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自我效能感理论
上一节
下一节
代表人物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主要观点
自我效能感高,则动机水平高;
自我效能感低,则动机水平低
期望
结果期望
传统的期望
是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当个体预测到某一行为会导致特定结果时,这个行为才可能被激活。
效能期望
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说
情绪唤醒
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
成功:自我效能感增强
失败:自我效能感降低
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受归因方式制约
成功——不可控因素——自我效能感不增强
失败——不可控因素——自我效能感不一定降低
替代经验
观察者对自己与榜样之间相似性的知觉
观察者对自己与榜样所面临任务的相似性的知觉
榜样的数量
言语劝说
如他人的劝说、建议和鼓励等
简单有效, 应用广泛
缺乏经验基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稳定
情绪唤醒
正情绪能够增强自我效能感,负情绪能够减弱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影响的表现
决定个体对活动的选择
影响个体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行为的获得和已有行为的表现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 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 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 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丧失。这将给其一 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