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4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7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7.4.1 案例解析与教学建议

案例解析:

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私权利,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治思维的内容之一就是权力制约。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我国法律对掌握公权力的人形成制约,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在我国,国家权力是人民的,即一切权力为民所有;国家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即一切权力为民所用。因此,只有依法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私用、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权力由法定,即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指国家机关的职权必须来自法律明确的授予。国家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行使职权,而不得行使法律未授予的权力。有权必有责,是指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当发生了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时,国家机关必须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用权受监督,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违法受追究,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养成权力制约思维,对于自觉运用权力、勇于监督权力意义重大。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第二节第二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知识点教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不再任性。简政放权是权力制约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众多行政审批权力下放或者取消。与权力制约相对的就是权力滥用,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滥用权力的现象?权力滥用又会造成哪些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