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

温雅 臧伟伟 牛珩 潘佳奇 杜学敏 顾耘宇 王艳 张咏梅 肖丁宜

目录

  • 1 前言
    • 1.1 心理健康的标准
    • 1.2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 1.3 获得心理健康的途径
    • 1.4 心理小测试
    • 1.5 习题
  • 2 自我认识
    • 2.1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 2.2 良好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 2.3 本我、自我、超我
    • 2.4 乔韩窗口理论
    • 2.5 做真实的自我
    • 2.6 习题
  • 3 人际交往
    • 3.1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引入
    • 3.2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 3.3 人际吸引的秘密
    • 3.4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
    • 3.5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 3.6 心理小测试
    • 3.7 习题
  • 4 情绪管理
    • 4.1 什么是情绪
    • 4.2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 4.3 情绪管理策略
    • 4.4 习题
    • 4.5 问卷调查
  • 5 学会恋爱
    • 5.1 恋爱中的心理现象
    • 5.2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困扰
    • 5.3 恋爱能力的培养
    • 5.4 习题
  • 6 理解家庭
    • 6.1 你从家中走来
    • 6.2 家庭对依恋关系的影响
    • 6.3 家庭对自我价值的影响
    • 6.4 家庭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 6.5 家庭带来的心理困扰
    • 6.6 在家庭中成长
    • 6.7 习题
    • 6.8 问卷调查
  • 7 压力应对
    • 7.1 引言
    • 7.2 如何认识压力
    • 7.3 如何应对压力考验-压力的情绪应对
    • 7.4 如何应对压力考验-压力的认知应对
    • 7.5 如何应对压力考验-压力的行为应对
    • 7.6 习题
  • 8 生命教育
    • 8.1 认识生命的诞生和结束
    • 8.2 生命的过程
    • 8.3 生命的可贵之处
    • 8.4 当今大学生对生命的主要困惑
    • 8.5 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 8.6 习题
  • 9 学会学习
    • 9.1 透视大学学习
    • 9.2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困扰
    • 9.3 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困扰


《我的野蛮女友》电影

这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讲的是一个软弱的男青年被一个野蛮又霸道的美女反复“折磨”的搞笑故事。

为什么男主人公偏偏喜欢这个野蛮又霸道的女主角?

对于大学生而言,什么样的恋爱对象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实际上,每个人喜欢的异性,在身体上、性格上都会有一定的特征和倾向。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互补性法则。

正如影片《我的野蛮女友》中呈现的故事一样,对于具备自身所缺乏的气质的异性,我们很容易产生好感。恋人除了在价值观上要有一定的共识外,互补的性格也能带来一种平衡而稳固的关系。

第二,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即相似性。

当一个人遇到与自己价值观相近的异性时,容易产生好感,继而发展恋情。这种叫做“类似性因素”的心理效应。

第三,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即相互性。

人们愿意接近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这一倾向符合平衡理论。当两个人之间彼此喜欢的时候,两人的感情契合就取得了平衡。

第四,匹配假说。

大多数人对容貌好的异性都会产生好感。但是,所有人都找俊男靓女谈恋爱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寻找恋爱对象时,我们往往会把对方的容貌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对和自己容貌相当的异性更感兴趣。而这种行为,被称为“匹配假说”。

案例一

大二上学期,志远进入了院学生会,和他搭档的是一个很漂亮、很有气质的女孩儿小婷。因为常常一起参加活动,两个人成了好朋友。平时, 小婷会邀志远一起看电影、上自习,过生日的时候还送他礼物等等。慢慢的,志远认为小婷是喜欢他的。但是,没过多久,志远发现小婷身边多了一位男生,而且小婷和那位男生牵着手非常亲密的走在校园小路上。志远十分疑惑的去找小婷,但是小婷告诉志远:一直以来都把他当成工作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朋友。志远听后,非常困惑,小婷对他的行为难道不是爱情么?友谊和爱情到底怎么区分?

社会心理学家德·弗里斯

社会心理学家德·弗里斯认为,友情具有三个主要维度,即情感、共享和社交。情感主要体现在个人思想、感情的自我表露和相互交流上,具有信任和忠诚的特点;共享是指参与共同的活动、彼此的相似性、给予和得到非情感的帮助等;社交包括共同消遣、有相同的业余爱好等。友情虽然是爱情发展的基础,但与爱情相比有很大区别。友情中大部分的情感是喜欢,而爱情中的核心要素是爱,爱情比喜欢更复杂、更美妙、更深刻。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斯坦伯格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即爱情三角理论。概括来说,亲密是指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激情是一种情绪上的着迷;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承诺是“冷静”的。这三者在爱情生活中各司其职,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一段美好关系的发展。由于每对恋人的情形不同,爱情中每个成分的多少会有所差异。这样就会出现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三角形,使得爱情的强弱和状态呈现不同。

案例二

小雪和云飞是一对恋人,情人节那天,两人相约去吃饭。到了饭店,小雪对云飞说:“今天是情人节,你怎么不给我买玫瑰花呀?”云飞反驳到:“买花就是个形式,还不如吃顿饭呢。”听到云飞的话, 小雪生气又难过,她觉得自己在云飞心里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而云飞则觉得小雪生气是无理取闹。为什么对买玫瑰花这件事,男生和女生的态度截然不同呢?

