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总论
    • 1.1 总论
    • 1.2 诗经概述
      • 1.2.1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 1.2.2 采诗说
      • 1.2.3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 2 诗经
    • 2.1 卫风•伯兮
      • 2.1.1 《伯兮》赏析
      • 2.1.2 诗经中的爱情诗
    • 2.2 王风•黍离
      • 2.2.1 《黍离》赏析
      • 2.2.2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 2.2.3 诗经中的战争诗
  • 3 屈原
    • 3.1 屈原与楚辞
    •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 3.3 《湘夫人》赏析
    •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 4 先秦散文(上)
    •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 4.2 《老子》内容、艺术
    •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 4.4 《曲则全》“不自见”
    •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 5 先秦散文(下)
    • 5.1 《庄子》总论
    • 5.2 庄子《山木》
      • 5.2.1 《山木》(上)
      • 5.2.2 《山木》(下)
    • 5.3 大学之道
      • 5.3.1 《大学》概说
      • 5.3.2 《大学》赏析
  • 6 春秋左传
    • 6.1 《左传》简介
    • 6.2 《郑伯克段于鄢》
  • 7 秦汉文
    • 7.1 李斯《谏逐客书》
    • 7.2 《谏逐客书》赏析
  • 8 汉魏六朝诗(一)
    • 8.1 汉乐府总论
    •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 9 汉魏六朝诗(二)
    • 9.1 建安诗歌
    • 9.2 曹操及其诗
    • 9.3 《蒿里行》赏析
    • 9.4 曹丕及其诗
    • 9.5 《燕歌行》赏析
  • 10 汉魏六朝诗(三)
    • 10.1 陶渊明及其诗
    • 10.2 《读<山海经>》赏析
    • 10.3 鲍照及其诗
    •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 11 汉魏六朝诗(四)
    • 11.1 谢朓与“永明体”
    •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 11.3 南朝乐府民歌
    • 11.4 《西洲曲》赏析
  • 12 汉魏六朝文(上)
    • 12.1 六朝文、赋
    • 12.2 王粲
    • 12.3 王粲《登楼赋》
    • 12.4 楼址考订
    • 12.5 《登楼赋》赏析(上)
    • 12.6 《登楼赋》赏析(中)
    • 12.7 《登楼赋》赏析(下)
    • 12.8 《登楼赋》小结
  • 13 汉魏六朝文(下)
    •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 14 初盛唐诗
    •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 15 盛唐山水田园诗
    • 15.1 总论
    • 15.2 王维与其诗
    •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 15.5 孟浩然与其诗
    •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 16 盛唐边塞诗
    •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 16.2 高适与其诗
    • 16.3 《燕歌行》背景
    • 16.4 《燕歌行》赏析(上)
    • 16.5 《燕歌行》赏析(下)
    •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 17 李白(上)
    • 17.1 李白生平
    •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 17.3 《关山月》赏析
    • 17.4 《远别离》赏析
  • 18 李白(下)
    •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 18.2 《赠孟浩然》赏析
    •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 19 杜甫(上)
    • 19.1 杜甫生平
    • 19.2 杜甫的创作
    • 19.3 《哀江头》赏析
    •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 20 杜甫(下)
    •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 20.2 七言律诗综述
    • 20.3 《登高》赏析
    • 20.4 《蜀相》
    •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 21 唐代散文(上)
    •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 22 唐代散文(下)
    •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 23 中唐诗(一)
    •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 23.6 韩愈其他诗歌
  • 24 中唐诗(二)
    •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 25 中唐诗(三)
    •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 26 白居易(上)
    •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 26.2 《长恨歌》朗读
    •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 27 白居易(下)
    •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 28 晚唐诗(上)
    •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 28.3 《早雁》赏析
    • 28.4 《赠别》赏析
    • 28.5 其他诗赏析
  • 29 晚唐诗(下)
    •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 29.2 《无题》赏析
    •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 29.4 罗隐诗
    • 29.5 晚唐其他诗人
  • 30 唐五代词(上)
    • 30.1 什么是词?
    • 30.2 词的起源
    • 30.3 词的南方特点
    • 30.4 唐五代词概况
    •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 30.6 《忆秦娥》赏析
  • 31 唐五代词(中)
    • 31.1 花间词
    •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 32 唐五代词(下)
    •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 32.1.1 南唐历史
      • 32.1.2 南唐词
    •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 32.2.1 冯延巳与冯词特点
      • 32.2.2 《鹊踏枝》赏析
    • 32.3 李璟与李煜
      • 32.3.1 唐中主李璟
      • 32.3.2 唐后主李煜
    • 32.4 《浪淘沙》赏析
    • 32.5 《虞美人》赏析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 1 李白《春夜宴诸从...
  • 2 课后作业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一次自然轻松、尽情尽兴的兄弟宴饮,写成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诗序神品。于是这次极为普通的宴会,因李白和他的短序而成为历史上极富盛名的一次派对。历代画家对此心摹手追,极力再现当时的场景。

