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4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7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2.21 薛其坤:从放牛娃到科学家

薛其坤:从放牛娃到科学家

“我叫薛其坤,薛宝钗的薛,薛定谔的薛。我50多年前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家乡非常贫穷,我就像一只小船,从非常简单的地方出发。”

2017年1月15日的晚上,在北京国贸三期的宴会厅里,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薛其坤,手捧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奖杯和证书,站在台上激动地发表着获奖感言:“今天,我非常荣耀能够获得这个奖。这笔沉甸甸的奖金又给我这只小船注入了核反应堆式的动力。我会以今天作为新的起点,把我的小船加足马力,奔向未来。”

在这无比荣耀的背后,是薛其坤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向获得诺奖级的科学家完美蜕变的曲折与艰辛。薛其坤的一切成就,都源于他的勤奋以及面对困难和挫败时的坚持。

薛其坤,1963年出生于山东蒙阴农村,学生时期家境并不好,整日忙于农活的父母,完全没有时间照顾他的学业。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熟懂事的薛其坤,一直都告诫自己要好好学习。经过十年寒窗的努力,他终于顺利考进了山东大学。

象牙塔的日子飞快地过去了,毕业后的薛其坤被分配到了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工作。一心想报考哈工大研究生的他,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努力备考,然而,由于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薛其坤考研失败了。他不甘心,回到曲师大继续过着一边工作一边苦读的紧凑生活。两年后,他报考了中科院物理所,谁料,这次竟然是物理科目拖住了他的后腿。

连续两次的落榜,对薛其坤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周围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固执,可薛其坤还是鼓起勇气,第三次挑战自己。而这一次,皇天终于不负苦心人,中科院物理所向他敞开了学术大门。

这一路上的磕磕绊绊,有时也让坚强自信的薛其坤感到迷茫,他甚至疑惑过,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在哪里呢?一无所有的自己如何才能给妻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呢?

1992年的6月,薛其坤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被中科院的导师送往日本留学进修。令薛其坤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科研路上的考验随即接踵而至。日本的导师对他异常严苛,要求他一周工作6天,并且每天都要风雨无阻地准时到达实验室。薛其坤对那段留学岁月可是记忆犹新,“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有时候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既然没有退路,那就选择奋力前行。他起早贪黑地做实验,实在感到疲倦了,就躲进厕所里打个小盹儿。1995年,薛其坤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在科研上取得了一个重要突破,又被日本的导师推荐去了美国,做一个长达20分钟的学术报告。

这可难为了英语基础薄弱的薛其坤,为了做好这20分钟的英文学术报告,薛其坤将演讲的一字一句都抄了下来。他专门找了一个房间,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自我训练,从头至尾,一共竟模拟了80多遍!经过反复不断地纠正、熟读,他不但改变了原本蹩脚的发音,还把演讲进度控制在秒上,连讲到每一个单词应该做什么手势,他都练习到位。报告结束时,薛其坤收获了雷鸣般的掌声,但只有他清楚地直到,倘若没有当初一点一滴的坚持,今天也不可能享受到这种成功的喜悦。

回国后的薛其坤,依然秉承着留学时的工作习惯。20年间,他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和周末,薛其坤每天工作15个小时,每年的平均工作时间竟高达330天以上。厚积薄发的他,35岁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薛其坤的人生,绝对是一篇奋斗史。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勤奋可以改变自己,知识可以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