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讲:西方政治制度史导论
    • ● 一、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相关概念
    • ● 二、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内容
    • ● 三、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
    • ● 四、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二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一)
    • ● 一、希腊早期的历史概况
    • ● 二、城邦发展的历史轨迹
    • ● 三、城邦的形成及其特征
    • ● 四、城邦制度演变的趋向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三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二)
    • ● 一、斯巴达政治制度
    • ● 二、雅典政治制度
    • ● 三、底比斯政治制度
    • ● 四、希腊城邦政治的衰败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四讲:亚历山大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 一、马其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二、亚历山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东方化
    • ● 三、帝国分裂后各王国的政治制度
    • ● 四、亚历山大帝国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影响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五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古罗马早期的历史地理概况
    • ● 二、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
    • ● 三、共和政制的初建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六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统一意大利半岛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二、扩张地中海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三、罗马共和制的衰亡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七讲: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元首制
    • ● 二、君主专制
    • ● 三、四帝共治
    • ●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八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墨洛温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二、加洛林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三、课堂自测
    • ● 四、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九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法兰克人的国家制度
    • ● 二、封建制度
    • ● 三、日耳曼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讲: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封建君主制的划分
    • ● 二、封建割据君主制
    • ● 三、等级君主制
    • ● 四、君主专制
    • ● 五、启蒙运动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一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君主制
    • ● 二、集权君主制的建立和巩固
    • ● 三、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二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等级君主制
    • ● 二、有限君主专制
    • ● 三、议会君主制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三讲:德意志的政治制度 —从中世纪到近代
    • ● 一、东法兰克与德意志王国
    • ● 二、封建时代
    • ● 三、宗教改革时代
    • ● 四、普鲁士时代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四讲:西欧的政教之争— 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
    • ● 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
    • ● 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化与政治分裂
    • ● 三、基督教在近代受到冲击
    • ● 四、结局: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第十五讲:近代意大利的政治制度
    • ● 一、中世纪意大利半岛概况
    • ● 二、威尼斯共和国(697-1797年)
    • ● 三、佛罗伦萨共和国(1187-1569年)
    • ● 四、热那亚共和国(1100-1815年)
    • ● 五、米兰公国(1395-1797年)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 作业
  • 第十六讲: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东罗马帝国王朝概况
    • ● 二、《查士丁尼法典》
    • ● 三、东罗马帝国的军区制
    • ● 四、东罗马帝国的政教之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四、资料
  • 第十七讲: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
    • ● 一、《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
    • ● 二、美国宪法的制定与政治体制的构建
    • ● 三、美国宪法修正案与联邦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作业
  • 调查问卷
    • ● 一、调查问卷
    • ● 新建课程目录
二、有限君主专制

二、有限君主专制


         (一)过渡时代

                  1485年,亨利七世成为英格兰国王,都铎王朝统治开始。

                 当时贵族集团和天主教会的政治势力相继被摧毁,权力日益集中于君主手中。国家机器出现重大调

整,某些旧机构得到改造,一些新机构建立起来,中央政府的权威空前提高,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明显加强。君

主的权力范围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而。除政治、军事、法律外,还伸展到社会、经济、宗教、思想文化领

域。打在中世纪王权身上最高领主的封建胎记已消失殆尽,国王成为民族主权国家的集中体现。

                在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史上,1485年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国王和议会是两个相分相离

的政治权力实体,二者的关系随着大贵族反王权斗争的起伏变化时而尖锐对抗,时而和睦相处处,在前期占主

导地位的是前者,构成了早期议会制度发展的直接动力。都铎王朝建立后,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议会与王权关系的主流转变为相互利用与合作,对抗退居次要地位,结果出现两种并行不悖的政治趋向:一是王

权空前强化,二是议会权威相应提高。在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二者终于联为一体、确立起“国王在议

会中”的国家最高主权原则。所以,英国议会没有像该时期大陆各国的等级会议.那样,随着王权的加强逐步退

出了历史舞台,而与王权一起共同构筑起近代英国政府大厦的基础,并由此决定了该时期英国政治制度与同期

大陆各国之间的明显不同:后者是绝对专制君主制,而前者则是有限专制君主制。

           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总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动。都铎时期是英国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

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在此期间,一方面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因此,封

建特征和资本主义特征错综拥挤在一起。

          英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15世纪的政治动乱没有中断它的发展,封建混战没有影响到城乡

经济的发展。到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工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分散的手工工场遍及全国各地,集

中的手工工场到处可见。英国的毛纺业、城市和国内贸易,都出现了发展的高潮。在农村,货币地租出现,圈

地运动开始。

            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体现是封建旧贵族江

河日下,新贵族,资产阶级和自由职业者迅速崛起。

            在玫瑰战争中,贵族元气大伤,许多名门望族家破人亡。这些大贵族享有一定的政治法律特权,但不

享有经济特权,在这大变革时代,大贵族逐渐变得保守。             

         与旧贵族日趋衰落相反,以乡绅为主体的新贵族正蒸蒸日上。乡绅是没有爵位封号的小贵族,如骑士、

婿绅等,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发家致富的自耕农,或投资于地产的工商业者。作为中等土地所有者,乡绅富子求

实精神和应变能力,当资本主义潮流袭来时,能见机行事,及时转变经营方式。他们或者采用雇工劳动,通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乡绅集中了土地。伊丽莎白女王(1558一1608年)统治时期,乡绅的地产已超过大贵族地

产的10倍。在经济地位上开的同时,乡绅的社会政治势力也明显提高。他们大多受过大学教育,有较高的文化

素养,许多人在伦敦法律协会中经过专门训练后,在司法界和地方政府中谋得一官半职,有的跻身于朝廷大员

之列。乡绅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

          都铎时期英国各阶级、各阶层或兴或衰的历史大变动构成一幅错综复杂的动态社会结构图,其中的两大

主要阶级正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着:封建大贵族阶级正沿着下坡路迅速走向衰落,已失去以往与王权抗衡、

左右国家政治的力量;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处于早期发展中,尚未成熟到足以执掌国家政权的

程度;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方压倒对方,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一度呈现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在这种平衡造成的

社会缝隙中,国家权力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而暂时得到了对于两个阶级的某种独立性,这就是都铎专制君主制

建立的时代基础。

        (二)专制王权的建立

             1.巩固王位


              2.改组政府机构

             3.摧毁教会堡垒

             4.专制王权的鼎盛          


        (三)王权与议会

           1.国王在议会中

           2.议会的新变化 

           3.都铎君主专制的有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