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魏红权和他的“超精密机械手”
一块半精加工的零件,被研磨十多分钟后,表面平整光亮如镜,引得台下观众赞叹不已。这就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钳工魏红权的“绝活”,它背后的诀窍来自于这双体力劳动者的手,骨节粗大,皮肤由于常年接触各种机件和化学溶液,粗糙而干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研磨是物理和化学的共同作用,更是对人心性的磨练。
1985年,魏红权从技校毕业后进入武汉重型机床厂工作,师从“全国劳动模范”余维明,让人望尘莫及的手工研磨技艺也从那时起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力度和手法的掌控力在长年累月的磨练中不断进步,魏红权能够熟练操作多种精密加工机床,面对复杂零件加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他也能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魏红权摸索出了一套超精密的工作方法——“化学刷削”+研磨棒,创新性地解决了产品零件在精度控制中的难题。在武重集团,许多重要装备出厂前,魏红权的双手就是最后一道关口。这双“超精密机械手”是达到设计精度的保证,这双手奉献于中国制造,坚守在中国兵器制造的第一线。
30多年来,魏红权一次又一次突破加工制造的瓶颈,参与完成50余项重大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千万元。在国家航天航空的重点关键设备试验段,魏红权修复了该项目中导弹轨迹捕获装置中对导弹轨迹捕获的问题,完成攻坚 ,该项目的成功也使我国在国防军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面对国外技术的封锁和限制时,他以对轴向轴承的提精和采用对主轴锥孔自磨和研磨的加工方法,克服难题 ,成功为国家战略装备的研制提供了关键的加工技术保障,这一设备最终获得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兵器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魏红权先后获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数十个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凡“匠人”,必有“匠心”。因为热爱,所以竭其心智、穷其工力,嗜之越笃,技巧越精。他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讲起自己的作品时侃侃而谈,面对年轻的后辈,无不言传身教、倾囊相授。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透射出对事业和生活的自信,这股精气神,承接了千百年来的美好传统,也在研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情怀,我们都正在用劳动来拼取着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