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范桂枝,詹亚光 ,曾凡锁, 齐凤慧,尹静

目录

  • 1 基因工程绪论
    • 1.1 知识要点
    • 1.2 基因工程定义
    • 1.3 基因工程的诞生
    • 1.4 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
    • 1.5 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
    • 1.6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
    • 1.7 基因工程的应用
    • 1.8 学习和研究基因工程的意义
    • 1.9 思考题
    • 1.10 本章节参考资料
    • 1.11 调查问卷
  • 2 工具酶
    • 2.1 知识要点
    • 2.2 工具酶定义
    • 2.3 限制性内切酶
      • 2.3.1 限制性内切酶的定义
      • 2.3.2 限制性内切酶的种类
      • 2.3.3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 2.3.4 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频率
      • 2.3.5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效率
        • 2.3.5.1 星号活性
      • 2.3.6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方式
    • 2.4 连接酶
      • 2.4.1 连接酶的种类和连接条件
      • 2.4.2 连接机理
      • 2.4.3 连接效率
    • 2.5 聚合酶
    • 2.6 其他工具酶
    • 2.7 章节测试
  • 3 载体
    • 3.1 知识要点
    • 3.2 载体的功能和种类
    • 3.3 质粒载体
      • 3.3.1 质粒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 3.3.2 质粒载体的构建
      • 3.3.3 质粒载体的种类
    • 3.4 噬菌体载体
      • 3.4.1 M13噬菌体载体
      • 3.4.2 λ噬菌体载体
      • 3.4.3 噬菌体—质粒杂合载体
    • 3.5 人工染色体载体
    • 3.6 拓展知识-纳米载体
    • 3.7 章节测试
  • 4 受体细胞recipient cells
    • 4.1 知识要点
    • 4.2 受体细胞的定义
    • 4.3 受体细胞的条件
    • 4.4 受体细胞的种类
    • 4.5 章节测试
  • 5 目的基因的获取target genes
    • 5.1 知识要点Key points
    • 5.2 目的基因的定义Definition of target gene
    • 5.3 目的基因的获取途径Access to target genes
    • 5.4 直接分离方法Direct separation method
    • 5.5 PCR方法获取目的基因
    • 5.6 化学合成DNA  chemosynthesis
    • 5.7 基因文库gene library
    • 5.8 改造目的基因Modification of target gene
    • 5.9 案例分析
    • 5.10 章节测试
  • 6 DNA重组的Recombinant DNA
    • 6.1 知识要点key points
    • 6.2 重组子的构Construction of recombinons
    • 6.3 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和扩增
    • 6.4 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 6.5 知识拓展
    • 6.6 章节测试
  • 7 转基因生物
    • 7.1 大肠杆菌基因工程
      • 7.1.1 表达载体
      • 7.1.2 受体系统
      • 7.1.3 表达策略
      • 7.1.4 案例
      • 7.1.5 章节测试
    • 7.2 植物基因工程
      • 7.2.1 转基因植物现状
      • 7.2.2 载体
      • 7.2.3 受体系统
      • 7.2.4 转化方法
      • 7.2.5 基因沉默
      • 7.2.6 案例
      • 7.2.7 章节测试
      • 7.2.8 农杆菌英文课件和资料
    • 7.3 动物基因工程
      • 7.3.1 转化方法
      • 7.3.2 转基因动物的鉴定
      • 7.3.3 提高外源基因在动物中的表达效率的策略
    • 7.4 酵母基因工程
      • 7.4.1 新建课程目录
  • 8 课后阅读
    • 8.1 英文参考书
    • 8.2 转基因食品安全-天使还是魔鬼
    • 8.3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8.4 大豆 发芽和转基因有关系吗?
    • 8.5 苦参碱-基因工程改良
    • 8.6 Prime Editing的植物基因组编辑新系统
    • 8.7 液体黄金将借油菜合成
    • 8.8 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背景
    • 8.9 模式植物拟南芥
    • 8.10 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功能性水稻
    • 8.11 一种高效的油菜转基因和极早期快速和快捷的筛选方法!
    • 8.12 新基因工具有望揭开海洋微生物之谜
    • 8.13 研发中的新冠病毒疫苗包括哪些类型
    • 8.14 基因是如何被调节的
    • 8.15 转化机理综述2019年
    • 8.16 新型报告基因
    • 8.17 2021年太空基因编辑
  • 9 基因工程实验
    • 9.1 实验课简介
    • 9.2 模块一、木本植物的遗传转化
      • 9.2.1 模块一内容的虚拟仿真部分
      • 9.2.2 实验目的及原理
      • 9.2.3 实验内容
        • 9.2.3.1 实验一  菌种活化
          • 9.2.3.1.1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2.3.2 实验二  三亲交配法将中间载体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
          • 9.2.3.2.1 三亲杂交原理
          • 9.2.3.2.2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2.3.3 实验三 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
          • 9.2.3.3.1 抑菌原理
          • 9.2.3.3.2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2.3.4 实验四  农杆菌介导法的植物遗传转化
          • 9.2.3.4.1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原理
          • 9.2.3.4.2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2.3.5 实验五 基因编辑及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
          • 9.2.3.5.1 基因编辑原理
          • 9.2.3.5.2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3 模块二、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 9.3.1 模块二内容的虚拟仿真实验部分
      • 9.3.2 模块二实验综合内容
      • 9.3.3 实验目的及原理
      • 9.3.4 实验内容
        • 9.3.4.1 实验五 转基因白桦基因组DNA提取
          • 9.3.4.1.1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3.4.2 实验六  转基因白桦的多重PCR检测
          • 9.3.4.2.1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3.4.3 实验七  外源基因DNA甲基化转基因沉默的关系分析
          • 9.3.4.3.1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3.4.4 实验八  外源基因整合的Southern杂交鉴定
          • 9.3.4.4.1 杂交原理与操作
          • 9.3.4.4.2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3.4.5 实验九 转基因白桦的RT-PCR检测
          • 9.3.4.5.1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 9.3.4.6 实验十 转基因植物中报告基因表达检测-- GUS活性检测
          • 9.3.4.6.1 操作方法与思考题
聚合酶


