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 ||
位置 | 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 | |
地理范围 | 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 | |
美誉 | “天府之国” | |
古称 | “巴蜀” | |
简称 | “川”或“蜀” | |
省会 | 成都 | |
总面积 | 约49万平方千米,面积居全国第五位 | |
区划 | 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 |
地势 | 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 | |
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 ||
地势特点 | 高低悬殊、西高东低 | |
气候 | ||
特点 | 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范围大,主要是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 | |
交通 | ||
高速公路 | 车里程达6000千米 | |
铁路 | 车里程达4600千米 | |
成渝高铁建成通车 | ||
机场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现已开通200多条国内航线 | |
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线机场达12个 |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进展顺利 | ||
港口 | “四江六港”建设加快,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 | |
资源 | ||
土地资源 | 以林牧业为主 | |
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 | ||
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 | ||
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 | ||
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 ||
水资源 | 居全国前列 | |
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号称“千河之省” | ||
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国,但时空分布不均 | ||
生物资源 | 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 | |
全省有高等植物近万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 | ||
所产中药材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1/3,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 | ||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芳香油产地 | ||
动物资源 |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4种,居全国之冠 | |
四川野生大熊猫数量1206只,占全国总数的76%,其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 ||
能源资源 | 以水能、煤炭和天然气为主 | |
水能资源集中分布于川西南山地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约占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2/3 | ||
天然气是国内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 | ||
矿产资源 | 矿种有100余种,其中有43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5位。 | |
历史 | ||
旧石器时代 | 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 |
5000~4000年前 | 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存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 | |
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
商周 | 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以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 | |
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以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 | ||
秦 | 置巴、蜀二郡 | |
汉 | 益州 | |
唐 | 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 | |
宋 | 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 | |
元 | 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 | |
明 | 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 | |
清 | 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 |
民国时期 | 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 | |
1955年 | 西康省划归四川 | |
1997年 | 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 | |
文化艺术 | ||
多元文化 | 巴蜀文化、藏区文化、楚文化、秦陇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藏彝文化 | |
巴蜀文化多元、兼容开放的特点 | ||
文学名家 | 司马相如 | 汉代著名辞赋家 |
散文名篇《难蜀父老》 | ||
汉赋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 | ||
扬雄 | 是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辞赋家 | |
著名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扬赋》《河东赋》“四赋” | ||
陈子昂 | 初唐一代诗风 | |
代表作为《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 | ||
《登幽州台歌》最为著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
李白 | 5岁时随父入蜀 | |
号青莲居士 | ||
《蜀道难》《峨眉山月歌》《登锦城散花楼》《上皇西巡南京歌》《朝发白帝城》等以四川为题材的诗歌名篇 | ||
杜甫 | 客居四川整整10年 | |
在成都浣花草堂(今杜甫草堂)、夔州两地共写诗700多首 | ||
“三苏” | 宋代四川文学界最有成就 | |
苏洵和苏轼、苏辙三父子 | ||
苏轼 | 是北宋最有名望的诗人,后人把他和黄庭坚一起并称为“苏黄” | |
有“坡仙”“诗神”之誉 | ||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 ||
苏轼名作《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 ||
后人把苏轼和豪放词人辛弃疾一起并称为“苏辛”,并尊其为“词圣” | ||
前后《赤壁赋》《黠鼠赋》《飓风赋》 | ||
杨慎 | 被誉为“明代著述第一人” | |
代表作有《临江仙》《宿金沙江》《竹枝词》 | ||
李调元 | 清代著名文学家和戏剧理论家 | |
