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总论
    • 1.1 总论
    • 1.2 诗经概述
      • 1.2.1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 1.2.2 采诗说
      • 1.2.3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 2 诗经
    • 2.1 卫风•伯兮
      • 2.1.1 《伯兮》赏析
      • 2.1.2 诗经中的爱情诗
    • 2.2 王风•黍离
      • 2.2.1 《黍离》赏析
      • 2.2.2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 2.2.3 诗经中的战争诗
  • 3 屈原
    • 3.1 屈原与楚辞
    •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 3.3 《湘夫人》赏析
    •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 4 先秦散文(上)
    •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 4.2 《老子》内容、艺术
    •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 4.4 《曲则全》“不自见”
    •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 5 先秦散文(下)
    • 5.1 《庄子》总论
    • 5.2 庄子《山木》
      • 5.2.1 《山木》(上)
      • 5.2.2 《山木》(下)
    • 5.3 大学之道
      • 5.3.1 《大学》概说
      • 5.3.2 《大学》赏析
  • 6 春秋左传
    • 6.1 《左传》简介
    • 6.2 《郑伯克段于鄢》
  • 7 秦汉文
    • 7.1 李斯《谏逐客书》
    • 7.2 《谏逐客书》赏析
  • 8 汉魏六朝诗(一)
    • 8.1 汉乐府总论
    •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 9 汉魏六朝诗(二)
    • 9.1 建安诗歌
    • 9.2 曹操及其诗
    • 9.3 《蒿里行》赏析
    • 9.4 曹丕及其诗
    • 9.5 《燕歌行》赏析
  • 10 汉魏六朝诗(三)
    • 10.1 陶渊明及其诗
    • 10.2 《读<山海经>》赏析
    • 10.3 鲍照及其诗
    •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 11 汉魏六朝诗(四)
    • 11.1 谢朓与“永明体”
    •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 11.3 南朝乐府民歌
    • 11.4 《西洲曲》赏析
  • 12 汉魏六朝文(上)
    • 12.1 六朝文、赋
    • 12.2 王粲
    • 12.3 王粲《登楼赋》
    • 12.4 楼址考订
    • 12.5 《登楼赋》赏析(上)
    • 12.6 《登楼赋》赏析(中)
    • 12.7 《登楼赋》赏析(下)
    • 12.8 《登楼赋》小结
  • 13 汉魏六朝文(下)
    •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 14 初盛唐诗
    •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 15 盛唐山水田园诗
    • 15.1 总论
    • 15.2 王维与其诗
    •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 15.5 孟浩然与其诗
    •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 16 盛唐边塞诗
    •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 16.2 高适与其诗
    • 16.3 《燕歌行》背景
    • 16.4 《燕歌行》赏析(上)
    • 16.5 《燕歌行》赏析(下)
    •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 17 李白(上)
    • 17.1 李白生平
    •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 17.3 《关山月》赏析
    • 17.4 《远别离》赏析
  • 18 李白(下)
    •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 18.2 《赠孟浩然》赏析
    •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 19 杜甫(上)
    • 19.1 杜甫生平
    • 19.2 杜甫的创作
    • 19.3 《哀江头》赏析
    •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 20 杜甫(下)
    •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 20.2 七言律诗综述
    • 20.3 《登高》赏析
    • 20.4 《蜀相》
    •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 21 唐代散文(上)
    •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 22 唐代散文(下)
    •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 23 中唐诗(一)
    •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 23.6 韩愈其他诗歌
  • 24 中唐诗(二)
    •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 25 中唐诗(三)
    •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 26 白居易(上)
    •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 26.2 《长恨歌》朗读
    •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 27 白居易(下)
    •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 28 晚唐诗(上)
    •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 28.3 《早雁》赏析
    • 28.4 《赠别》赏析
    • 28.5 其他诗赏析
  • 29 晚唐诗(下)
    •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 29.2 《无题》赏析
    •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 29.4 罗隐诗
    • 29.5 晚唐其他诗人
  • 30 唐五代词(上)
    • 30.1 什么是词?
    • 30.2 词的起源
    • 30.3 词的南方特点
    • 30.4 唐五代词概况
    •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 30.6 《忆秦娥》赏析
  • 31 唐五代词(中)
    • 31.1 花间词
    •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 32 唐五代词(下)
    •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 32.1.1 南唐历史
      • 32.1.2 南唐词
    •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 32.2.1 冯延巳与冯词特点
      • 32.2.2 《鹊踏枝》赏析
    • 32.3 李璟与李煜
      • 32.3.1 唐中主李璟
      • 32.3.2 唐后主李煜
    • 32.4 《浪淘沙》赏析
    • 32.5 《虞美人》赏析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 1 《与陈伯之书》赏...
  • 2 课后作业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顿首:以头叩地,古代书信中常用的敬词