2.5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是能够催化DNA复制和修复DNA分子损伤的一类酶,这类酶作用时大多数需要DNA模板,并且优先作用于DNA模板,也可作用于RNA模板,但效率较低。用的DNA聚合酶及特性如表2-4

2-4常用的DNA聚合酶及特性

聚合酶名称

来源

模板

3′→5′

外切活性

5′ →3′

外切活性

聚合反应速率

持续合成能力

E.Coli DNA聚合酶

大肠杆菌

DNA

Klenow大片段酶

大肠杆菌

DNA

T4 DNA聚合酶

T4噬菌体

DNA

T7 DNA聚合酶

T7噬菌体

DNA

反转录酶

肿瘤病毒

RNA

Tag DNA聚合酶

栖热水生菌

DNA

这些DNA聚合酶作用的共同特点在于,他们能够把脱氧核苷酸连续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3′-OH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作用,而不发生从引物模板上解离得情况。

这些DNA聚合酶作用的条件为:①以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为底物;②需要模板的指导;③需有引物(3′-OH)指示合成起点,不能自行其起始合成新的DNA链;④催化dNTP加到生长中的DNA链的3′-OH末端,DNA的合成方向是5′→3′

2.5.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目前,已经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3种类型的DNA聚合酶,即DNA聚合酶IPol I)、DNA聚合酶IIPol II)、DNA聚合酶IIIPol III)、DNA聚合酶IV、(Pol IVDNA聚合酶VPol V)。在大肠杆菌中,DNA聚合酶 IDNA聚合酶 II的主要功能为参与DNA的修复,DNA聚合酶III主要参与DNA的复制, DNA聚合酶 IVDNA聚合酶II一起负责稳定期的损伤修复,DNA聚合酶V参与SOS修复。其中,基因工程操作中最常用的为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也称Kornber酶,是1956年由Arthur Kornberg首先发现的第一个DNA聚合酶,此酶研究得清楚而且代表了其他DNA聚合酶的基本特点。DNA聚合酶I具有三种活性:5′→3′DNA聚合酶活性(能以单链DNA为模板,在3′-OH引物的引导下,按5′→3′方向,合成互补的DNA序列);②3′→5′外切核酸酶活性(能够去除延长的核酸链上的3′→OH末端上的核苷酸,可以沿3′→5′方向降解双链或单链DNA,释放5′-单核苷酸);③5′→3′外切核酸酶活性(能从DNA5′-OH末端降解双螺旋DNA的一条链,沿5′→3′方向,释放出单核苷酸或寡核苷酸)。

