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论
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主要有费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亚当斯的两阶段模型、金泰尔的两阶段模型及我国学者冯忠良的四阶段理论。
(一)费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
1.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也称知觉阶段,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开始阶段。这一阶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形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
2.联结阶段
有时也称为定型或练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质是练习者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形成一个连贯操作技能整体。
3.自动化阶段
动作的自动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这时的动作已经程序化了。
(二)冯忠良的四阶段理论
1.操作定向
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
即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3.操作整合
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
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论
(一)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五阶段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活动的定向映象。
2.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离开了它的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以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实在的活动。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
5.内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是心智活动达到智力水平的最后阶段。
(二)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与费茨、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三阶段论相似)
1.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问题的结构,形成最初的问题表征。
2.联结阶段
在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为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编辑”为程序性知识。
3.自动化阶段
在自动化阶段,个体对特定的程序化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加工和协调,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技能操作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三)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
1. 原型定向:教师给学生提供外化了的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或“物质化”了的操作活动程序。
2. 原型操作: 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
3. 原型内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