明代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上为局部图)描绘李白与他几个堂弟春夜在桃花园中设宴、喝酒、赋诗的情景。画幅中间,大桌上杯盘佳肴,桌旁红烛纱灯,桌几上放着诗篇画卷。四位诗人,围桌而坐。右边的两位,一个举杯,一个拿筷,似乎正在对饮;左边的一位,脸朝外面,正举目欣赏着桃花、夜色,也许诗已酿成,正在斟字酌句。而背向外的一位,低着头,正要举杯畅饮,并若有所思。

李白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市),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今四川省江由市),过着读书、任侠的生活。

眸子炯然,哆(chǐ )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少任侠,手刃数人。                                             魏颢《李翰林集序》

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鸢。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李白在26岁-27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途经渝州 、荆门 、 洞庭 、庐山 、天门山 、金陵、 扬州。从开元17年(729)到开元二十七年(739),也就是李白从28岁到38岁,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省孝感市)隐居十年。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创作时间

此序约于开元二十一(公元733)年前后作于安陆。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 

                                               詹锳先生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安陆娶亲

李白27岁娶许圉师孙女。许圉师为唐高宗朝左相。

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 云梦有七泽, 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 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矣。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李白尝作《长相思》乐府一章, 末曰:“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妇从旁观之曰:“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 开箱看取石榴裙。”太白爽然若失。此即所谓相门女也。

      (清)宋长白 《柳亭诗话》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二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                                                     魏颢《李翰林集序》

宗:宗楚客孙女,宗楚客为武后朝宰相。

题目异文

《文苑英华》、《唐文粹》作:“春夜宴从弟桃园序”。 

《古文观止》作:“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诸从弟考证

在太白集中出现的从弟有李之遥、李昭、李延年、李幼成、李令问等人。李幼成、李令问与李白在安陆交往密切。                                                   詹锳先生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中亚地名),易姓与名,……神龙(705)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伯阳即老聃李耳,分娩时母亲指李树为姓,“复”指此时才恢复原姓。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李阳冰《草堂集序》

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之中,得公之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世孙也。隋末多难,一房窜于碎叶,流离散居,隐易姓名。故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李白自称凉武昭王李暠hào九世孙,(比唐玄宗李隆基高两辈。)若以此为标准,李白自相矛盾处很多:

李白和唐代皇室交往中,称李延年为从兄,降两辈;称李云为叔,降三辈;称李贲为叔,降四辈;称李晔为叔,降两辈;称李阳冰为叔,降一辈;称李錞chún为弟,降三辈。

-----------------------------------------------------------------------------------------

天宝元年(742)颁布诏书:

殿中侍御史李彦允等奏称,与朕同承凉武昭王后,请甄叙者,源流实同,谱牒犹著……自今已后,凉武昭王孙(李)宝已下,绛郡、姑臧、敦煌、武阳等四房子孙,并宜隶入宗正,编诸属籍。 

李白没有去落户,是否凉武昭王之后,存疑。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五: 

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李白诸从弟是否有很近的血缘关系?存疑。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曩昔东游维扬,不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  

李白对朋友的阔绰。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昔与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襢zhàn服恸笑,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肉尚在。白雪泣持刃,躬身洗削,裹足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李白对朋友的仗义。


陶渊明《杂诗》:“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共秋被,携手日同行。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血缘关系的远近不能疏远李白的兄弟情义。 

宴集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序文很多,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等。

李白的这首《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只有短短的119个字,却以新清流丽的笔触描述了春夜与诸从弟秉烛夜游、欢宴赋诗的温馨情景,虽有人生短暂、“浮生若梦”的感慨,却不掩飞扬高蹈的精神气质。篇幅短小,却别具韵味。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首段讲时光易失,良辰难再,要及时行乐。

浮生若梦:谓世事虚浮无定,如一场大梦。

《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秉烛夜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十四:“小小燕集,而一起却从天地万物说入,是何等胸怀!”

