303年6月又一
次召开三级会议反击。三级会议控告教皇犯有异端、非法篡位等罪行,决定以国王名义在法国召开宗教会议,
审判教皇。随后腓力四世派出一队人马,由大臣诺加勒率领进入意大利,联合意大利的反教皇势力,于9月7日
在阿南尼将卜尼法斯八世拘捕,大加凌辱,准备带回法国审判。虽然教皇后来逃脱,但一个多月后便忧愤而
死。在这场斗争中,腓力四世依靠全国各阶层支持,获得全胜,使教皇威信扫地,罗马教廷凌驾于世俗君主之
上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这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3.国王在政教之中获胜表明
西方近代国家建国方案中将神权国家方案排除出去
三级会议在斗争中的作用巨大,在王权合法性方面,
三级会议逐渐渗透了进来
民族主义的动员力要远高于宗教的动员力
现代文明的因素是逐渐成长起来的
4.阿维尼翁之囚
卜尼法斯八世死后不久,腓力四世便支持他的朋友波尔多大主教柏特隆为教皇,称克雷芒五世
(1305—1314在位)。新教皇对腓力四世非常恭顺,履行了如下誓约:废除历代罗马教皇对法国国王与臣民
所发布的责难敕令,以法国境内教会领地税收的1/10献赠法国国王,谴责卜尼法斯八世的言行,任命法国国王
指定的人为大主教。1309年,腓力四世又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的阿维尼翁,这就是罗马教会史上“阿维尼
翁之囚”(1309—1378)的开始,这个时期教廷的红衣主教绝大多数是法国人,教皇完全秉承法国国王的旨
意,成为法国国王的“御用教皇”。在阿维尼翁70年间先后担任教皇的有7人,全是法国人,大都是在法国国
王的干预下当选的。他们全都依附在国王的权势之下,并且把整个教廷和红衣主教团都置于法国的控制之下,
阿维尼翁教皇大都贪婪无度,道德败坏,这一时期成为教皇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由于没有了教皇约束的意大利,开始了文艺复兴的时代。
5.解散圣殿骑士团
腓力四世利用阿维尼翁教皇做了许多事,首先就是解散法国境内的圣殿骑士团。这个组织以十字军东
征的名义发了大财,并享有各种宗教特权,在宗教界颇具势力。骑士团的成员生活骄奢淫逸,仗恃他们的雄厚
财力往往故意抗拒王命,引起法国各阶层普遍不满。腓力四世便利用这个时机来夺取圣殿骑士团的巨大财富,
进一步巩固王权。他于1307年逮捕了圣殿骑士团成员,指控他们犯有异端和违反道德罪。在1308年,腓力四
世召开三级会议,取得各个等级对制裁圣殿骑士团的支持。会议对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施加压力,要求他给予法
国国王惩处圣殿骑士团的全权。教皇只得屈从,于1312年宣布解散圣殿骑士团,将其成员交由国王法庭判
罪,主要首领被处以火刑。圣殿骑士团的大笔财富落到腓力四世手中,这个法国境内最强大的独立宗教势力从
此消灭。
被处以火刑的圣殿骑士团团长雅克德莫莱
6.扩大征税
腓力四世对法国境内经营放债和银行业的犹太人和伦巴德人也进行了致命打击。先是向他们索取巨额
捐税和借款,继之是逮捕他们,以勒索赎金,最后没收他们的财产,并把他们驱逐出境。这些措施迎合了法国
国内反对外来剥削的情绪,也使腓力四世得到一笔巨大收入。
腓力四世由于开销巨大,他还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征税。他借用和创立了许多征税名目,如按土地、户
口征收的“灶税”,对一切转运转手货物,按值抽1/240的“特税”;从1292年起,对于盐、酒、麦等必需品
实行专门抽税,监督买卖的“盐税”。腓力四世规定一切人均有保卫国家的义务,不参军者须交纳“代役
金”。另一个剥削途径就是货币贬值。从1295年到1303年货币贬值50%,1311年又继续贬值。到1314年,
即腓力四世统治最后一年,他又召开三级会议,要求会议批准再征新税,确立了由三级会议正式批准新税的惯
例。
召开三级会议
由于国家向着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强镇压和剥削机器的需要,法国的行政、司法、财
政机构在腓力四世时期得到进一步改革。腓力四世召开的三级会议,就是适应当时法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为把王权建立在更为广泛牢固的基础上而采取的措施。会议中教士和贵族成员由国王委任和召集,并使中小贵
族占有较大的比例。市民则由各城市推选代表。会议由国王召开,讨论国王提交的重大问题和批准税收。它按
各等级分别开会,由每个等级表示一种意见,代表并无投票表决的权利,也不能参与具体的行政立法事务,只
能在国王提出税收等要求时,提出一些对行政司法实行改革的要求作为交换条件进行商讨。有时国王分地区召
开三级会议,或在一些地区召集三级会议。由于当时法国教俗封建贵族力量较强大,城市市民力量较为孤立分
散,各个地区,城乡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使王权可以充分利用各等级、各地区之间的矛盾,操纵三级会议达到
它自己的目的。但是三级会议的创立,毕竟反映了市民力量已经壮大起来,成为王权不可缺少的经济支柱和政
治联盟。
原来的国王宫廷,这时也进一步发展为各个行政司法部门。巴黎高等法院已成为最高法庭,并负责颁
行国王法令。会计署管理国家公共财政,纳金署则管理王室财政收支。掌玺大臣公署处理正式公文往来,侍从
长官署则处理宫廷政府内的秘书事务。由御前会议分出特别宣誓的成员组成枢密会议,负责处理日常国务。地
