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星人:航天五院通信卫星创新团队
2017年4月12日,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引起外界极大关注。
实践十三号卫星的成功研制是中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的标志。它将覆盖我国除西北、东北以外的大部分陆地和近海百公里以上海域,将彻底改善飞机、船舶、高铁等交通工具上的上网体验。
研制实践十三号卫星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创新团队”。2000年以来,这支团队逐渐成为我国通信卫星设计、研制及应用的核心力量。多年来,这支团队倡导“创新制胜、敢为人先”的理念,全力推动通信卫星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应用。
他们通过自主创新,一举突破了我国高轨卫星领域电推进、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激光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在通信卫星领域的种种技术封锁,改变了中国广播电视等领域长期依赖进口卫星的局面,攻克了通信卫星领域空间电推进技术的世界性难题,优化了卫星实施自主管理和控制的综合电子系统智能系统,牢牢掌握住了发展通信卫星事业的主动权,成为国内通信卫星的“新标杆”。
对这样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年轻团队来说,创新的动力源于何处?
“来自于代代相传的航天精神、也来自一名航天人的责任。”这是五院创新团队成员的共同心声。团队成立后,就紧盯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不断攻关、突破。一开始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困难是难免的。负责人周志成回忆说,当年为了做实验,需要运输镍氢电源,因为是氢电池,铁路运不了,只能靠公路长途运输。从天津、北京,一路到兰州,做完实验,大雪天里再开回来。正是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多方配合,全国大协作,才把国外封锁的技术突破了。
五院创新团队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他们怀着“为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的使命担当,不甘落后,锐意进取,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脱颖而出,走上产品开发和型号研制的最前沿。
今年44岁的李峰,已主持研制5颗通信卫星研制发射任务;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敏,27岁就被任命为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31岁就走上型号副总设计师的关键岗位;青年骨干陈粤,则向无工质电磁推进技术发起挑战,与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同台竞争……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创新则国家进步。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创新团队为代表的中国新一代航天人,他们肩负国家使命,励志图新、超越自我,是当之无愧的“时代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