著作有《雨村诗话》《雨村曲话》《雨村剧话》《南越笔记》《井蛙杂记》等 | ||
是编撰川剧剧本的第一人,改编过川剧《春秋配》《花田错》等 | ||
在家训练伶童、组织演唱,是川剧创始人之一 | ||
川剧变脸 |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 | |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 | ||
“变脸”始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技艺成形于20世纪 | ||
王道正是川剧变脸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化装和角色变幻的世界大师” | ||
民族与宗教 | ||
民族构成 | 55个少数民族 | |
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 | ||
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 | ||
道教 | 四川是道教的发祥地 | |
魏晋以来道教便开始在四川盛行 | ||
道观 | 成都的青羊宫、青城山的福建宫 | |
佛教 | 明代万历年间佛教开始盛行 | |
著名寺院 | 新都宝光寺、成都文殊院、乐山大佛寺、峨眉山的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金顶 | |
石刻造像 | 广元千佛崖、安岳石窟、乐山大佛 | |
古代壁画 | 成都大慈寺、剑阁昭觉寺、蓬溪宝梵寺 | |
旅游资源 | ||
世界遗产 | 5处 | |
自然遗产 | 3处 | 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
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 峨眉山一乐山大佛 | |
文化遗产 | 青城山一都江堰 | |
世界级地质公园 | 2处 | 兴文和自贡 |
历史文化名城 | 8个 | 成都、自贡、宜宾、阆中、乐山、都江堰、泸州、会理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12家 | 青城山一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北川旅游区、阆中古城、汶川旅游区、小平故里、剑门蜀道剑门关景区、朱德故里景区、泸定县海螺沟景区 |
主要河流 | 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 | |
天然大湖 | 泸沽湖、邛海 | |
峨眉山 | 普贤善萨道场 | |
峨眉山在法系上以禅为主 | ||
自东汉开始创建道观 | ||
山下第一寺院报国寺,人山第一大寺伏虎寺,山上最大寺院万年寺,山顶(金顶)名寺普光殿 | ||
报国寺 | 为峨眉山出入门户,寺内高24米的明代彩釉瓷佛为稀世珍品 | |
伏虎寺 | 屋瓦终年无败叶积落著称于世,康熙皇帝曾题额“无垢园” | |
万年寺 | 供奉北宋铸普贤骑白象铜像 | |
是峨眉山最著名佛像和“镇山之宝” | ||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金顶 | 观看峨眉山三大奇观(口出、云海、佛光) | |
乐山大佛 | 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 | |
青城山 | 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南 | |
传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得道后至青城山传五斗米道 | ||
青城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 | ||
常道观、祖师殿和上清宫为青城山主要道观 | ||
青城山道教属全真道 | ||
成都青羊宫 | 始建于唐,为成都最大、最古老道观 | |
后世视青羊宫为老子圣迹 | ||
九寨沟 | 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 | |
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 ||
喀斯特地貌 | ||
位居中国风景名胜区水景之冠 | ||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称为“九寨沟六绝” | ||
黄龙 | 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 | |
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 | ||
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钙华博物馆 | ||
黄龙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 | ||
有着“圣地仙境,人间瑶池”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 | ||
诺日朗瀑布 | 位于四川省九寨沟,是大型钙华瀑布之一 | |
达300多米,是我国最宽的瀑布 | ||
罕见的“森林瀑布”奇观。 | ||
“熊猫故乡” | 全国的大熊猫大部分生活在四川 | |
西方世界对大熊猫的认识开始于四川宝兴 | ||
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保护机构——中国(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 ||
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机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熊猫生态公园) | ||
特产与美食 | ||
知名特产 | 云顶明参、蜀锦、蒙顶茶、青城茶、仿真大熊猫、中华吕艺彩陶、屏山茶、蜀绣、郫县豆瓣、全兴大曲 | |
蜀绣 | 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 | |
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 | ||
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 | ||
代表作有《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苧鲤鱼》座屏、《熊猫》座屏和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作品《芙蓉鲤鱼》 | ||
川酒 | 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川酒,几乎占据中国名酒的半壁河山。 | |
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酒为浓香型酒的代表 | ||
泸州老窖特曲酒 | 以“醇香浓、清冽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 | |
五粮液酒 | 以优质糯米、大米、高粱、小麦、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酿制而得名 | |
川菜 | 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 |
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 | ||
代表菜品 | 麻婆豆腐、水煮鱼、鱼香肉丝、回锅肉、夫妻肺片 | |
四川火锅 | 是全国流行的美食,吃法上讲究涮、煮、蘸三种手法 | |
名小吃 | 有2000多种 | |
著名的有龙抄手、赖汤圆、夫妻肺片、钟水饺、担担面、珍珠圆子、樟茶鸭、川北凉粉、灯影牛肉干等 | ||
民俗风情 | ||
地域特点 | 造就了东、西部两种不同的民俗风情:东部的农耕民俗和西部的少数民族民俗 | |
农耕民俗 | 成都每年正月、二月在青羊宫的灯会和花会,三月龙泉的桃花会,四月都江堰的清明放水节,仲春之月新都的木兰会,九月新都桂花会等;以及正月初七游草堂,正月初九登高,广元女儿节、游百病、保保节 | |
羌族风情 | 区域分布 | 四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
羌族集中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 | ||
宗教信仰 | 最大特色是从先秦延续至今的白石崇拜 | |
祭神仪式 | 最为经常的是祭天神,最为隆重的是祭山神 | |
