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信息安全入门
    • 1.1 现实中安全问题
    • 1.2 区分信息、消息、数据、信号与通信
    • 1.3 认识信息安全的内涵
    • 1.4 网络脆弱性分析
    • 1.5 信息安全威胁分析
    • 1.6 信息安全模型
  • 2 物理安全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2.1 从案例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 2.2 物理安全涉及的内容
    • 2.3 案例及思考题
  • 3 信息加密方法
    • 3.1 初识密码学
    • 3.2 密码学发展的3个阶段
    • 3.3 密码基本概念及类型
    • 3.4 古典密码体系的演化
    • 3.5 非对称加密算法
    • 3.6 穷举破译法与统计分析法
  • 4 信息加密应用
    • 4.1 初识CA
    • 4.2 PGP加密与使用
    • 4.3 文件的加密与解密
    • 4.4 PGP邮件加密与解密、签名与验证
  • 5 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操作
    • 5.1 何为隐写术?
    • 5.2 信息隐藏应用----数字水印
    • 5.3 图片水印制作
  • 6 黑客与嗅探
    • 6.1 两个故事
    • 6.2 何为OSI模型?
    • 6.3 TCP/IP模型
    • 6.4 网络信息收集—DOS命令
    • 6.5 网络信息收集--Windows网络探测工具
    • 6.6 端口扫描
    • 6.7 网络监听
  • 7 黑客攻击技术
    • 7.1 黑客攻击的一般步骤
    • 7.2 黑客是如何实施攻击的?
  • 8 攻击防范技术
    • 8.1 防火墙
    • 8.2 入侵检测技术
    • 8.3 VPN
    • 8.4 “密罐”技术
  • 9 病毒防治
    • 9.1 认识计算机病毒
    • 9.2 恶意代码
  • 10 操作系统安全管理
    • 10.1 操作系统入门
    • 10.2 Linux的自由天地
    • 10.3 Windows系统安全
  • 11 无线局域网安全认识与管理
    • 11.1 何为无线局域网?
    • 11.2 了解无线局域网典型设备
    • 11.3 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有哪些?
    • 11.4 无线安全管理实例
  • 12 数据备份与恢复
    • 12.1 初识数据备份与恢复
    • 12.2 常用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
    • 12.3 掌握Windows数据备份典型方法
    • 12.4 巧用数据恢复软件
  • 13 云计算与云安全
    • 13.1 Animoto的创业故事
    • 13.2 云计算
    • 13.3 何为云安全?
  • 14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 14.1 信息安全中的法律问题
    • 14.2 计算机犯罪
从案例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是一个整体,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不仅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技术手段,还需要以人为核心的策略和管理支持。网络安全至关重要的往往不是技术手段,而是人占主导的管理手段。

这里需要谈到安全遵循的“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的容积决定于最短的一块木板,一个系统的安全强度等于最薄弱环节的安全强度。无论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设备,只要安全管理上有漏洞,那么这个系统的安全一样没有保障。比如,设置电子邮箱密码太简单,非常容易遭黑客攻击。据美国《纽约时报》2010年1月21日报道,调查显示1/5的美国人爱用类似“123456”、“abc123”、“iloveyou”的密码,这无异于告诉黑客:攻击我吧。美国社区网站“Rock You”2009年12月遭到黑客攻击,导致3200万用户的密码被盗。美国某知名网络安全公司日前通过对这3200万用户的密码进行分析后,列出十大常用密码,其中“123456”的使用频率最高(约占1%)。该公司提醒用户尽量避免用这些简单数字作为密码。公司首席技术官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初网络刚刚兴起时,美国人就爱使用这类简单易记的密码,没想到20年后这一状况并未改观。他说,这可能是人类天生就有“疏忽基因”所致。但现在人们应该严肃对待密码安全问题。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信息安全问题并不是出现在技术上,更多出现在安全管理方面。

案例1  “消失”的报警器

一军事基地四周有铁丝网和运动传感器保护,攻击者带上一只兔子,将它扔到铁丝网上,然后离去。运动传感器报警,卫兵做出反应,没有发现异常就返回了哨所。攻击者又如法来了一遍,卫兵再次做出反应。这样经过几个晚上之后,卫兵关掉了运动传感器。攻击者驾着吉普车直闯铁丝网。这种事在俄罗斯驻阿富汗的军事基地发生过多次。对几个美军基地曾做过试验,结果都取得惊人的成功。

据称,曾经针对前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进行过类似的攻击。美国人向窗户发射了一粒加拿大薄荷糖(一粒糖丸)。振动触发了报警器,但糖丸碎掉了,找不到报警原因。随后又一粒,砰!报警,不知原因。最后报警器经过修改,窗户振动也不再报警了。

窃车贼在凌晨2点、2点10分、2点20分、2点30分……触发汽车报警,直到车主关掉报警器以平息邻居的怒气。早晨醒来,车不见了。

案例2  “蓝极速”网吧火灾

2002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的一家名为“蓝极速”的网吧发生火灾。如图2-2所示。经公安消防部门现场勘查,火灾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此次烧死的24人当中,有近一半来自北京科技大学。

网吧老板在晚上11点离开后,就将网吧的铁门从外面锁上。看到蓝极速网吧的3个后窗,窗户下面是一个平台,离地面只有不到4米高,如果不是窗户上的铁栅栏,网吧里的人本是可以逃生的。

消防部门指出,这家网吧老板未经任何审批私自开业经营,无任何消防措施,建筑物外窗均被安装了防盗护栏并焊死,致使被困人员无法逃生,同时也给消防队员营救被困人员和灭火行动带来极大困难。而且,该网吧在装饰装修中使用了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电脑及桌椅均为易燃物品。网吧的建筑面积只有220平方米,而使用空间却被分隔成为1个39.4平方米的大厅(内部密集放置了23台电脑)和11个小房间(其中5间机房共放置电脑64台)。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大量高浓度的有毒烟气,浓烟高热在室内蓄积无法向外扩散,迅速充满整个空间,致使火灾中死亡的多数人员是窒息而死。

案例3  网络诈骗案

2001年3月,纽约警方批露了一起让超级富翁们都心惊胆颤的网络诈骗案,一名叫亚不拉罕·阿布拉达的32岁男子在餐馆打杂,精通计算机,曾因多次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被判刑,他诈骗目标全都是在财富杂志上鼎鼎有名的金融、企业界巨头,作案时瞄准了与美国名人、富人打交道的大型信用评估公司,通过伪造的证件,要求这些公司提供富人们详细信用资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克隆了他们的身份,然后利用图书馆中电脑成功破译了他们信息卡,或公司银行的帐号,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内,阿布拉达几乎是如出一辙地进行诈骗活动,由于涉及数额巨大、范围广泛,此案成为自互联网面世以来数额最大的诈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