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前提
韦纳认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二)基本观点
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
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三)教育应用
1.消极的归因模式
学业失败: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能力)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通常会认为不管自己做什么,都注定要失败或毫无意义。就学习而言,习得性无助与个体对失败的内部、稳定的解释密切相关。
学业成功:将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控时,不会产生强烈的情绪,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成就任务的坚持性。(任务难度、运气)
2.积极的归因模式
学业失败:将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可控时,会产生内疚感,对成功有相对高的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努力)
学业成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会产生自豪感,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