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子的构建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ons
DNA的体外重组是将目的基因重组到合适的载体上,这种重新组合的DNA称为重组DNA或重组子。为何必须将目的基因重组到载体上呢?这是因为一般的DNA片段因不含复制所需的序列信息(复制起始位点),即便进入宿主细胞内,仍然不能进行增殖甚至被稀释掉。因此,DNA片段必须同能够自我复制的DNA分子(如质粒或噬菌体等)连接成为重组DNA分子,通过转化或其他途径导入宿主细胞中,实现目的基因的复制、表达或最终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获得转基因生物。
外源DNA片段同载体分子的连接主要依赖于核酸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其他修饰酶的作用。在选择外源DNA片段同载体分子的连接反应程序时,一般考虑如下几点(1)实验步骤尽量简单易行;(2)连接形成的“接点”序列应该能被一定的内切酶消化,比便回收目的DNA序列;(3)保证目的基因按正确的转录方向插入到载体中,并保证翻译过程中密码结构的阅读不发生移位。
1. 重组子的连接方式
1.1 相同黏性末端连接
在DNA分子连接操作中,相同黏性末端最适合于DNA片段的连接。如果外源DNA和载体DNA均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则不管是单酶酶解还是双酶联合酶解,只要两种DNA分子均含有相同的黏性末端,混合后它们就能顺利连接为一个重组DNA分子。经单酶处理的外源DNA片段在重组分子中可能存在正反两种方向,而经两种非同尾酶处理的外源DNA片段只有一种方向与载体DNA重组。上述两种重组分子均可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重新切出外源DNA片段和载体DNA,克隆的外源DNA片段可以原样回收。而经两种同尾酶分别切割的外源DNA片段和载体DNA,由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也便于连接,但是克隆的外源DNA片段一般不可以原样回收。
1.2不同黏性末端的连接
具有不同黏性末端的DNA序列无法直接相连,可以将两者转变成平末端后再进行连接。但这种做法有其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影响:使重组的DNA分子增加或减少几个碱基对;破坏原来的酶切位点,使已重组的外源DNA片段无法回收;如果连接位点在基因编码区,那么连接后会改变阅读框,使相关基因无法正确表达。因此不同黏性末端DNA片段的连接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连接方法。
不同黏性末端之间的连接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待连接的DNA片段都有5′单链突出末端。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连接反应前使用S1核酸酶将两者5′单链突出端切除,或使用Klenow酶补平,然后将两平末端连接。前一种方法产生的重组DNA会少掉几对碱基,而后一种的重组DNA较连接前没发生碱基对的变化。
(2)待连接的DNA片段都有3′单链突出末端。可使用T4聚合酶将两者3′单链突出末端切除,然后将产生的平末端连接。这种方法产生的重组DNA较连接前会减少几对碱基。需要指出的是,Klenow酶不具有补平3′单链突出末端的活性。
(3)一种待连接的DNA片段具有3′单链突出末端,另一种具有5′单链突出末端。可以使用Klenow酶补平5′单链突出末端,同时用T4聚合酶切除3′单链突出末端,然后将产生的平末端连接。
(4)待连接的两种DNA片段均含有不同的两个黏性末端。可以首先用Klenow酶补平DNA片段的5′单链突出末端,再用T4DNA聚合酶切除其3′单链突出末端,然后将产生的平末端连接。
1.3 平末端连接
如果外源DNA分子不是平末端,则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平末端:一种是用产生平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如EcoRV、SmaI)消化获得DNA片段;另外一种是用Klenow聚合酶补平或S1核酸酶切平获得平末端DNA片段。同样载体多克隆位点有产生平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则用该酶切割,否则就用上述手段获得具有平末端的载体。
通过以上途径获得的具有平末端的外源DNA和载体DNA可以进行平末端连接。和黏性末端的连接相比,平末端的连接效率仅为黏性末端的1%~10%。提高平末端连接效率的措施为:(1)增加连接酶用量,通常使用黏性末端连接用量的10倍;(2)增加DNA平头末端的浓度,提高平头末端之间碰撞的概率;(3)加入NaCl或LiCl以及PEG;(4)适当提高连接反应温度,平头末端连接与退火无关,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既可以提高底物末端或分子之间的碰撞概率,又可增加连接酶的反应活性,一般选择20~25℃较为适宜。
1.4 修饰黏性末端连接
黏性末端连接具有重组效率高,外源DNA片段可定向插入并通过酶切释放插入DNA片段的优点。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将不同末端的载体或外源DNA片段修饰成黏性末端,以便高效的黏性末端连接。
常见需要修饰的黏性末端情况包括(1)载体与外源DNA分子没有匹配的末端进行有效连接;(2)外源DNA是随机切割的基因组DNA或逆转录合成的cDNA等,就需要根据所选的载体DNA分子的克隆位点,有针对性地将外源基因组DNA片段或cDNA进行末端修饰,以便克隆。
2. 重组子的连接结果(讨论)
3. 影响外源DNA片段与载体DNA连接反应的因素
载体与外源DNA片段体外连接重组时,其连接效率不仅受DNA末端性质的影响(如黏性末端或平末端),同时受反应温度、外源DNA片段和载体DNA之间的摩尔比、反应时间、ATP等反应条件的影响。
连接反应的温度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连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但在此温度下仅含4~6bp的退火黏性末端之间的氢键结合不稳定(Tm≤15℃),不足以抗拒热运动的破坏。因此,连接温度应介于酶的最适温度和黏性末端退火温度之间,一般为4~22℃。平末端连接温度要更低些。退火黏性末端之间的连接可视为分子内的连接,而平末端之间为分子间的连接。从分子动力学角度讲,后者更为复杂且速度也要慢得多,因此,平末端的连接效率要低一些,仅为黏性末端的1%~10%。一般黏性末端连接反应为16℃、12h或22℃、4~5h,而平末端连接反应为4~8℃、12h.
外源DNA片段和载体DNA之间的摩尔比经验值为3~10,即外源DNA片段多于载体DNA数,这样有利于提高重组率。
连接酶用量一般为0.1~2U,平末端连接酶用量要高一些。ATP浓度一般为10μmol/L~1mmol/L,但载体环化受ATP浓度影响较大,当ATP浓度为0.1 mmol/L时环化程度最大。在反应缓冲液中加一定浓度PEG可以提高连接效率。
修饰的常用方式有同聚物加尾、衔接物或接头分子、PCR法引入酶切位点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