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言
    • 1.1 导言
  • 2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 3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 3.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3.2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3.3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 4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4.1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4.2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 4.3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 5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5.1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 5.2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 5.3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 6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6.1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6.2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 6.3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 7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 8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 8.1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 8.2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 8.3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 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9.1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9.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 9.3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10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0.1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 10.2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11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1.1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11.2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 11.3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11.4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11.5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 12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 12.1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 12.2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 12.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 12.4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 13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
  • 14 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 14.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4.2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 14.3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4.4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5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5.1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 1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5.3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 16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6.1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 16.2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 16.3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 17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 17.1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 17.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 17.3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 17.4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8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8.1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18.2 第二节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 18.3 第三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19 后记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1 教材
  • 2 视频资源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201211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系统总结了中共十七大以来五年和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奋斗历程及其成就,指岀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大会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提岀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大会提出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大会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大会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共十八大精神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选举习近平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13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德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俞正声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中共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岀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3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岀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共十八大后,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中共中央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进入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党和政府科学研判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入民福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2015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简称“三去一降一补”),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201712月,按照中共十九大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一大关口,中央作出的这一系列具体部署,既侧重当务之急,又注重整体延续,划定了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2015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此后,这成为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大工作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15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开展协商民主等作岀全面部署,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协商民主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2014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做好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2015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举行,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同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

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2015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举行。此前,同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明确提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文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根本方向;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寫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了牢记历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014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20179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维护国歌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强调文化企业绝不能把市场占有率、收视率、票房和发行量作为唯一标准,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注重把构建两效统一的体制机制作为制度设计的关键环节和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坚持“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增进入民福祉、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

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人力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精准发力抓好就业工作。加大就业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就业岗位创造和就业质量提高。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落实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作为重要任务,狠抓落实;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强调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坚持自愿、分类、有序方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城市社区治理。切实维护包括食品药品安全在内的公共安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着力建设平安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2014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建立全国统一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全面推行河长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2015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率先签署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设立200亿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还就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工作提岀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引领这些方面的工作取得重大的和积极的进展。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2013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全会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决定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指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入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决定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六个方面,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决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2014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任组长。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文件。

同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农村改革的八大任务,第一条就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同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这是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财税、金融、价格、国企、户籍制度、司法体制、院士制度、考试招生制度等各项改革,积极有序地向前推进。

20144月,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岀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14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决定提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决定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行了论述和部署。决定提出,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建议将每年12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提岀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决定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决定还阐明了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全面推进,有力地推动了法治中国的建设。2014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5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同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这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

2017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为编纂好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6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明确了2016-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201511月,中共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人全面小康社会。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采取全方位、高标准的管党治党举措,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

2012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等;并且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这些规定,发岀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使全党全社会为之一振。

2013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2014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0154月,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陆续展开。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20162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有序开展。这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在党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同时,中共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对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强化党内监督,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同时健全追逃追赃协调机制,强化与有关国家、地区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20153月,首次启动针对外逃腐败分子的“天网”行动,深入推进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的“猎狐”行动。为了有效推进反腐斗争,中央还提出应当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2016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举行。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会明确习近平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经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整体设计。这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