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讲:西方政治制度史导论
    • ● 一、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相关概念
    • ● 二、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内容
    • ● 三、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
    • ● 四、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二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一)
    • ● 一、希腊早期的历史概况
    • ● 二、城邦发展的历史轨迹
    • ● 三、城邦的形成及其特征
    • ● 四、城邦制度演变的趋向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三讲:古希腊政治制度(二)
    • ● 一、斯巴达政治制度
    • ● 二、雅典政治制度
    • ● 三、底比斯政治制度
    • ● 四、希腊城邦政治的衰败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四讲:亚历山大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 一、马其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二、亚历山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东方化
    • ● 三、帝国分裂后各王国的政治制度
    • ● 四、亚历山大帝国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影响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五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古罗马早期的历史地理概况
    • ● 二、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
    • ● 三、共和政制的初建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六讲: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统一意大利半岛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二、扩张地中海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 ● 三、罗马共和制的衰亡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七讲: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元首制
    • ● 二、君主专制
    • ● 三、四帝共治
    • ●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八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墨洛温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二、加洛林王朝的政治制度
    • ● 三、课堂自测
    • ● 四、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九讲: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法兰克人的国家制度
    • ● 二、封建制度
    • ● 三、日耳曼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讲: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
    • ● 一、封建君主制的划分
    • ● 二、封建割据君主制
    • ● 三、等级君主制
    • ● 四、君主专制
    • ● 五、启蒙运动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一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一)
    • ● 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君主制
    • ● 二、集权君主制的建立和巩固
    • ● 三、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二讲:英格兰王国的政治制度(二)
    • ● 一、等级君主制
    • ● 二、有限君主专制
    • ● 三、议会君主制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三讲:德意志的政治制度 —从中世纪到近代
    • ● 一、东法兰克与德意志王国
    • ● 二、封建时代
    • ● 三、宗教改革时代
    • ● 四、普鲁士时代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第十四讲:西欧的政教之争— 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
    • ● 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
    • ● 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化与政治分裂
    • ● 三、基督教在近代受到冲击
    • ● 四、结局: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第十五讲:近代意大利的政治制度
    • ● 一、中世纪意大利半岛概况
    • ● 二、威尼斯共和国(697-1797年)
    • ● 三、佛罗伦萨共和国(1187-1569年)
    • ● 四、热那亚共和国(1100-1815年)
    • ● 五、米兰公国(1395-1797年)
    • ● 六、课堂自测
    • ● 七、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一)课程思政
      • ● (二)作业习题
    • ● 作业
  • 第十六讲: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
    • ● 一、东罗马帝国王朝概况
    • ● 二、《查士丁尼法典》
    • ● 三、东罗马帝国的军区制
    • ● 四、东罗马帝国的政教之争
    • ● 五、课堂自测
    • ● 六、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四、资料
  • 第十七讲: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
    • ● 一、《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
    • ● 二、美国宪法的制定与政治体制的构建
    • ● 三、美国宪法修正案与联邦制的发展
    • ● 四、课堂自测
    • ● 五、课程思政与作业习题
    • ● 作业
  • 调查问卷
    • ● 一、调查问卷
    • ● 新建课程目录
一、东法兰克与德意志王国




一、东法兰克与德意志王国

            

          

