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直播
亲爱的同学们:
你的好友已上线!
来尔雅,看直播!
对话课程名师,
弹幕多校学友,
一不小心还会获得红包惊喜!
【参与方式】
打开学习通扫一扫下方小组二维码或输入邀请码,即可参与尔雅直播系列活动小组。
小组首页会提前发布直播预告话题,动动手指,一起刷个直播吧!
1、众筹直播焦点
想听老师讲什么,你说了算!
加入小组,在置顶中找到课程对应的直播预告话题,在话题内的置顶回复【主题征集】中投出你宝贵的一票,
让名师亲自为你讲授!
2、有奖征集疑难
有什么不明白的,请统统抛过来!
进入课程对应的直播话题,回复你想在直播中问老师的问题。
问题经老师答复,即可获得红包惊喜!
特别说明:加入小组及小组内所有活动,均不属于课程考核范围,请自愿加入。
工程是一种社会实践
在美国,工程伦理起源于 20世纪 70年代,那时的美国社会与我国当前的社会有些类似。 人们在设计和建造美好的物质家园时, 发现他们手上仅有不够完善的物质建设规划,缺乏与这些规划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与伦理的规划以及其他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规划。
经过 30多年的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 工程现在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这也是它有别于科学与技术的一个方面。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架起了科学与技术通往社会的桥梁。 我们对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并不陌生, 但是,却对工程伦理面有难色。 这是因为工程的复杂性。
什么是工程 ? 对工程的定义颇具争议, 这里不想探讨工程的定义, 因为它涉及对科学和技术的不同理解。 笔者仅指出目前被国际上绝大多数或者说几乎全部工程社团所认同的工程目标,即提高或者促进“人类的幸福、安全与福祉” 。 显然, 工程的目标与科学或技术的目标是不同的。
这是因为, 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它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 社会、民族、地域、生态、环境, 这些都是工程必须考虑到的, 除此之外, 教育与文化、社会结构、社会交流、政治与经济、生活方式也都会因工程而改变。由于工程涉及面广泛, 所以它会带来哪些影响, 这在事先是很难预计的。 也许是在这个意义上, 不少学者将工程称为一种 “社会试验” 。 笔者对这个用语表示赞同。 面对三门峡水库带来的一些意想不到的环境、生态、经济、文化、地理等社会后果,三门峡水库工程也许就是一种轻率的社会试验,而不是一种严谨的社会实践。
由此可见, 将工程仅仅理解成一种“造物”活动是片面的, 同样, 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仅看作造房子、修路与架桥,同样也是片面的。 它只看到“硬”的一面, 而没有看到“软”的一面, 它没有考虑到工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
这里还应指出, 在当前流行的中文语境中,工程的概念被无边界地扩大了, 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扩展用法, 这里的“中国特色”是褒义词。例如, “五个一工程”, “文化下乡工程” 。 笔者在此不想对“工程 ”一词的用法做出评价。但是人们为什喜欢用“工程”, 而不使用其他也许更恰当的词, 例如“项目” 。 在英语世界中,program就是一个表示项目很恰当的词。 其原因在于:正如我们上面所指出的, 工程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实践,它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用“工程”替代“项目”的这种扩展用法无非是想表明它们所讲的“工程”也会像真正的工程一样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笔者的这种推测是正确的, 那么这也反过来印证了, 在人的心目中, 潜移默化地认为工程是一种社会实践或试验。 人们这种习以为常的思考方式也促进我们对工程的思考。
另外, “系统工程”的说法比较流行, 这一用法本身表明, “造物”活动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尽管也许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的活动。 那么,除了 “造物”之外, 这个系统内还包括哪些方面, 或者哪些活动,它们之间又如何相互影响, 它们又与系统外的其他因素处于何种关系中, 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引自文章“工程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丛杭青 ,浙江大学科学 、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