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王永花

目录

  • 1 第八章 学习动机
    • 1.1 学习动机概述
    • 1.2 学习动机理论
    • 1.3 本章测试
    • 1.4 拓展材料:ARCS在微课设计中的应用
  • 2 第九章 知识建构
    • 2.1 知识建构课件
    • 2.2 本章测试
  • 3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3.1 问题及问题解决
    • 3.2 创造性及其培养
    • 3.3 拓展资料
  • 4 第十一章 学习策略
    • 4.1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及其理论
    • 4.2 第二课时 学习策略
    • 4.3 第三课时 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
    • 4.4 第四课时 资源管理策略
    • 4.5 拓展资料:反思日志提高元认知能力
    • 4.6 本章测验
  • 5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 5.1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5.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6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 6.1 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6.2 第二节——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6.3 第三节——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6.4 第四节——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 7 第三章——学习及其主要理论解释
    • 7.1 第一节——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 7.2 第二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应用
    • 7.3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 7.4 第四节——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 7.5 第五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7.6 第六节——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7.7 第七节——学习的建构理论
  • 8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
    • 8.1 第一节——知识涵义及分类
    • 8.2 第二节——知识的表征
  • 9 第五章——技能的形成
    • 9.1 第一节——技能的分类
    • 9.2 第二节——技能形成的过程
  • 10 第六章——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 10.1 第一节——品德的心理结构
    • 10.2 第三节——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 10.3 第二节——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11 第七章——学习动机
    • 11.1 第一节——动机概述
    • 11.2 第二节——归因理论
    • 11.3 第三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11.4 第四节——自我效能感理论
  • 12 第八章——学习的迁移
    • 12.1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分类
    • 12.2 第二节——学习迁移理论
  • 13 第九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 13.1 学习策略的分类
  • 14 第十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 14.1 第一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因素
    • 14.2 第二节——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 15 第十一章——教师心理
    • 15.1 教师专业成长理论
  • 16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
    • 16.1 第一节——常见的心理问题
    • 16.2 第二节——心理问题的矫正
第四节——自我效能感理论


                                    

代表人物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主要观点

自我效能感高,则动机水平高;

自我效能感低,则动机水平低



期望

结果期望

传统的期望

是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当个体预测到某一行为会导致特定结果时,这个行为才可能被激活。

效能期望

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说

情绪唤醒

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

成功:自我效能感增强

失败:自我效能感降低

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受归因方式制约 

成功——不可控因素——自我效能感不增强

失败——不可控因素——自我效能感不一定降低

替代经验

观察者对自己与榜样之间相似性的知觉 

观察者对自己与榜样所面临任务的相似性的知觉

榜样的数量 

言语劝说

如他人的劝说、建议和鼓励等

简单有效, 应用广泛

缺乏经验基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稳定

情绪唤醒

正情绪能够增强自我效能感,负情绪能够减弱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影响的表现

决定个体对活动的选择

影响个体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行为的获得和已有行为的表现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  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  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  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丧失。这将给其一  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