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

温雅 臧伟伟 牛珩 潘佳奇 杜学敏 顾耘宇 王艳 张咏梅 肖丁宜

目录

  • 1 前言
    • 1.1 心理健康的标准
    • 1.2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 1.3 获得心理健康的途径
    • 1.4 心理小测试
    • 1.5 习题
  • 2 自我认识
    • 2.1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 2.2 良好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 2.3 本我、自我、超我
    • 2.4 乔韩窗口理论
    • 2.5 做真实的自我
    • 2.6 习题
  • 3 人际交往
    • 3.1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引入
    • 3.2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 3.3 人际吸引的秘密
    • 3.4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
    • 3.5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 3.6 心理小测试
    • 3.7 习题
  • 4 情绪管理
    • 4.1 什么是情绪
    • 4.2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 4.3 情绪管理策略
    • 4.4 习题
    • 4.5 问卷调查
  • 5 学会恋爱
    • 5.1 恋爱中的心理现象
    • 5.2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困扰
    • 5.3 恋爱能力的培养
    • 5.4 习题
  • 6 理解家庭
    • 6.1 你从家中走来
    • 6.2 家庭对依恋关系的影响
    • 6.3 家庭对自我价值的影响
    • 6.4 家庭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 6.5 家庭带来的心理困扰
    • 6.6 在家庭中成长
    • 6.7 习题
    • 6.8 问卷调查
  • 7 压力应对
    • 7.1 引言
    • 7.2 如何认识压力
    • 7.3 如何应对压力考验-压力的情绪应对
    • 7.4 如何应对压力考验-压力的认知应对
    • 7.5 如何应对压力考验-压力的行为应对
    • 7.6 习题
  • 8 生命教育
    • 8.1 认识生命的诞生和结束
    • 8.2 生命的过程
    • 8.3 生命的可贵之处
    • 8.4 当今大学生对生命的主要困惑
    • 8.5 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 8.6 习题
  • 9 学会学习
    • 9.1 透视大学学习
    • 9.2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困扰
    • 9.3 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
生命的过程



生命的过程

人的生命成长指的是人从出生到成长成熟,直到衰老和生命的最后阶段的发展历程。 

埃里克森提出个体必须成功地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冲突或危机,解决了当前发展阶段危机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虽然每个危机不会完全消失,但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的话,就需要在特定的阶段充分地解决这个主要危机。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有8个发展阶段。 

 

表格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

大致年龄

危机

充分解决

不充分解决

重要品质

0~1.5

信任对不信任

基本信任感

不安全感、焦虑

希望

1.5~3

自主对自我怀疑

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做某些事情

感到无法完全控制事情

意志

3~6

主动对内疚

相信自己是发起者、创造者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目的

6~青春期

勤奋对自卑

丰富的社会技能和认知技能

缺乏自信心,有失败感

能力

青春期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自我认同感形成,明白自己是谁、接受并欣赏自己

感到自己是充满混乱的、变化不定的,不清楚自己是谁

忠诚

成年早期

亲密对疏离

有能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需要承诺的关系

感到孤独、隔绝;否认需要亲密感

成年中期

再生力对停滞

关注家庭、社会和后代

过分自我关注,缺乏未来的定向

关怀

成年晚期

自我实现对失望

完善感,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

感到无用、沮丧

智慧

:参考《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p305


第一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0岁到1.5岁,这个阶段被称为婴儿期,这个阶段的婴儿没有独自存活的能力,它需要别人的照料才能存活下来。婴儿需要通过与看护之间的交往建立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如果它能够得到温情及时的照顾比如父母提供的食物、温暖和由身体接触带来的安慰,就会获得一种信任感或信心,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如果婴儿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经历不一致的回应,缺乏身体的接近和温暖的情感,以及看护者经常不出现,或者得等很长时间才出现婴儿可能发展一种强烈的不信任、不安全感和焦虑感。这一时期他们而言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他们的看护者,一般来说是他们的母亲。

