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

温雅 臧伟伟 牛珩 潘佳奇 杜学敏 顾耘宇 王艳 张咏梅 肖丁宜

目录

  • 1 前言
    • 1.1 心理健康的标准
    • 1.2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 1.3 获得心理健康的途径
    • 1.4 心理小测试
    • 1.5 习题
  • 2 自我认识
    • 2.1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 2.2 良好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 2.3 本我、自我、超我
    • 2.4 乔韩窗口理论
    • 2.5 做真实的自我
    • 2.6 习题
  • 3 人际交往
    • 3.1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引入
    • 3.2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 3.3 人际吸引的秘密
    • 3.4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
    • 3.5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 3.6 心理小测试
    • 3.7 习题
  • 4 情绪管理
    • 4.1 什么是情绪
    • 4.2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 4.3 情绪管理策略
    • 4.4 习题
    • 4.5 问卷调查
  • 5 学会恋爱
    • 5.1 恋爱中的心理现象
    • 5.2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困扰
    • 5.3 恋爱能力的培养
    • 5.4 习题
  • 6 理解家庭
    • 6.1 你从家中走来
    • 6.2 家庭对依恋关系的影响
    • 6.3 家庭对自我价值的影响
    • 6.4 家庭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 6.5 家庭带来的心理困扰
    • 6.6 在家庭中成长
    • 6.7 习题
    • 6.8 问卷调查
  • 7 压力应对
    • 7.1 引言
    • 7.2 如何认识压力
    • 7.3 如何应对压力考验-压力的情绪应对
    • 7.4 如何应对压力考验-压力的认知应对
    • 7.5 如何应对压力考验-压力的行为应对
    • 7.6 习题
  • 8 生命教育
    • 8.1 认识生命的诞生和结束
    • 8.2 生命的过程
    • 8.3 生命的可贵之处
    • 8.4 当今大学生对生命的主要困惑
    • 8.5 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 8.6 习题
  • 9 学会学习
    • 9.1 透视大学学习
    • 9.2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困扰
    • 9.3 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
透视大学学习


在大学如何学习

在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不同

中学学习基本上是跟着老师学,是被动式学习,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学习进度比较慢,往往以是否“学会”为评价标准;大学则完全不同,学生不仅要“学会”一些作为本科生应该具备的通识素养和所学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会学”。








什么是学习

狭义的学习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而广义上的学习则是指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个体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意识的,也有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种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










大学学习的特点

大学学习在专业性,自主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教师授课的差异性,学习的探索性,实践性和评价的多样性都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

影响大学学习的心理因素

1智力水平,智商是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简称),即智力商数,具体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也称智慧、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2、学习动力,根据动机的意义界定,我们把学习动机解释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驱动学习,而学习的效果又能产生或者增强后续的学习动机。

3、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意志是学生学习和将来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知识拓展——霍华德·加德纳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主持人,专著超过20本,发表论文数百篇。超过20所大学颁给他荣誉学位。《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理论结构

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认交流的能力。

2.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3.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5.身体-动觉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自知-自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7.交往-交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