DNA聚合酶Ⅰ的主要用途:①用切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方法标记DNA(如图2-1),切口平移是指当双链DNA的一条链产生缺口时,DNA聚合酶I 5′→3′聚合活性将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OH端上,与此同时,其5′→3′外切酶从缺口的5′-P末端切除原有核苷酸,使切口沿着DNA平移,此即称为切口平移反应;②利用其5′→3′外切核酸酶活性降解寡核苷酸作为合成cDNA第二链的引物;③用于对DNA分子的3′突出尾进行末端标记,用于DNA序列分析。                 

2. 5.2 Klenow片段

Klenow片段是用枯草杆菌蛋白酶裂解完整的DNA聚合酶产生,或通过克隆技术而获得。此酶是单一多肽链,分子量76kD。它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而无5′→3′外切酶活性。Klenow片段的主要用途:补平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产生的3′凹端;[P32]dNTP补平3′凹端,对DNA片段进行末端标记;cDNA克隆中,用于合成cDNA第二链;在体外诱变中,用于从单链模板合成双链DNA应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也用于PCR反应进行体外扩增基因DNA序列,但已经被TaqDNA聚合酶代替。

与切口平移法不同,DNA末端标记并不是将DNA片段的全长进行标记,而是只将其一端(5′3′端)进行部分标记。在使用Klenow酶进行DNA末端标记时,DNA片段应具有3′凹端,因其不能直接作用于3′突出端。

2.5.3T4噬菌体DNA聚合酶

T4噬菌体DNA聚合酶来源于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其分子量为114kDT4噬菌体DNA聚合酶具有5′→3′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核酸酶活性,其3′→5′外切酶活性对单链DNA的作用比对双链DNA的作用更强,且它的外切核酸酶活性比Klenow片段要强100~ 1000倍。它的主要用途:补平或标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后产生的3′凹端;对带有3′突出端的DNA分子进行末端标记;标记用作探针的DNA片段;将双链DNA末端转化成为平端;使结合于单链DNA模板上的诱变寡核苷酸引物得到延伸。

2.5.4T7噬菌体DNA聚合酶

T7噬菌体DNA聚合酶来源于T7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由两个亚基组成,即T7基因5编码的大亚基,有5′→3′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大肠杆菌编码的小亚基,硫氧还蛋白,它能增加大亚基对模板的亲和性。因此,T7噬菌体DNA聚合酶具有持续合成能力强,3’®5’外切酶活性高(约为Klenow片段的1000倍),单链和双链都能降解,不受DNA二级结构的影响等特点,是所有已知DNA聚合酶中持续合成能力最强的一个酶。它的主要用途:用于拷贝大分子量的DNA模板的引物延伸反应,通过补平或交换(置换)反应进行快速末端标记。3′5′的突出末端变成平末端。

2.5.5测序酶

测序酶是通过化学修饰或基因工程方法对T7噬菌体DNA聚合酶进行改造的酶,它不具备T7噬菌体DNA聚合酶3′→5′外切核酸酶活性,保留其聚合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持续合成能力,是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长片段DNA进行测序的理想酶。

2.5.6Taq DNA聚合酶

Taq DNA聚合酶是一种耐热的依赖DNADNA聚合酶,是从嗜热的水生菌Thermusaquaticus中纯化来的,现在以基因工程生产并出售(AmpliTaqTM)。该酶具有5′→3′聚合酶活性及5′→3′外切核酸酶活性,需要Mg2+作辅助因子,最适温度为75~80Taq DNA聚合酶的主要用途为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对DNA分子的特定序列进行体外扩增,但其缺点是由于Taq DNA聚合酶没有3′→5′外切核酸酶活性,对PCR反应中掺入的错配碱基无法修正。

2.3.7反转录酶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atase)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的酶。目前有两种反转录酶已经商品化一种来自禽类成髓细胞瘤病毒(AMV);另一种来自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Mo-MLV)。应用较多的是AMV反转录酶,它由αβ两条肽链组成,α链具有反转录酶及较强的RNase H活性,其中RNase H活性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它能特异地降解RNA-DNA杂交分子中的RNA链;β链具有以RNA-DNA杂交分子为底物的5′→3′脱氧核酸外切酶活性,而无3′→5′外切功能。它的5′→3′聚合酶活性取决于有一段引物和一条模板分子的存在。

反转录酶的主要用途为:①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②利用其5′→3′外切酶,标记带5′突出末端的DNA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