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 ||
位置 | 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全省均属青藏高原范围内 | |
简称 | 因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 |
省会 | 西宁 | |
总面积 | 约72万平方千米 | |
“江河源头” |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 |
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 | ||
核心部位 | 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地 | |
地貌特征 | 是农业区和牧区的分水岭,兼具了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的三种地形地貌 | |
气候 | ||
气候特征 | 汇聚了大陆季风性气候、内陆干旱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的三种气候形态 | |
交通 | ||
青藏铁路 |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 |
资源 | ||
动物 | 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约100种 | |
珍稀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藏羚羊、盘羊、白唇鹿、麝、雪豹、黑颈鹤、藏雪鸡 | ||
保有资源 | 有56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 | |
镁盐、盐、锂矿、锶矿、石棉矿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 | ||
2010年,在青海冻土带又发现了“可燃冰”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陆地上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 ||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茫崖石棉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棉矿床 | ||
历史 | ||
1928年 | 设青海省 | |
1950年1月1日 | 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政府驻西宁市 | |
文化艺术 | ||
昆仑山 |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 | |
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 ||
民间文学 | 格萨尔、拉仁布与吉门索、阿尼玛卿雪山传说、骆驼泉传说、祁家延西 | |
传统音乐 | 老爷山花几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藏族拉伊、青海汉族民间小调、塔尔寺花架音乐、撒拉族民歌、蒙古族民歌、藏族民歌(藏族酒曲) | |
传统舞蹈 | 锅庄舞(玉树卓舞)、土族於菟、弦子舞(玉树依舞)、土族安昭、锅哇(玉树武士舞)等 | |
传统戏剧 | 黄南藏戏、青海马背藏戏、河湟皮影戏 | |
民间美术 | 土族盘绣、塔尔寺酥油花、热贡艺术、灯彩(湟源排灯) | |
传统技艺 | 湟中县的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银铜器制作及馏金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和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 |
民俗 | 土族纳顿节、热贡六月会、土族婚礼、撒拉族婚礼、那达慕、藏族服饰 | |
曲艺 | 西宁贤孝 | |
传统医药 | 藏医药溶疗法、藏药阿如拉炮制技艺、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等41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已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
《格萨尔》 | 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至今还在不断创造的“活着的史诗” | |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 是格萨尔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 |
被誉为“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 | ||
是格萨尔文化资源最富集、表现形式最有特色、文化特征保持最完整、说唱传承人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地区之一 | ||
民族与宗教 | ||
民族构成 | 有54个民族成分 | |
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 | ||
宗教信仰 |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和基督教四大宗教 | |
信教群众 | 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几个世居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 | |
旅游资源 | ||
世界遗产 | 2项 | 可可西里和长城(青海段) |
青海湖 | 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 |
古称“西海” | ||
柴达木盆地 | 以“聚宝盆”著称于世 | |
三大旅游景区 | 东部旅游区 | 有湟中塔尔寺(5A级旅游景区)览胜,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仁“热贡艺术”鉴赏 | ||
百里油菜花海位于门源县、祁连山与大坂山之间的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北方小油菜基地2013年荣获“全球十大绝美花海”称号每年7月的门源油菜花旅游节是观赏油菜花的最佳时机 | ||
青海湖旅游区 | 日月山寻古、青海湖漫游、鸟岛奇观等,周边还有西海郡古城、新月沙丘、隆宝滩黑颈鹤保护区和金银滩草原(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 | |
西部旅游区 | 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特产与美食 | ||
青海菜品 | 具有一种粗犷的美,主料以牛羊肉为主 | |
民俗风情 | ||
土族服饰 | 发式、“帖弯”(指裤子膝下部分套着一节裤筒,已婚妇女是蓝色或黑色,未婚姑娘为红色)颜色和额带的不同,常是区别已婚或未婚妇女的标志 | |
“纳顿”节 | 是青海民和地区土族一年一度庆丰收、谢神恩节日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