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4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7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6.17.1 案例解析与教学建议

案例解析:

本案例讨论的是一个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游戏。在现代中国,玩游戏的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多,他们获得话语权后,使得整个社会对游戏的评价也在发生转变:从过去单一地认为打游戏是坏孩子的标准,是玩物丧志的象征,到现在正面和负面的评价夹杂,很多年轻人将游戏当作自己社交和娱乐的重要方式,也有很多人选择从事游戏行业的工作,电子竞技甚至已经成为一项官方承认的体育比赛。同时,互联网、电子用品的普及,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游戏更加容易获得,这也产生了很多问题:青少年自制力差、价值观还未定型,如果在这个时期接触到游戏又不加节制,那么便会对他们的人格养成和发展前途造成显著或潜在的不良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疾病分类中将“游戏成瘾”界定为不正常的行为,突出体现了过度游戏可能带来的后果。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仍能保持自己的一颗初心,避免过分沉溺网络,用自持、自律的优秀品质为自己的人生保驾护航,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需要学生跳脱出自己的生活进行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第三节第一目“遵守社会公德”知识点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案例中提到的许多经典的游戏用语和所引用的游戏产业报告,引入话题,让学生对要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再向学生展示《疾病分类》中是如何界定游戏障碍问题的,在厘清“玩游戏本身不是原罪,但过度游戏可能导致成瘾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过度游戏会导致哪些问题,也可结合案例中提到的社会中的负面例子进行分析。通过对游戏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到,游戏不只是单纯的娱乐工具,它,包括它背后的整个互联网,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会影响人们对国家、社会、人生的看法。同时,如果不能客观地、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游戏、网络行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沉迷网络。而当生活被网络占据时,在其他方面,不管是真实的人际交往还是个人成长,投入的时间就会变少。教师可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网络空间能够在自由冲浪的同时也加强道德自律,使网络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不是自己被网络拴住。教学时需要注意避免直接对游戏本身做出完全的负面评价,这样难以让学生接受,也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