足下:书信中对于收信者的尊称

勇冠三军:英勇为全军第一

三军:军队的通称。

才为世出:才能为救世而出

燕雀、鸿鹄:此指陈伯之弃齐归梁之事

语本《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伯之最初在齐 东昏侯手下统领军队,率齐军抵抗梁武帝,后因势弱而降梁。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

因机变化,遭遇明主:指陈伯之背弃东昏侯降梁之事

明主:指梁武帝

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指陈伯之降梁后,辅佐梁武帝,建立事业和功勋

开国称孤:古代凡受封爵位者,可自称“孤”。晋以后封爵,自郡公到县男,皆冠以“开国”的称号,以示尊贵。陈伯之降梁后,受封征南将军、丰城县公,食邑二千户,可自称为“孤”,是谓“开国称孤”。开国,犹言受封爵位。 

朱轮华毂:华丽的车辆

朱轮:丹漆的车轮

华毂:文饰华丽的车毂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此处“轮”与“毂”皆代称车辆。

拥旄万里:手持旄节,号令一方

此指陈伯之降梁后任江州刺史,统领军队,势力范围广大。

旄:旄节,古代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子

万里:形容统领范围广大

何其壮也:多么雄壮啊

何其:多么

其:助词,无义 

      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奔亡之虏:逃亡投敌的叛徒,此指陈伯之于天监元年投奔北魏一事

一旦:忽然

奔亡:逃亡

鸣镝:响箭

镝:本指箭镞,箭头

股战:股,大腿

战:通“颤”,发抖

穹庐:北魏人所居住的毡帐,即今所谓蒙古包,此处借指北魏朝廷

穹:中间隆起四边下垂的样子。

又何劣邪:又是多么卑劣啊

邪:同“耶”,表示惊异的语气。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獗,以至于此。

寻君去就之际:探求您叛梁投魏之时,并没有其它的原因

寻:探究、探索

去:指叛离

就:往,指投靠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只是因为对内不能审察自己,指对于“去就”之事不能深思熟虑

直:只、仅

以:

审:审察考虑

外受流言:对外轻易相信谣言而叛梁一事

由于陈伯之不识字,当时部属散布梁朝廷府库空虚、境内饥馑的谣言,游说陈伯之借机反叛。

流言:谣言

沉迷猖獗:沉醉迷恋,狂妄放肆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责:

弃瑕录用:不追究从前的过失而加以任用

瑕:玉的斑点,比喻过失

录用:任用

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指梁武帝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人,使一切摇摆不定的人都能安下心来

赤心:诚心

反侧:本指身体翻来覆去、辗转不安,引申为反复无常、怀有二心

万物:指众人

不假仆一二谈:不必由我一一说明

假:藉用

仆:自称之谦辞

一二:一一、逐一

  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事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朱鲔(wei)涉血于友于:“朱鲔涉血于刘秀之友于”的省略,指朱鲔杀了刘秀的兄弟。汉更始帝刘玄即位之初,刘演为大司徒,威名日盛,朱鲔为大司马,劝更始帝杀了刘演。后刘演的胞弟刘秀攻洛阳,朱鲔坚守,刘秀答应不计旧怨,保留其官职,朱鲔乃降。

鲔:涉血,指杀人众多,血流满地

涉:通“蹀”,践踏

友于:语出《论语·为政》:“友于兄弟”,此指兄弟

张绣剚(zi)刃于爱子:“张绣剚刃于曹操之爱子”的省略,指张绣杀了曹操的爱子。汉献帝建安二年(197)正月,张绣以宛城降曹操,后又反悔,打败曹军,流矢伤及曹操,杀曹操长子曹昂及侄儿曹安民。四年,张绣复率众投降曹操,封列侯。

剚刃:刺杀

汉主不以为疑:指汉光武帝刘秀不因此而怀疑朱鲔

魏君待之若旧:指魏武帝曹操对待张绣一如以往

昔人:从前的人,指朱鲔、张绣

       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往哲是与:是前贤所称许的

往哲:前贤

是:助词

与:称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迷途不远而能回头,是古代典籍所推崇的

先典:指《易经》

《易经》复卦初九爻辞:“不远复,无祇悔,元吉。”这是大吉之事。

攸:

高:推崇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屈法申恩,吞舟是漏:松缓刑法,申明恩德,赦免罪大恶极的人,指梁武帝对陈伯之宽大为怀。

屈法:宽缓刑法

申恩:申明恩德

吞舟是漏:“漏吞舟”的倒装,渔网宽松,能漏掉吞舟的大鱼。比喻法网宽疏,连罪大恶极的人都可以放过。

是:助词,无义    

松柏不翦:意谓祖坟未被破坏,墓地多种植松柏,故以松柏代称坟墓。

翦:同“剪”,砍伐

亲戚安居:亲戚未因陈伯之叛逃而受连带处分,仍旧安定过活。

高台未倾:宅邸完好

高台:指馆邸

倾:倒塌

悠悠尔心:你的心仔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