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论
    • 1.1 课程介绍(学生线上了解)
      • 1.1.1 学习目标(附教案)
      • 1.1.2 内容、特色与周次
      • 1.1.3 主讲教师
      • 1.1.4 考核要求
    • 1.2 课前准备:由“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附视频和视频链接)
    • 1.3 课堂教学
      • 1.3.1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附学习视频)
      • 1.3.2 哲学智慧的五个回归(附学习视频和课堂研讨主题)
      • 1.3.3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附阅读链接)
      • 1.3.4 创新与创新人才(附学习视频)
    • 1.4 PBL任务(一):创意介绍
  • 2 中国哲学智慧
    • 2.1 学习目标
    • 2.2 课前准备(附视频和主题讨论)
      • 2.2.1 课前测试
    • 2.3 课堂教学
      • 2.3.1 西方中心论的偏误
      • 2.3.2 辩证思维
      • 2.3.3 内在超越
      • 2.3.4 实录视频
    • 2.4 课后作业
  • 3 西方哲学智慧
    • 3.1 学习目标(附教案)
    • 3.2 课前准备:案例和思考(附视频链接)
      • 3.2.1 课前测试
    • 3.3 课堂教学
      • 3.3.1 哲学与智慧
      • 3.3.2 “自知无知”、柏拉图的理念论
      • 3.3.3 笛卡尔的“怀疑一切”、海德格尔的“在场”
    • 3.4 课后作业
  •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
    • 4.1 学习目标
    • 4.2 课前准备
      • 4.2.1 应看资料和讨论
      • 4.2.2 课前测试
    • 4.3 课堂教学
      • 4.3.1 坚持“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
      • 4.3.2 提高理论思维水平的基本途径
      • 4.3.3 增强战略分析能力的实践智慧
      • 4.3.4 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
      • 4.3.5 课堂实录视频
    • 4.4 课后作业
  • 5 道德哲学智慧——功利论与道义论之辨
    • 5.1 学习目标
    • 5.2 课前准备:案例、视频链接与思考
      • 5.2.1 课前测试
    • 5.3 课堂教学
      • 5.3.1 功利论和道义论的含义(附视频)
      • 5.3.2 功利论与道义论的特征(附视频)
      • 5.3.3 功利论和道义论的优势和缺陷(附视频和视频链接)
      • 5.3.4 实录视频
    • 5.4 课后作业
  • 6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 6.1 学习目标
    • 6.2 课前准备(附视频和视频链接)
      • 6.2.1 课前测试
    • 6.3 课堂教学
      • 6.3.1 发散思维
      • 6.3.2 收敛思维
      • 6.3.3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关系
      • 6.3.4 实录视频
    • 6.4 章节测验和讨论
    • 6.5 PBL任务(二):剧本创作
  • 7 思维导图及其绘制
    • 7.1 学习目标(附教案)
    • 7.2 课前准备(附视频链接)
      • 7.2.1 课前测试
    • 7.3 课堂教学
      • 7.3.1 思维导图概述
      • 7.3.2 思维导图的绘制
      • 7.3.3 随堂作业
      • 7.3.4 网课回放
    • 7.4 课后作业
  • 8 创新的人格特质与情境因素
    • 8.1 学习目标(附教案)
    • 8.2 课前准备(附视频链接)
      • 8.2.1 课前测试
    • 8.3 课堂教学
      • 8.3.1 尤金创造力测试与数据解读
      • 8.3.2 如何培养自信
      • 8.3.3 创新思维的培养
      • 8.3.4 网课回放
    • 8.4 课后作业
  • 9 批判性思维及其标准(一)
    • 9.1 学习目标(附教案)
    • 9.2 课前准备(附视频链接)
      • 9.2.1 课前测试
    • 9.3 课堂教学
      • 9.3.1 批判性思维的由来与概念
      • 9.3.2 批判性思维的标准:清晰性
      • 9.3.3 批判性思维的标准:准确性
      • 9.3.4 课中练习
      • 9.3.5 网课回放
    • 9.4 课后作业
  • 10 批判性思维及其标准(二)
    • 10.1 学习目标
    • 10.2 课前准备(附视频链接)
      • 10.2.1 课前测试
    • 10.3 课堂教学
      • 10.3.1 批判性思维的标准:相关性
      • 10.3.2 批判性思维的标准:重要性
      • 10.3.3 批判性思维的标准:一致性
      • 10.3.4 批判性思维的标准:充足性
      • 10.3.5 课中练习
      • 10.3.6 网课回放
    • 10.4 课后作业
  • 11 平行性思维与包容性思维
    • 11.1 学习目标(附教案)
    • 11.2 课前准备(附视频链接)
      • 11.2.1 课前测试
    • 11.3 课堂教学(附视频链接)
      • 11.3.1 平行思维
      • 11.3.2 包容性思考
      • 11.3.3 平行思维与包容性思考的异同
    • 11.4 课后作业
  • 12 展示与交流
    • 12.1 学习目标(附教案)
    • 12.2 各学期创意作品荟萃
    • 12.3 PBL成果汇集与交流
    • 12.4 创造性思维的艺术(作品展示)
    • 12.5 创意作品展示与交流
    • 12.6 PBL优异成果展示与交流
  • 13 学生反馈收集
    • 13.1 结课调查问卷
    • 13.2 教学建议改进区
课堂教学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批判性思维的由来、概念;分析批判性思维的6个标准,熟练运用批判性思维的6个标准。

2.教学难点:探究批判性思维的6个标准的落实问题,做好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

(一)批判性思维的标准:相关性

在批判性思维中,相关性要求陈述的东西与当下谈论的内容有密切的关联。

(二)批判性思维的标准:重要性

在批判性思维中,重要性意味着能够在较大的视野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意味着思考有深度和广度,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

要做到重要性,就要克服相关的思维障碍,还要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事情。

(三)批判性思维的标准:一致性

例2.试分析下面律师对证人的盘问中所揭露的不一致。

律师:去年12月3日,大约在傍晚6点钟,当你在顺意街从小轿车上下来时,在100米开外看到的是这个人吗?

证人:是的,是他。

律师:如果已经是晚上了,在那么远,你还能认出他来吗?

证人:不能,不过当时还有一些太阳光,因此,当我步出汽车时,我能看得很清楚。

律师:那么,当你在那个时间打开车门准备走进你家的前门时,你能看到前门上用黄色粉笔写的几个大字吗?

证人:是的。

律师:你看见了吗?

证人:是的,我看见了。

律师:你能告诉我们写的是什么吗?

证人:不,太暗了,我看不出来。

律师:法官,我的话问完了。


所谓一致性,在逻辑学的意义上是指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矛盾或者反对关系的思想,意味着不能自相矛盾,也不能言行不一。

要做到一致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逻辑学的意义上,一致性要求是在同一时空、同一条件关系下适用的。

(2)在实际生活中,一致性要求不否定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区别于对立统一规律。

(3)在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上,一致性要求言行一致。因为行动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检验,是对自己思维和语言的相信。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4)不一致的思想、言行不一,都会导致错误的决定和不良的结果。

四、批判性思维的标准:充足性

  在批判性思维中,充足性的涵义有如下两点:

(1)从理论的意义上来说,充足性意味着对得出的结论而言,已经做出了足够彻底的推理,所需要的内容都很充足,也考虑了所有必需的因素。

(2)充足性与目标、背景有关。充足性对一定的目标而言,并且意味着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中足以得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