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过程,以及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学问题。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环境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过去,人们认为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容纳废物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可以把各种废弃物随意地排向环境。然而,恩格斯早在100 多年前就曾经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大自然对于我们所谓的每一次的胜利都无情地报复了我们。但是,人们并没有记取这种警告,甚至根本就没有理会这种警告。
2002 年 E. Wilson 出版了《生命的未来》(The Future ofLife),书中“自然的最后挣扎”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对人类前景更加现实的观点摆在了人类眼前:人口过多和环境恶化正在世界各地发生。它使得自然栖息地越来越小,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现实世界是被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同时控制着的,人类正和剩余的生物作最后一次斗争。如果人类再继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这个世界,那么赢得的只是一次卡德摩斯式的“胜利”(指牺牲极大的胜利),先失去了生物圈,然后整个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人类通过对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其实环境问题的实质就在于,一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由于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自然界给人类的报复越来越明显,干旱、洪涝、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是人们必须深刻了解以下两个简单而重要的事实:一是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二是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增殖都是需要时间的,一旦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必须要保护环境,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是维持人类迫宜的环境质量,保护、增殖可更新资源使其不断扩大,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使其免于浪费和被破坏,努力寻找可替代的新资源,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展充分持续利用(王绍茄,2009)。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是矛盾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统一的,在矛盾中运动,在运动中发展,最终统一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辩证统一的。经济活动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而不断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由于人类过分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而造成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草地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日益严重,空气及淡水质量急速下降。如此不但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势必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展。
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从另一方面来看,为保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得不限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度。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是相互制约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二者又是缺一不可的。这种关系的维持,必定是辩证的统一。因此,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实现环境与经济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张艳艳,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