服饰特色 | “服”即衣服,款式不分男女,而以“饰”,即在装饰上加以区分 | |
穿自织的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头帕,裹绑腿,束腰带 | ||
男子不着任何饰物 | ||
妇女衣服绣有花边,衣服上镶一颗梅花形图案的小银饰物,腰带绣花,喜欢戴银耳环、圈子、管子、银牌等饰物,脚上穿勾尖绣花鞋,俗称“云云鞋” | ||
婚姻 | 必须征得母亲的同意 | |
结婚年龄一般是女大于男 | ||
新婚一年以内,新娘一般住在娘家 | ||
寡妇再嫁被视为正常,不受任何歧视,这是原始社会母系社会制度在民俗中的遗存 | ||
过节 | 以汉族农历十月初一为年节,这一天羌族人要停止劳动,聚在家里过节 | |
面捏成的牛、羊、鸡等祭品,用于祭祀天神和家神 | ||
邀请亲友跳“锅庄”,饮咂酒 | ||
节庆活动 | 有成人礼、五月五妇女节 | |
藏族风情 | 称谓 | 藏为汉语称谓,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 |
历史沿革 |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农业部落 | |
两汉时属于西芜人的一支 | ||
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朝称其为“吐蕃” | ||
清康熙年间才称“西臧” | ||
主要分布 | 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 | |
从事 | 以牧业为主,也从事农业 | |
畜牧对象 | 牦牛和藏绵羊 | |
特殊贡献 | 培育犏牛,种植青稞,是藏族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特殊贡献 | |
语系 | 属汉藏语系 | |
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 ||
藏文作为藏族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 | ||
信仰 | 藏传佛教,少数信仰原始宗教本教 | |
《格萨尔王传》 | 是藏族的民间口头传说巨作,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 |
与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中国“三大史诗” | ||
锅庄 | 是藏族普遍流行的一种圆圈舞,因最早围着火塘举行而得名 |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藏族入选的项目最多 | |
有锅庄舞、藏戏、唐卡、藏医药、雪顿节等 | ||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格萨尔王》史诗和藏戏 | |
建筑 | 藏族农区多垒石建房 | |
坐北朝南,有的高达3-5层,称为碉房 | ||
牧区则住帐篷,是用牦牛毛织成 | ||
服饰 | 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 | |
藏族男女都爱戴藏式金花帽 | ||
服装颜色以蓝色、白色为主,配置以艳丽的腰带或花边 | ||
头饰多为自然形状,是藏族服饰中的点睛之笔 | ||
献哈达 | 是藏族待客最普遍的一种礼仪 | |
哈达以白色为主,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 | ||
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 | ||
饮食 | 喜欢饮酥油茶、奶茶、甜荼、青稞酒 | |
爱吃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奶制品 | ||
主食是糌粑 | ||
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藏族饮食的“四宝” | ||
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 | ||
藏餐口味清淡、平和,除盐和葱蒜外,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 | ||
节日 | 有藏历年、雪顿节、花灯节、赛马节和望果节等 | |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一目举行,原意为“酸奶宴”,后来又增加了会演藏戏的內容,变成藏戏节 | ||
“望果节”又称“旺果节”,是藏族预祝丰收的节日 | ||
敬酒敬茶 | 客人必须先用右手无名指蘸一点酒,配合大拇指弹向空中、半空和地面各一次,意思是先祭天、祭地、祭祖先 | |
要遵循“三口一杯”的规矩 | ||
客人不能主动去端茶 | ||
主要禁忌 | 藏族人禁食驴肉、马肉和狗肉 | |
行路遇到寺院、嘛呢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 ||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 ||
进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戴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 ||
在寺庙内要肃静,不得喧哗 | ||
进入藏族同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 ||
彝族风情 | 称谓 | 旧称“夷族” |
毛泽东主席提出建议,把“夷”字改为“彝”字 | ||
“彝族”就被定为彝族各支系的统一族称。 | ||
聚居 |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 | |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 ||
经济生活 | 以农业为主,斋牧业是主要的副业,手业制作也较为发达 | |
语系 | 属汉藏语系,有6种方言 | |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 | ||
宗教信仰 | 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奉行多神崇拜 | |
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 ||
祭司称“毕摩” | ||
《阿诗玛》 | 是彝族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 | |
工艺美术 | 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 | |
云南白药 | 清代彝族人曲焕章所创 |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阿诗玛、火把节 | |
婚姻 | 有“抢婚”之俗 | |
住房形式 | 形似干结构 | |
土掌房是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 | ||
服饰形式 | 男子穿黑色窄籼右斜襟上衣和览裤脚长裤 | |
头顶留一小块二三寸头发,称为“子尔”(汉称“大菩萨”) | ||
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形似斗篷 | ||
饮食 | 主食有玉米、荞麦、大麦、小友等,稻米很少 | |
喜食酸、辣 | ||
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 ||
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 | ||
坨坨肉是彝族的特色菜肴。 | ||
传统节日 | 有彝族年、火把节及祭祀活动 | |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
主要禁忌 | 彝族男子头上都蓄有一撮头发,这是他认为最高贵的地方,忌旁人用手触摸 | |
彝族有敬“神树”的习惯,神树严禁砍伐 | ||
祭祀时忌外人观看 | ||
忌外人骑马进彝族寨子,到寨门的竹篱笆前必须下马 | ||
到彝族人家中做客,要坐在火塘的上方或右方,忌用脚踏三脚架 | ||
彝族人对待客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即使不能喝酒也要少喝一点,不然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们 | ||
忌把款待客人的食品带走,认为带走这种食品是不讲义气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