第二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5岁到3岁,这个阶段被称为幼年期。伴随着运动的发展和语言技能的出现,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开始有了自主意识,出现了第一叛逆期,它们通过利用新的心理技能和活动技能,想为自己作选择、作决定。如果父母允许合理的自由选择,并不强迫或者羞辱孩子,随之而来的就会是一种安全的自主感和成为有能力和有价值的人的感受。相反,在第二阶段中过分的约束和批评可能导致自我怀疑过高要求也可能会阻碍儿童形成征服新任务的坚韧性。这一时期对他们而言最关键的关系对象是父母。

第三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3岁到6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建立信任的游戏,探索他们自己可能成为什么类型的人。儿童首先培养对当前的环境的信任,然后培养对自己的信任。如果父母对儿童自己主动发起的活动给予支持,那么主动感就会得到发展,孩子会感到有自信、有雄心、有责任感,这是儿童下个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如果父母要求的自我控制太多,嘲笑儿童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就可能会引发过度的内疚,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面,没有能力进入成人的世界。这一时期对他们而言关键的关系家庭 

第四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从6岁到青春期,这个阶段通常称为学龄期。这个阶段的儿童进入了小学,会在学校里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如果儿童顺利解决了以前的发展危机,那么现在他们就不仅仅是随意地探索试验了,而是准备系统地发展各项能力。学校活动和体育活动为儿童学习知识技能和运动技能提供了场所,与同伴的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发展社会技能的场所。努力追求这些技能使儿童感觉到自己有能力。但是,一些儿童更多地是作为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或者在家里、在学校或与同伴一起时体验到消极的经验,以致产生自卑感,导致他们无力去面对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要求。这一时期对他们而言比较重要的关系是老师和同伴。 

第五阶段

五个阶段是青春期,也有人把这个阶段称为青少年期。一般来说,青春期是从12岁18岁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的基本危机就是要面对不同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这种混乱中发现自己的正确身份,这个过程就是发展同一性过程。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会试图回答“我是谁”“我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他们通过探索价值观和职业目标,进而形成个人的自我认同培养对自我的一致感觉。如果失败则会导致缺乏稳定核心的自我形象未来成人角色的认识含混不清。这一时期对他们而言比较重要的关系是同伴团体。 

第六阶段

六个阶段是成年早期也有人把这个阶段称为青年期。一般来说,成年早期是指18岁40岁的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危机是解决亲密和孤独之间的矛盾即发展对他人做出充满情感、道德和性的承诺的能力。做出这种承诺要求个体克制一些个人的偏好,承担一些责任,放弃些许隐私和独立,从而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从另一个人那里获得爱和陪伴,或共享的自我认同。解决这个危机时如果遭遇失败,则可能导致心理学意义上的孤独感和没有能力与他人交流的感觉,觉得自己无力他人建立友谊或亲密关系。成年早期的个体而言,重要的是与爱人、配偶、亲密朋友的关系。

 第七阶段

第七个阶段是成年中期也有人把这个阶段称为中年期。成年中期一般是指40岁65岁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个体把对自己和伴侣的承诺扩展为对整个家庭、工作、社会以及后代的承诺。他们所要面对的任务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成绩,支撑家庭,或关照年轻人的需要。这些相关标准是个体生活与其中的文化决定的,那些无法或者不愿承担这些责任的人就会仍然沉湎于自我中心,不顾安危地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变得停滞和自私自利。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关系是配偶、孩子以及文化规范。 

第八阶段

八个阶段是成年晚期,也可以被称为老年期。成年晚期一般是指65岁以后阶段。老年人回首自己的生活,要么觉得它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果的、愉快的经验,要么基本上对完成的诺言实现的目标充满失望。以前阶段危机的解决使成人可以回顾往事而没有遗憾,可以享受一种完整感。而如果以前的危机还没有解决,愿望仍没有实现,个体可能会有挫折感、绝望感和自卑感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的人会害怕死亡。个体的生活经验,尤其是社会经验决定了生命最后阶段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