方行政随着国王旧领地与新领地的不同,分别由大法官辖区裁判所和司法总管辖区法院进行管理。国王并常派
出巡回视察的调查推事。专制王权下的政府官僚机构,从此开始系统地全面形成。
腓力四世统治时期采取的各项措施,多出自他亲选重用的几名大臣之手,如皮埃尔·弗鲁特,纪尧姆·
普赖西安,纪尧姆·诺加勒,安居朗·马里尼等。他们多来自城市发达较早,受罗马文化影响较深的法国南部,
并且是学习过罗马法的法律家。这些人坚决主张国家集权统一和君权至上,许多反对教会特权和封建割据的措
施都是他们策划执行的,但他们因为专横跋扈,也激起很大民愤。而腓力四世往往在比武打猎时才一露头角,
并以虔诚信教和严守道德而闻名。但这位沉默寡言,行动诡秘的君主,毫无疑问是始终牢掌大权的。在1314
年,战争和财政危机使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各阶层的不满抗议之声遍及全国,王室的不道德丑闻使卡佩王朝面
临绝嗣的危险。腓力四世在这种形势下心劳日拙,中风病倒,于11月29日死于枫丹白露,终年46岁。
三级会议的意义
三级会议是作为君主制度的一个补充而出现的。12世纪之后,封建主义衰落,封建关系的解体,需要
新的联系方式来从政治上整合国家。强化了的王权是一种新的联系方式,但它主要是自上而下的, 还需要自
下而上信息反馈做补充,需要某种媒介以实现君主与臣民的沟通。三级会议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出现的。所
以,它起初主要是为君权服务的。它按国王的命令召集,一般在国王感到缺钱准备征收新税时,或者需对旧税
加以追认时才召开。参加会议是执行国王的命令,去接受国王以“金钱的援助”这种封建义务的名义向臣民要
钱的要求,而不是行使一项权利。 所以它的存在实际上并没妨碍反倒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三级会议也形成了对君权的制约。它不是以习惯为基础,而是作为王权体制中的一个合法机构发生
作用的。 在比较驯服地接受国王征税要求时,它往往以行政和司法方面的改革要求作为交换条件。最典型的
事件发生在1357年,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国王被英军俘虏,需付巨额赎金。三级会议借机申张自己的权利。
它在批准筹措资金赎回国王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有份量的条件:允许三级会议代表参加国王的御前会议,改
组行政管理,罢免不得人心的官吏,三级会议有权不经国王批准而每三个月自行开会一次,会议代表不受侵犯
等。这些要求反映在“三月大敕令”当中,得到国王的批准。然而,“三月大敕令”在国王摆脱困境后就不再
受到尊重。1439年确认国王可以不经三级会议同意征收新税后,国王对三级会议的依赖日益减弱,以至三级
会议由很少召开到根本不召开。三级会议终于“没有能成为政府的组成部分,它没有争得对税收的控制权和立
法参与权。”
三级会议在法国的政治史上留下了深刻影响。三级会议产生于君权上升之时,当时它对君主的制约
作用是有限的。16世纪以后,君权达到顶峰,三级会议已经形同虚设,几乎被人遗忘。然而,三级会议所代表
的原则后来证明比君主制更有生命力,更有前途。它在中世纪短暂断续的存在,为近代议会民主埋下了伏笔。
当18世纪末路易十六因陷入重重危机而重新召开三级会议的时候,三级会议的代表,尤其是第三等级的代表开
始向国王发难,三级会议逐渐演变成国民会议和制宪会议,变成了推翻君主专制的大本营和国家民主的关键组
成部分。可以说,三级会议是近代欧洲民主议会制度的起源之一。
(三)瓦卢瓦王朝建立
1.王位继承问题
1314年-1328年,14年中,法国先后放了三个国王,这三个国王都是腓力的儿子,最后一个国王
为查理四世,查理四世死后,卡佩家族嫡系无男嗣,王位的继承成为问题,当时能继承王位的主要有两个人,
一个是查理四世的旁系堂弟瓦卢瓦,另一个是腓力四世的外孙,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在法国举行的三级会
议上,法国贵族们以萨利克法典中没有王位继承权为由,拒绝了英王爱德华三世对法国王位的要求,瓦卢瓦继
承王位,是为腓力六世。法国开始进入瓦卢瓦王朝统治时期(1328-1589)。
《萨利克法典》规定女性后裔不得继承土地。但是6世纪下半叶,法兰克国王希尔伯利克曾经颁布过
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所以王位继承权究竟
属于哪方,完全要看依据哪一条法律。
2.英法百年战争与王权的加强
战争起因
1337-1453年,英法两国时断时续进行了116年的百年战争。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法王的王位继承问
题,深层次的原因是,两国王朝之间长期争夺领地的斗争由来已久,先后统治英国的两个王朝,诺曼底王朝和
金雀花王朝的开国国君都是来自法国的封建主,在法国拥有大批领地,虽然随着法王王权的不断增强,英王在
法国的领地日益缩小,但英王始终在法国拥有领地,只要其领地没有被完全剥夺,英国王室就仍然抱有在法国
进行领土扩张的野心,反之对法国王室来说,只要英王在法国境内仍占有领地,就会对法国的统一大业构成威
胁。
弗兰德尔问题使两国王室关系更加恶化,弗兰德尔是当时欧洲大陆经济最富裕的一个地区,由于毛纺业
著称,因其毛纺业的主要原料羊毛大多来自英国,不与英国的经济联系极为密切,然而弗兰德尔伯爵又是法国
国王的附庸,法国国王很早就想把这一块领地统一进来。1337年5月,腓力六世借口英王允许法王的仇敌位
居英国,下令没收英王在法国的最后一块封地,爱德华三世宣布三天后开始与法国为敌。英法战争爆发。