那是因为男女由于大脑生理构造的不同,引起了两性思维上的差异。在不同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以及社会传统的影响下,男性和女性形成了一些很不相同的心理特征。

首先,男女情感需求方面有差异。

 恋爱中,男生的情感需求主要有三点,即得到钦佩、有一定的自由性和进行共同的活动。而女生的情感需求包括被珍爱、得到理解和受到尊重。对于情感培养的途径和情感亲密的表达方式,恋爱中的男生和女生持有不同的观念和态度。男生认为,两个人在一起进行活动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方式;而女生则会体察男生对自己的爱到底有多深,渴望从对方那里得到珍爱。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小李认为情人节一起吃饭,这就是表达亲密关系的最好方式,而小刘却认为一束玫瑰花更能让她有被珍爱的感觉。这就是恋爱中男女情感需求差异的具体体现。

其次,男女情绪反应有差异。

 科学家实验表明,男性情绪处理的部分在右脑,而且只占大脑的一小部分,所以在做出情绪反应时,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与男生相比,女生大脑处理情绪的区域面积很大,左脑和右脑都有。女生在激动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化倾向,从脸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说话方式等都会流露出来。女生在心情不好时,最容易闹情绪、耍性子,甚至放声大哭。

上面的案例中,小刘的生气和难过,其实是一种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方式,希望小李给予安抚和关心,倾听一下心声。而小李则认为小刘反应过度,小题大做。这也恰恰说明了男女情绪反应的差异性特点。

第三,男生和女生遇到心理压力时的反应有不同。

 女生遇到压力时,最常见的表现是向其他人倾诉。在很多情况下,女生遇到压力时谈论的内容没有清晰的逻辑,包含很多主题。女生在意的是男友用心倾听,而不是帮助她们解决问题。女生滔滔不绝的讲述,只是想让男友知道,她正在面对压力,很需要理解、同情和心理支持。女生对于男友耐心倾听和真正的理解,将会由衷地感谢,并由此产生出更多的信任和依恋。而大多数男生在遇到压力时,没有说出自己心事的习惯。他们会用头脑分析,不断和自己说话。女生如果看到男友沉默,不向她倾诉压力,会难以忍受,甚至担心、害怕。女生此时会有一种被拒绝的感觉,认为男友不讲心里话,就是不爱自己,于是产生了猜忌和怨恨。

 正如美国婚恋情感专家约翰·格雷所形容的那样:“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如果我们能够主动认识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在恋爱中,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彼此、接受彼此、欣赏彼此。

案例三

小凯和小雯是高中同学,高三那年两个人谈了恋爱。后来,两人考上了不同城市的大学。在刚上大学的那段时间,虽然两个人相距很远,但小凯每天都会给小雯打电话,两人总是甜甜蜜蜜聊上好长时间。然而,没过多久,他们之间的电话越来越少。而且,小凯在电话里表现得很不耐烦,两人在电话里争吵不断。随着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小雯感到越来越累,在很多时候,她都想到了分手,但又舍不得将近两年的感情。后来,小雯发现一个女生和小凯很暧昧,小雯质问小凯,小凯于是提出了分手。小雯非常伤心。

失恋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之一。人在失恋初期,有一种抵抗心理。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人脑会分泌出一种既令人悲伤又思念对方的物质。结果,虽然已经分手,但却反复回忆过去交往的经历,无形中又加深了对对方的感情。接下来,人脑进入“防御机制”,用来回避、减轻伤害。有人被甩之后,会给分手找一些“合理化”的理由,也有一些人,借酒消愁,消极逃避,更有的人,会把责任推给对方,认为自己的痛苦都是对方造成的,将愤怒通过暴力发泄出来。

失恋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很多方面。然而,失恋的悲观情绪是可以化解的。面对失恋,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

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从失恋的痛苦中彻底地解脱出来,失恋者自己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为压抑情绪会使在恋爱中被抛弃的人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要及时释放心中的压抑感。我们可以独自放声大哭,也可以拿起笔写下自己想要抒发的心声。将积压在内心的负面情绪及早地排解出去,对于失恋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必要的。有些时候,尽管失恋者尽力去战胜痛苦的心理感受,但还是不能有效地减轻心中的伤痛感,此时可以尝试变换环境的方法。比如,可以用一种寻求新生活的态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观光,让自己彻底脱离容易再现伤心往事的环境。旅游,可以让人在短时间里做个“心理大扫除”,旅行中的快乐体验,大大减轻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悲观态度,有利于失恋者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如果失恋者在客观上暂时没有条件更换环境,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消除失恋带来的痛苦。失恋者可以加大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或者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参加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用比较丰满的生活内容,占据大脑的思维空间,逐步淡化悲伤情绪。

 在面对失恋的打击时,我们除了可以采取上述方法缓解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冷静下来,为自己做一次全面而客观的分析。思考一下分手的原因,把分开的原因梳理清楚。经过冷静的分析之后,自我认识会更加全面,有利于在日后的恋爱中,汲取以往的教训,克服自身的不足,使新的爱情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

寻求外界的心理援助

当然,失恋者还可以寻求外界的心理援助。一方面可以找亲友倾诉。朋友、家人的陪伴和开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失恋者的痛苦和怨恨。另一方面,当失恋者已经出现失眠、头痛、无力、食欲缺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症状时,要主动向专业机构比如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心,请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