开篇便不同寻常。文章从对天地、光阴的思考起笔,用“万物”、“百代”极言空间的阔大和时间的久远,用“而”字非常自然的将话题过渡到“浮生”,转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节奏简洁而紧张。“逆旅”、“过客”的比喻,使人想见李白潇洒出尘、超乎凡俗的风度。宇宙尚且如此,则人生之无常、欢娱之短暂,更当令人警醒和珍惜。文章自然转到欢宴上。

1.浮生如梦,为欢几何?

首段末句宕开一笔,借古人秉烛游赏开解自己之欢宴。不直接说自己,而从古人说起,文章显得转折多姿,波澜生动。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阳春:温暖的春天;

烟景:朦胧如烟的春景;

大块:大地,大自然。《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期名为风。”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自然之称。”清人俞樾《诸子评议》卷一认为:“大块”就是大地。

假:借;提供; 

文章:错综美丽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锦绣般的自然景物。

“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作者还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称为“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

 2.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会桃李(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群季:诸弟。古人兄弟按年龄排列,称伯、仲、叔、季。

惠连:谢灵运族弟;

康乐:谢灵运。谢灵运是南朝刘宋的著名诗人,我国山水诗的鼻祖。这里是作者借以自愧。

《南史》记载谢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加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共享天伦,机会难得

能和兄弟们一起共度良宵,实在不易,为人生一大乐事。再加上“群季俊秀”,那就更要一展才华,不传千古,也能自娱自乐了。恰当的时间,美好的情境,欢乐的气氛,怎不生感慨,发诗情?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清:清雅; 

坐花:坐花丛中; 

醉月:醉在月光下;   

幽赏、高谈、坐花、醉月,写夜宴之趣,欢情毕现,为文章的高潮。

“飞”字写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快意。 左思《吴都赋》:“飞觞举白。”刘良注:“飞觞,行觞疾如飞也。” 

罚依金谷酒数:晋代石崇在洛阳有金谷园,他常在园中与朋友饮酒赋诗,《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1.以“夜”为行文脉络 

以“夜”字立意,满眼的“烟景”,见出月色下景色的朦胧;幽赏夜色,清谈月下,秉烛而游,饮至醉月,处处不脱一“夜”字。

为一“夜”字,劈首从天地光阴发出如许异想,是其识见之超卓处。烟景而曰召,文章而曰假,是其下字奇特处。写景则曰烟景,写赏则曰幽赏,写醉则曰醉月,总不脱一“夜”字,是其体贴精细处。而一句一转,一转一意,尺幅中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短文之妙,无逾此篇。 

                                                    清)李扶九编《古文笔法百篇》卷十四 

明人王志坚:“太白文萧散流丽,乃诗之余。”                              《四六法海》卷十引 

文章紧扣题目,有春有月,有酒有花,有兄有弟,有诗有歌,快慰之情,溢于言表。

发端数语,已见潇洒风尘之外,而转落层次,语无泛设。幽怀逸趣,辞短韵长,读之增人许多情思。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笔势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豪情纵横的诗意。其中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令人神清气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的气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此乃李白的本真!

2.文中充分体现了李白与天地万物平等和谐、融合如一的关系,展示出“诗仙”宽阔的胸襟和高度的自信。

开篇从天地、光阴说起,用万物、百代之类阔大的字眼修饰;继而“阳春召我烟景”“大块假我文章”,把春天和大自然当作友好的朋友。用这样的胸怀看待天地、光阴,体现了李白睥睨万物的伟人气质。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                                         《寄谯郡元参军》 

傲岸豪迈的气概和蔑视世俗荣华、向往自由的精神。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白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完,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孟棨《本事诗》

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

                                                               魏颢《李翰林集序》

颢始名万,次名炎。万之日不远命驾江东访白,游天台,还广陵见之。          魏颢《李翰林集序》

相如赋飘飘有凌云之气,太白文何独不然。                                 唐德宜《古文翼》卷八

李白的文章一如其人,潇洒不羁,率性而作,笔势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文章蕴含着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读之令人扬眉吐气、神清气爽。且常现神来之笔。



这次筵席是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

切莫因为浮生若梦就消极地追求享乐。这样会使生命之花过早凋谢,哀叹人生苦短会让生命白白地消磨。

人生是宝贵的也是短暂,有如昙花一现。 然而,如果我们的人生能够像昙花般的玉洁清香,充满活力与豪情,我们又何须惋惜她的短暂呢?

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这是一个自信乐观、朝气蓬勃的时代。诗人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却不为此黯然伤神,而是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与兄弟一起观月赏花,饮酒作诗,高谈歌咏,这是一种潇洒阳光、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