贞德
战争经过:四个阶段
重要事件:贞德与民族主义的高涨
1428年10月,英军和勃艮地包围了奥尔良,法军严重不利。
1429年4月,贞德解围奥尔良。
1430年贞德被俘,1431年5月29日贞德被害。贞德的出现,标志着法国民族主义逐渐走上政治舞
台,开始影响着政治发展进程。尽管这时的民族主义是还有很浓的宗教色彩。
战争结果
1453年10月法国法国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
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国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百年战争至此全部结束。
战争的影响
法国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更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
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
国。
在战争中,双方必须扩张王室统治权力以抵挡外敌。因此在战争结束时,双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
路。
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得胜,严重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战后,胜利的法国仍保留许多重骑
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打败骑兵的思想已经流传四方,步兵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骑兵最终则消失了。人民力
量的上升,促使国家迈向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当时也是当今动员能力最强的一种政体或国家形态。
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提升
战争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王联姻不仅不能解决长治久安问题,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继承权争
夺和战争。民族女英雄贞德姑娘勇敢地捍卫民族利益,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
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
情迅速增强了,国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由此等级君主政体演变成了君主专制政体,王权进一步加强
了。战后的英国,在经历了一段内部的政治纷争后,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战争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建立。
三级会议性质的变化
1355年,在百年战争的普瓦提埃战役中法国大败,法国国王成为英国的阶下之囚,19岁的王太子查
理受命监国摄政,他为了筹集军费和国王赎金,不得不召开三级会议,由于战争的打击,贵族数量和势力大为
削弱,贵族的代表并不多,市民代表在三级会议中占了半数,三级会议选出28名代表与太子共掌大权,最终三
级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改革决议,其主要内容,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三级会议,国王征收赋税必须经三级会议批
准,三级会议选出36人委员会,每个等级12人监理国政。太子查理被迫同意。三级会议中第三等级的数量大
为增加,使会议的性质向民主的方向发展。
等级君主制从1302年三级会议开始,中间瓦卢瓦王朝建立,之后五代国王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渡
过。瓦卢瓦王朝第六位国王路易十一(1461)开始,法兰西进入君主专制时代
(四)市民阶级产生,与王权联合
11世纪开始,在蛮族入侵后日益衰落的城市开始在法国复兴,到12世纪城市居民逐渐增加,市民
阶级已然形成,由于当时的城市大多数都兴起于封建教俗领主的领地上,加之不少市民在身份上仍是领主的农
奴,因此封建主往往用对待庄园农奴的手段,剥削和敲诈市民,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市民们联合起来,
同封建领主顽强斗争,经过斗争,他们不仅获得了人生自由,而且还征得了城市的自治权利,市民阶级为了更
好的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在城市内的统治地位,迫切需要国家的统一和王权的强大,因而他很快就与王权结
成联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靠市民阶级的支持,法国的王权才得以逐渐加强,但是让君主们始料不及
的是,最终使他们的统治画上句号的也是市民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