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张顺淼,章静,张永晖, 梁泉

目录

  • 1 第一单元 命题逻辑
    • 1.1 序言
      • 1.1.1 附录 常用符号
    • 1.2 命题符号化及联接词
    • 1.3 命题公式及分类
    • 1.4 等值演算
    • 1.5 范式
    • 1.6 题例分析
    • 1.7 推理理论
  • 2 第二单元 一阶逻辑
    • 2.1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 2.2 一阶逻辑合式公式及解释
    • 2.3 一阶逻辑等值式与前式范式
    • 2.4 题例分析
  • 3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 3.2 集合的基本运算
    • 3.3 集合中元素的计数
    • 3.4 题例分析
  • 4 二元关系和函数
    • 4.1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
    • 4.2 关系的运算
    • 4.3 关系的性质
    • 4.4 关系的闭包
    • 4.5 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 4.6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4.7 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
    • 4.8 题例分析
  • 5 图的基本概念
    • 5.1 无向图及有向图
    • 5.2 通路、回路和图的连通性
    • 5.3 图的矩阵表示
    • 5.4 最短路径、关键路径和着色
    • 5.5 题例分析
  • 6 特殊图
    • 6.1 二部图
    • 6.2 欧拉图
    • 6.3 哈密顿图
    • 6.4 平面图
    • 6.5 题例分析
  • 7 树
    • 7.1 无向树及生成树
    • 7.2 根树及其应用
    • 7.3 题例分析
  • 8 代数系统简介
    • 8.1 二元运算及其性质
    • 8.2 代数系统
    • 8.3 题例分析
一阶逻辑合式公式及解释


2.2   谓词逻辑公式与解释

2.2.1   谓词逻辑的合式公式  

  定义2.1   设P(x1,x2,xn)是n元谓词公式,其中,x1x2xn是个体变项,则称P(x1,x2,xn)为谓词演算的原子公式。

   定义2.2   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定义如下:

(1)原子公式是合式公式;

(2)若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B)、(A∨B)、(A→B)、(AB)是合式公式;

(4)若A是合式公式,则x A、x A是合式公式;

(5)只有有限次地应用(1)-(4)构成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 

   例2.5  在谓词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不存在最大的数。

(2)计算机系的学生都要学离散数学。

  取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

(1)令F(x):x是数,L(x,y):x大于y;则命题(1)符号化为

x(F(x)∧ y(F(y)→ L(x,y)))

(2)令C(x):x是计算机系的学生,G(x):x要学离散数学;则命题(2)可符号化为:             x(C(x)→ G(x)) 

  例2.6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尽管有人聪明,但并非所有人都聪明。

(2)这只大红书柜摆满了那些古书。

  (1)令C(x):x聪明;M(x):x是人。则命题(1)可符号化为

x(M(x)∧C(x))∧﹁x(M(x)→C(x))

(2)令F(x,y):x摆满了y;R(x):x是大红书柜;Q(x):x是古书;a:这只;b:那些。则命题(2)可符号化为

R(a)∧Q(b)∧F(a,b) 

  2.2.2   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 

    

  1.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的概念

定义 2.3  在公式x F(x)和x F(x)中,称x为指导变元,F(x )为相应量词的辖域或作用域。在x和x的辖域中,x的所有出现都称为约束出现,F(x)中不是约束出现的其他变元均称为自由出现。

    例2.7  指出下列各式量词的辖域及变元的约束情况:

(1)x(F(x,y)→ G(x,z))

(2)x(P(x)→y R(x,y))

(3)x(F(x)→ G(y))→ y(H(x)∧M(x,y,z))

 解 (1)对于x的辖域是A=(F(x,y)→ G(x,z)),在A中,x是约束出现的,而且约束出现两次,y,z均为自由出现,而且各自由出现一次。

(2)对于x的辖域是(P(x)→y R(x,y)),y的辖域是R(x,y),x,y均是约束出现的。

(3)对于x的辖域是(F(x)→ G(y)),其中x是约束出现的,而y是自由出现的。对y的辖域是(H(x)∧M(x,y,z)),其中y是约束出现的,而x,z是自由出现的。在整个公式中,x约束出现一次,自由出现两次,y约束出现一次,自由出现一次,z仅自由出现一次。

    2.约束变元的换名与自由变元的代入 

例2.8  对公式x(P(x)→ R(x,y))∧Q(x,y)进行换名。

  对约束变元x换名为t后为

t(P(t)→ R(t,y))∧Q(x,y)

同理,对公式中的自由变元也可以更改,这种更改称作代入。

自由变元的代入规则是:

(1)对于谓词公式中的自由变元,可以代入,此时需要对公式中出现该自由变元的每一处进行代入。

(2)用以代入的变元与原公式中所有变元的名称都不能相同。

  

  例2.9  对公式x(F(x)→ G(x,y))∧y H(y)代入。

  对y实施代入,经过代入后原公式为

x(F(x)→ G(x,t))∧ y H(y)

另外,量词作用域中的约束变元,当论域的元素是有限时,个体变元的所有可能的取代是可以枚举的。

设论域元素为a1,a2,an

         x A(x) A(a1)∧A(a2)∧∧A(an

           x A(x) A(a1)∨A(a2)∨∨A(an)。 

2.2.3   谓词逻辑公式的解释

 

   定义2.4   谓词逻辑公式的一个解释I,是由非空区域D和对G中常项符号、函数符号、谓词符号以下列规则进行的一组指定组成:

(1)对每一个常项符号指定D中一个元素。

(2)对每一个n元函数符号,指定一个函数。

(3)对每一个n元谓词符号,指定一个谓词。

显然,对任意公式G,如果给定G的一个解释I,则G在I的解释下有一个真值,记作TI(G)。

  例2.10  指出下面公式在解释I下的真值。

(1)G=x(P(f(x))∧Q(x,f(a)));

(2)H=x(P(x)∧Q(x,a))。

给出如下的解释I:

D={2,3};

a:2;

f(2):3、f(3):2;

P(2):0、P(3):1; 

Q(2,2):1、Q(2,3):1、Q(3,2):0、Q(3,3):1;

  (1)TI(G)= TI((P(f(2))∧Q(2,f(2)))∨(P(f(3))∧Q(3,f(2))))

               = TI((P(3)∧Q(2,3))∨(P(2)∧Q(3,3))

               = (1∧1)∨(0∧1)

               = 1

(2)TI(H)= TI(P(2)∧Q(2,2)∧P(3)∧Q(3,2))

               =0∧1∧1∧0=0

     定义2.5   若存在解释I,使得G在解释I下取值为真,则称公式G为可满足的,简称I满足G。

定义2.6   若不存在解释I,使得I满足G,则称公式G为永假式(或矛盾式)。若G的所有解释I都满足G,则称公式G为永真式(或重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