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丰碑——焦裕禄
50年前,有一个人在兰考的土壤里种下一粒种子;50年后,这粒种子已经成长为一座精神丰碑。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楷模——焦裕禄。
1922年,焦裕禄出生在淄博市博山县北崮村一个贫苦家庭。他七岁入学,勤奋刻苦,是班里的佼佼者。后来,焦裕禄因家贫被迫退学,便跟随父亲务农、做工,小小的肩膀撑起了贫困的家庭。1945年,焦裕禄参加了民兵队伍并担任村里的民兵班长。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严谨认真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于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英勇的革命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陈留、郑州、哈尔滨和大连等地工作学习。1962年,焦裕禄调至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当年冬天,正是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洪水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就是在这样的关口,焦裕禄来到了兰考。他带领兰考人民治水、治沙、治碱,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治理风沙的方法,“贴膏药”“扎针”,大规模种植泡桐树,有效地缓解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焦裕禄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着兰考的面貌。
正当焦裕禄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不断抗争的时候,他的肝病却越来越重。县委同志建议他停工疗养,他总是说“工作忙,离不开”,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焦裕禄被肝癌夺去生命,年仅42岁。
焦裕禄始终不渝地践行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在兰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范事迹,凝练成“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不怕困难、不惧风险,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焦裕禄精神”。
2009年,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号召全党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