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4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7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7.1 中国的司法鼻祖——皋陶

中国的司法鼻祖——皋陶

在安徽省的六安城东7.5公里处,有一处遗址叫做皋陶墓。皋陶墓是一座高6.2米、周长为97米的圆形土冢,墓顶平面直径有4米,上有一棵黄连木,形同华盖。而墓前有一块清同治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古皋陶墓”的碑刻,碑高1.82米,宽0.92米。1981年,皋陶墓被列为六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国家级文物区,而前往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尧帝之时,卒于禹之前,据说他的寿命长达106年。皋陶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学家,与尧、舜、禹齐名,被奉称为“上古四圣”之一,是中国史学界和法学界公认的“司法鼻祖”。

相传“皋陶造狱,画地为牢”,造狱先驱皋陶,因此被尊为狱神。皋陶是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司法长官,专掌断案治狱。《尚书•舜典》记载道:“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意思就是说,现在的华夏正受蛮夷侵扰,皋陶作为狱官之长,应当做到明察案情、公正明允。

皋陶在担任掌管刑法的“理官”期间,一直都没有辜负舜帝的期望。相传他使用一种独角兽来决狱,这种怪兽名叫獬豸,那长在头顶居中的独角,能伸直,会弯曲。据说,獬豸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是非、确认罪犯的本领。当皋陶审案出现疑问时,他便派出獬豸,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会用独角顶触,无罪责否。于是,案情迎刃而解,忠奸善恶也水落石出了。东汉《论衡·是应》记载,汉代衙门里有供奉皋陶像,并配饰獬豸图,这也为皋陶立下的“天下无虐刑”、“天下无冤狱”的功绩提供了一些考证依据。

皋陶不仅是一个审理案件的法官,也是一个法律的制定者。皋陶关于五刑的制定,可以从《尚书•尧典》和《皋陶谟》中得到考证,即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从各种历史典籍看,皋陶不仅是最早的一位法官,在他之前,也没有人作过刑法以及根据刑法来判案。皋陶刑法开创了中国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刑法之端,就连后来的“禹刑”、“汤刑”和“吕刑”也是从皋陶之刑发展演化而来。此外,皋陶的“五刑”要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早三四百年,可以说是开了世界刑法的先河,所以,皋陶被后世尊称为中华“司法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皋陶也认识到,法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为了减罪而非惩恶。皋陶在重视刑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德政”。皋陶在位时,曾辅助尧舜禹大力推行“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求得社会和谐,天下大治。此外,他还认为,君主和群臣的修身治国应当由上而下、由己及人推展开来,为官者要具备三、六、九德,以三德要求卿大夫,以六德要求诸侯,而以九德要求天子。

皋陶关于“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主张,与今天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无疑是异曲同工的,皋陶的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皋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