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总论
    • 1.1 总论
    • 1.2 诗经概述
      • 1.2.1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 1.2.2 采诗说
      • 1.2.3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 2 诗经
    • 2.1 卫风•伯兮
      • 2.1.1 《伯兮》赏析
      • 2.1.2 诗经中的爱情诗
    • 2.2 王风•黍离
      • 2.2.1 《黍离》赏析
      • 2.2.2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 2.2.3 诗经中的战争诗
  • 3 屈原
    • 3.1 屈原与楚辞
    •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 3.3 《湘夫人》赏析
    •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 4 先秦散文(上)
    •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 4.2 《老子》内容、艺术
    •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 4.4 《曲则全》“不自见”
    •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 5 先秦散文(下)
    • 5.1 《庄子》总论
    • 5.2 庄子《山木》
      • 5.2.1 《山木》(上)
      • 5.2.2 《山木》(下)
    • 5.3 大学之道
      • 5.3.1 《大学》概说
      • 5.3.2 《大学》赏析
  • 6 春秋左传
    • 6.1 《左传》简介
    • 6.2 《郑伯克段于鄢》
  • 7 秦汉文
    • 7.1 李斯《谏逐客书》
    • 7.2 《谏逐客书》赏析
  • 8 汉魏六朝诗(一)
    • 8.1 汉乐府总论
    •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 9 汉魏六朝诗(二)
    • 9.1 建安诗歌
    • 9.2 曹操及其诗
    • 9.3 《蒿里行》赏析
    • 9.4 曹丕及其诗
    • 9.5 《燕歌行》赏析
  • 10 汉魏六朝诗(三)
    • 10.1 陶渊明及其诗
    • 10.2 《读<山海经>》赏析
    • 10.3 鲍照及其诗
    •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 11 汉魏六朝诗(四)
    • 11.1 谢朓与“永明体”
    •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 11.3 南朝乐府民歌
    • 11.4 《西洲曲》赏析
  • 12 汉魏六朝文(上)
    • 12.1 六朝文、赋
    • 12.2 王粲
    • 12.3 王粲《登楼赋》
    • 12.4 楼址考订
    • 12.5 《登楼赋》赏析(上)
    • 12.6 《登楼赋》赏析(中)
    • 12.7 《登楼赋》赏析(下)
    • 12.8 《登楼赋》小结
  • 13 汉魏六朝文(下)
    •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 14 初盛唐诗
    •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 15 盛唐山水田园诗
    • 15.1 总论
    • 15.2 王维与其诗
    •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 15.5 孟浩然与其诗
    •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 16 盛唐边塞诗
    •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 16.2 高适与其诗
    • 16.3 《燕歌行》背景
    • 16.4 《燕歌行》赏析(上)
    • 16.5 《燕歌行》赏析(下)
    •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 17 李白(上)
    • 17.1 李白生平
    •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 17.3 《关山月》赏析
    • 17.4 《远别离》赏析
  • 18 李白(下)
    •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 18.2 《赠孟浩然》赏析
    •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 19 杜甫(上)
    • 19.1 杜甫生平
    • 19.2 杜甫的创作
    • 19.3 《哀江头》赏析
    •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 20 杜甫(下)
    •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 20.2 七言律诗综述
    • 20.3 《登高》赏析
    • 20.4 《蜀相》
    •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 21 唐代散文(上)
    •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 22 唐代散文(下)
    •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 23 中唐诗(一)
    •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 23.6 韩愈其他诗歌
  • 24 中唐诗(二)
    •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 25 中唐诗(三)
    •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 26 白居易(上)
    •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 26.2 《长恨歌》朗读
    •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 27 白居易(下)
    •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 28 晚唐诗(上)
    •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 28.3 《早雁》赏析
    • 28.4 《赠别》赏析
    • 28.5 其他诗赏析
  • 29 晚唐诗(下)
    •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 29.2 《无题》赏析
    •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 29.4 罗隐诗
    • 29.5 晚唐其他诗人
  • 30 唐五代词(上)
    • 30.1 什么是词?
    • 30.2 词的起源
    • 30.3 词的南方特点
    • 30.4 唐五代词概况
    •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 30.6 《忆秦娥》赏析
  • 31 唐五代词(中)
    • 31.1 花间词
    •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 32 唐五代词(下)
    •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 32.1.1 南唐历史
      • 32.1.2 南唐词
    •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 32.2.1 冯延巳与冯词特点
      • 32.2.2 《鹊踏枝》赏析
    • 32.3 李璟与李煜
      • 32.3.1 唐中主李璟
      • 32.3.2 唐后主李煜
    • 32.4 《浪淘沙》赏析
    • 32.5 《虞美人》赏析
《长恨歌》朗读
  • 1 《长恨歌》朗读
  • 2 课后作业





陈鸿《长恨歌传》载:“元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于周至,鸿与琅耶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

‘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眇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宣宗悼白居易诗:

              《吊白居易》

                  ——唐宣宗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名不系名居易 ,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蔡居厚《诗史》引

如此长篇,一气舒卷,时复风华掩映,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

                                 ——纪昀《唐宋诗醇》

乐天之长恨歌,实系自许以为压卷之杰构,而亦为当时之人所极欣赏且流传最广之作品。此无怪乎压千岁之久至于今日,仍熟诵于赤县州……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此诗皆为七言绝句诗。平声与仄声间次而押,如初四句为押平声,次四句即押仄声,……盖每四句一转,每一转四句。

                               ——刘铁冷《作诗百法》