(一)东法兰克王国

                1.德意志人

                构成早期德意志人的主要部落或部族,从西北向东南分别为弗里斯人、萨克森人、法兰克人、阿勒

曼尼人、图林根人、士瓦本人和巴伐利亚人。德意志人的土地,基本上没有被罗马人占领过,也基本上没有受

到罗马化的影响。这些德意志人的部落或部族,团结在他们的军事首领即公爵的周围,努力扩大和巩固自己的

势力,独立地顽强地低御罗马化的企图,特别在抵御来自境外的阿拉伯人、诺曼人、斯拉夫人和马札尔人的入

侵中,不仅加强了德意志人的共命运感,而且也大大加强了地方势力。这大概就是东法兰克王国最终不得不改

为德意志王国的原因。 

             2.东法兰国的克王立消亡              

             843年《凡尔登条约》,东法兰克王国因分割形成,疆域为德国中西部、奥地利、瑞士。

             控制中法兰克王国的洛泰尔一世去逝,他的三个子嗣,再次把中法兰克王国分为三份,分别是北部的

洛林(洛林一词源于洛泰尔)和普罗旺斯及南部的意大利王国(国土主要是意大利半岛北部的伦巴底),中法

兰克北部两片领地的领主死后无嗣。

             870年《墨尔森条约》东西法兰克瓜分了中法兰克王国的洛林及普罗旺斯两地。东法兰克王国奠定了

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国家基础。

           意大利王国只剩下意大利半岛北部,整个意大利半岛邦国林立。

            896年意大利王国被东法兰克国王阿努尔夫兼并,1805年拿破仑建立了由他本人任国王的“意大利王

国”(1805年-1814年),但与中世纪存在过的王国并无一点关系。1861年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成立新的意

大利王国。

           911年东兰克最后一个君主孩童路易(Louis the child)无子而终,于是东法兰克的德意志公爵们便公

选出了第一位非加洛林王朝德国君主康拉德一世,加洛林王朝继承制度被废。民族性的表现,但是比较微

弱。                 

           3.五大公国    

            这个时期还谈不上什么德意志民族的形成或共同民族意识的形成,更谈不上民族国家的统一。因为这

时在王国内兴起的德意志诸公国,不复是同质的种族或领土的单位,他们的习债和法律制度,不是起源于以往

的部落或部族,而是反映了新的等级和政治结构。九世纪末在德意志兰形成的五大公国(法兰克尼亚、萨克

森、图林根、士瓦本和巴伐利亚)的掌权领袖们,通常都不是部落或部族的代表,他们是加洛林王朝政府的官

员——伯爵和侯爵擅自改用公爵的称号,这种公爵的权威基础是军事上的。

            公爵们是最大的封建主,但作为边界的保卫者,一直处于军事领导地位,并在反对外族入侵中将其权

威扩展到所有管辖之地。随着加洛林王朝的式微和终结,争夺东部王国的最高权力的斗争就开始了。这里我们

看到法兰西与德意志兰之间存在的醒目差别。法兰西的卡佩王朝顺利地接管了西法兰克王国的统治权,它在明

确的地理范围内活动,建立了稳定的行政管理秩序,可以逐步地扩展,形成一种同质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民族

国家。而在广阔而又动荡不安的德意志兰,随之而来的则是不同的公爵和公爵家族之间的斗争,难解难分;他们

反对一个强有力的王权,反对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他们中没有谁能建立起持久而公认的权威,建立统一的民

族国家的任务也就难以完成。       

              (二)德意志王国的诞生       

              统治东法兰克王国的加罗林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是孩童路德维希(900-911年在位),在他任内国家遭到匈牙利人的侵袭。软弱的中央政权未能对敌人进行有效的抵抗。德意志各族人不得不自己起来保卫自己的家乡。各族的封建贵族在这一过程中又一次扩大了自己的权力。在世俗的封建贵族世家中,德意志的康拉德家族在国王宫廷中有强大影响,青年康拉德先被晋封为法兰克尼亚公爵,911年在孩童路德维希国王去世后,大公们拒绝了西法兰克国王天真汉查理的继位要求,选举加洛林家族的女系子孙同为法兰克人的康拉德为国王。

随着康拉德一世(911-918在位)登上王位,加洛林王朝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却引发了德意志大封建主之间激烈的争权,引起国家瓦解的危机。康拉德加强王权的做法遭到了其他公爵的抵制,国王领土不能收回,王权不能重振。在去世前,他指定当时最强大的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为他的继承者,但前提是亨利要保证法兰克尼亚的独立性。

         919年王权落到最强大的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手中,瓦解的危机始得避免。亨利一世(  875-936年,919-936在位)在即位第二年就将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德意志王国,所以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的诞生,他是加洛林家族的女系子孙,又是克洛维以来第1个非法兰克人出生的国王,他的继位标志着德意志历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