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实务

王娜(副教授)

目录

  • 1 模块1   管理会计认知
    • 1.1 任务1 管理会计内涵认知
    • 1.2 任务2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认知
    • 1.3 小结
    • 1.4 综合测试
  • 2 模块2   成本性态分析
    • 2.1 任务1认知成本性态
    • 2.2 任务2.建立成本模型
    • 2.3 小结
    • 2.4 综合测试
  • 3 模块3  变动成本法
    • 3.1 任务1  变动成本法的认知
    • 3.2 任务2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利润比较
    • 3.3 小结
    • 3.4 综合测试
  • 4 模块4 本量利分析
    • 4.1 任务1认知单一品种本量利关系
    • 4.2 任务2认知多品种本量利关系
    • 4.3 小结
    • 4.4 综合测试
  • 5 模块5 经济预测
    • 5.1 任务1 完成销售、利润、成本的预测,撰写预测分析报告
    • 5.2 任务2 完成资金缺口的确定
    • 5.3 小结
    • 5.4 综合测试
  • 6 模块6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
    • 6.1 任务1 认知决策重要性
    • 6.2 任务2 新产品、亏损产品的决策
    • 6.3 任务3.生产方式、特殊订单、最优生产量的确定
    • 6.4 任务4 产品售价的制定
    • 6.5 小结
    • 6.6 综合测试
  • 7 视频包
    • 7.1 视频学习
  • 8 模块7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 8.1 任务1 认知长期投资决策
    • 8.2 任务2.购进设备的可行性分析决策
    • 8.3 任务3 更改固定资产的决策
    • 8.4 小结
    • 8.5 综合测试
  • 9 视频学习
    • 9.1 认知单一品种本量利关系
    • 9.2 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
    • 9.3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 9.4 管理会计认知
    • 9.5 新产品的决策分析
    • 9.6 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2)
    • 9.7 认知完全成本法
  • 10 模块8 全面预算的编制
    • 10.1 任务1 认知全面预算
    • 10.2 任务2 业务预算的编制及其他预算方法
    • 10.3 任务3 现金预算的编制
    • 10.4 任务4 预计会计报表的编制
    • 10.5 模块小结
    • 10.6 综合测试
  • 11 模块9  成本控制
    • 11.1 任务1 认知成本控制,制定标准成本
    • 11.2 任务2  计算分析产品成本项目差异
    • 11.3 任务3 用标准成本法进行账务处理
    • 11.4 小结
    • 11.5 综合测试
  • 12 模块10 责任会计
    • 12.1 任务1  建立责任中心,对责任中心考核
    • 12.2 任务2  制定内部转移价格
    • 12.3 模块小结
    • 12.4 综合测试
任务2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利润比较

兰奇公司临近年末,为了实现预算利润指标,经理调整工作重点,开始加大销售力度,减少生产量,减少库存。经过一个季度的努力,销售量比前三季度提升30%,满以为利润会有大幅度上升,但是看到财务部门上报的第四季度利润竟然是逐月递减的,(具体数据见教材P57)他感到大为吃惊。“难道我们的利润不是和销售额成正比例增长的吗?为了减少积压的库存,本季度减少了生产量,但从报表可以看出,产量越小,利润越少;产量越大,利润越大;难道利润同产量呈比例吗?”公司经理疑惑地问财务人员。

思考

问题1:为什么在同一会计期间变动成本法的利润与完全成本法的利润会出现差额。

问题2:为什么说当产销不平衡时,变动成本法可以更好的向管理者报告利润?完全成本法对当期的利润会有什么样的扭曲?

问题3:两种成本法下的利润能否相互转化?

问题4:变动成本法存在着哪些优势和不足?


根本原因在于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被收益扣除的额度不同所导致的

通过二者公式相减结果如下:

完全利润-变动利润

= (营业收入-销货成本-期间成本)-(营业收入一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

=(-变动销货成本-固定销货成本-变动期间费用-固定期间费用)+变动销货成本+变动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期间成本

=-固定销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成本+本期固定成本-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成本-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成本

=(期末存量× a/x2 -期初存量×a/x1)

完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

=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销货成本

变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

=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

广义营业利润的差额

=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期末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期初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

=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期末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期初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

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净利润-(期末存货量×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净利润

 =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期末存货量×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可以简化部分成本核算步骤。

(2)促使管理者重视市场销售,防止盲目扩大生产。 

(3)便于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

2)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不符合财务会计产品成本的传统概念以及对外报告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不能适应定价决策的需要。

(4)使用变动成本法可能会引起所得税方面的问题。

根据上述相关知识可知,造成在同一会计期间变动成本法的利润与完全成本法的利润会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是两种方法对当期固定制造费用处理的不同所致。公司10、11、12月利润差额形成原因计算如表3-13所示。

表3-13  利润差额计算表                单位: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了产品成本,各期产量不等就会导致单位制造费用不同,每期利润水平不仅受到当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影响,而且要受到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中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影响,只要各期产量和销售量不等,期初、期末存货量不等,各期税前净利必然不相等。同时,当产量大于销量,期末存货大于期初存货时,完全成本法的利润最大,如果以此利润来考核管理者的业绩,就可能出现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在会计期末制造出大量的产品,形成虚假繁荣的局面。扭曲管理者的真实业绩。2)在变动成本法下,当期产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被扣除,不会影响到销货成本,在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各期利润的大小只受销售量因素的影响。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各月利润会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与销售量成正相关变动,所以说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量”成为企业利润的晴雨表,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经营。

所以说,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的业绩是靠销售量的不断增大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